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四鏈”融合 全程“孵化”——這所民辦高校建成“雙創”高地

2017-07-22 14:42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鄭州7月22日電(記者 付昊蘇)3年前的夏天,作為全鄉第一位大學生,甘肅玉門的東鄉族青年馬維祥,揮別前來送行的全村父老,他暗暗立志:一定要學有所成,將來改變家鄉的落後面貌。

今天,即將升入大學四年級的馬維祥,已和小夥伴們一起,踏上了創業之路。他與家鄉的農業合作社達成協定,對接了2萬多畝土地,專門種植家鄉特産黑枸杞,還創立了品牌“金漠灣”。如果運轉良好,這將為當地眾多貧困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馬維祥的夢想,也將在不久的未來照進現實。

年輕的馬維祥臉上始終挂著笑。記者日前採訪時問其創業經歷,他連連説,這離不開學校的培養。

馬維祥所在的學校,是創辦于1984年的民辦高校——黃河科技學院。近年來,為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學院將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雙創”人才定為方向。

首先,學院創新實施集團化辦學,推進教育鏈、科技鏈、金融鏈、産業鏈“四鏈”融合,催化了“雙創”教育要素與其他資源的“化學反應”。

校長楊雪梅介紹,學院接連引進了一批科研領軍人物和學科帶頭人,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長江學者王志功等。學院先後與宇通重工聯合建成大學生實踐基地,與無錫國家物聯網中心共建“物聯網科研與教學中心”,與華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創辦了行業學院。以黃河眾創咖啡為載體,天鷹資本、中國風投、眾籌網等機構和一大批活躍的投資人助陣金融服務。學院還聘任150多名著名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定期參加創客訓練營活動。

其次,學院構建起“普及、提升、輔導、培育”四平臺遞進式的“雙創”課程體系。學院與鄭州市二七區人民政府共建“U創港”創新創業綜合體,建成了“創客工作室—創客工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全程“孵化”模式,為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盡可能的支持。

2015年,抱著嘗試的心態,馬維祥提交了黑枸杞項目創業申請書。沒想到,學校很快批復了申請,並指派了創業導師張紅玉前來幫忙,又安排了辦公場地。後來,學院又給他提供了一間60平方米的倉庫,並組織優秀校友焦桂東、李春林、程冬冬和他“結對子”。後來,在河南省首批大眾創業導師蔣華勤副教授、北京大學産業技術研究院王軍勝博士的指導下,馬維祥的創業團隊,取得了黑枸杞深加工的研究成果。

6月29日,馬維祥老家——獨山子鄉政府幹部一行來到學院調研,表示將支持馬維祥創業,計劃在當地設立“金漠灣黑枸杞”培養種植基地,帶動當地脫貧致富。

類似的創業故事,在黃河科技學院並不少見。

2011屆畢業生李威,創辦公司入駐學院創業園,與學院共建智慧硬體研發中心。在學院人才和技術支持下,公司主打産品“智慧平衡車”的性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如今,公司産品已獲得國際和國內專利40余項,出口6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估值超過1億元。李威也獲得“河南省首屆大學生創新創業標兵”第一名。

黃河科技學院畢業生趙傑創辦的影響未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學院孵化器的指導幫助下,獲得首輪真格基金1300萬元投資,目前已和阿裏投資公司達成第二輪1億元融資意向。

截至目前,“U創港”接受孵化企業和項目申請300多家,已審核入駐企業和團隊130家,其中年産值千萬以上企業15家,高新技術企業3家,獲得授權專利1348項。該校學生獲得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等國家級科技競賽獎勵1317項,在全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兩銀兩銅佳績。

在國務院第四次大督查中,黃河科技學院的故事,引起了第十督查組的興趣。該組成員、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澤麗説,一所師資力量算不上雄厚的民辦高校,能突破重重困難,打造起“雙創”高地,其經驗值得分析和推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