EN
https://www.gov.cn/

陜西運用大數據完善信用體系破解“執行難”

2017-07-13 16:2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7月13日電(記者 陳晨、李浩)在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指揮中心的電腦屏幕前,執行局法官高甲星輕輕點擊鼠標進入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一批被執行人的存款、證券、股權等財産信息一覽無余。簡單幾個操作過後,一名“老賴”遠在千里之外的銀行賬戶便被凍結,整個過程僅用時幾分鐘。

“過去辦理這樣一起執行案件,僅查清被執行人的財産信息,我們就得‘登門臨櫃’一家一家銀行跑,之後還要去異地辦理財産凍結。一個案子辦下來,往往耗時數月。”高甲星説,這是大數據和信息化建設給執行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

生效判決難以執行,判決書成了群眾口中的“法律白條”,是長期以來困擾各級法院的“老大難”問題,更嚴重影響了司法公信力。近年來,陜西各級法院通過加強執行信息化建設等手段創新執行措施,不斷加大執行力度,“執行難”問題得到切實扭轉。

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閻慶文説,目前,陜西全省121家法院全部連通最高法院“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對被執行人存款、證券、股權等14類16項財産信息的在線查詢。同時加強與公安、民政、土地、房産、工商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建立起“點對點”網絡查控機制,實現對被執行人車輛、婚姻、低保、房地産和所辦企業等信息的省內聯查,形成將被執行人主要財産“一網打盡”的信息平臺。

借助大數據平臺,執行工作模式得到重大變革。2016年8月,西安中院執行局在辦理民生銀行西安分行與山東某公司一起借款糾紛案時,借助“總對總”系統發現,被執行人在山東一銀行賬戶內有存款餘額4600萬元。執行法官立即凍結該賬戶,並將存款劃轉至西安中院賬戶。迫於壓力,被執行人主動將餘款4000萬元匯入法院賬戶。短短幾天之內,所涉案件執行標的全部到位。

2016年,西安中院執行局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凍結賬號500多個,凍結金額14億余元,成功扣劃6億余元。西安中院執行局執行二庭法官牛晶琦説,信息化和大數據手段改變了過去“一台車、兩個人、四處跑”的執行方式,提高了執行效率,也排除了地方保護干擾。11年前剛參加工作時,每年辦理不到30起案件,而今年上半年他已經辦理50起案件。

公佈紅黑榜、通報典型案例、加快建設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今年上半年,陜西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確立了11類34項懲戒措施,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高壓態勢。

如今,被執行人一旦被列入失信“黑名單”,不僅因無法乘坐高鐵、飛機而寸步難行,也會在生活中處處碰壁。高甲星介紹説,2016年,西安中院辦理的一起執行案件中,一位遠在福建的失信被執行人因被列入“黑名單”出行受限,無奈之下,他主動聯絡法院,讓妻子乘飛機趕赴西安繳清了欠款。

在此基礎上,為提高財産變現效率,陜西各級法院還全面推行網絡司法拍賣機制,全省11個中院和109個基層法院全部開通網拍平臺。6月1日,西安中院通過網絡以6.9億余元的價格,溢價106.5%拍賣了一宗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成交價、溢價率均刷新了全省法院網絡司法拍賣紀錄。該拍品的成功變現,使十幾件執行案件足額執行完畢。

西安中院執行局局長張魯南説,網絡司法拍賣不僅節省傳統拍賣産生的高額拍賣佣金,讓更多人知悉拍賣信息、參與拍賣競價,也提高了財産變現效率,有效推動解決“執行難”。自今年4月以來,西安中院共開展網拍36次,網拍標的數30個,網拍完結率達100%。

記者了解到,通過運用大數據手段和聯合懲戒等措施,法院執行質效得到明顯提升。今年一季度陜西各級法院共執結各類案件1.28萬件,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去年以來,全省法院發佈失信被執行人信息47282例,司法拘留4722人,判處拒執罪33人,逃避、規避、抗拒執行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