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外貿表現好于預期 利用外資結構優化

2017-07-24 07:4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半年經濟述評之四
外貿表現好于預期 利用外資結構優化

◎ 上半年外貿延續回穩向好走勢,主要得益於外部環境向好、去年基數偏低、商品價格回升及政策效應凸顯等因素;

◎ 下半年外貿增速可能適當回落,但總體仍將保持上漲勢頭,外貿回穩向好趨勢不會發生逆轉。今年全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5%至8%的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保持了去年以來的回穩向好態勢。進出口的表現不僅超出了市場預期,外貿新動能也不斷集聚。此外,上半年,我國利用外資總體保持穩定,結構進一步優化,抵禦風險能力不斷增強。

統計數據顯示,前6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其中,出口7.21萬億元,增長15%;進口5.93萬億元,增長25.7%。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梁明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半年外貿延續回穩向好的走勢,主要得益於外部環境向好、去年基數偏低、商品價格回升及政策效應凸顯等因素。

外貿表現好于預期的首要原因是世界經濟復蘇。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整體處於緩慢復蘇的過程,美國、日本、歐元區整體經濟表現明顯好于去年。世界經濟復蘇帶動了國際貿易的復蘇,今年前4個月,世界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8.1%、9.2%和8.7%。

去年基數偏低是外貿表現好于預期的直接原因。去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為17113.7億美元、9842.3億美元和7271.4億美元,相關數據為2013年以來歷年上半年的最低值,較低的基數直接導致今年上半年統計意義上的大幅增長。

商品價格回升是外貿表現好于預期的重要原因。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尤其是進口的表現明顯好于預期,進口的同比增速遠大於出口的同比增速,與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有重要關係。例如,今年前5個月,我國原油進口額同比增長67%,進口量同比增長13%;鐵礦石進口額同比增長73%,進口量同比增長8%。

外貿支持政策是外貿表現好于預期的根本原因。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經貿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當前,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成為我國外貿回穩向好的根本原因。

梁明認為,除了發展態勢向好,上半年外貿還呈現若干突出特點。

首先是外貿方式調整效果顯現,一般貿易佔比明顯升高。今年上半年我國一般貿易的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分別實現10836.44億美元、5678.48億美元和5157.96億美元,一般貿易的佔比分別達到56.75%、54.22%和59.82%。

其次,貿易商品結構明顯改善,“三自三高”(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份額顯著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國“三自三高”商品的出口份額明顯提升。例如,機電産品出口增長14.6%,佔比57.2%,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第三,傳統優勢市場增長穩定,新興市場增速顯著加快。今年上半年,我國與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進出口總額的同比增速分別達到25.7%、20.3%、17.7%和16.4%,增速顯著高於我國與傳統優勢市場的增速。

二季度我國外貿增速較一季度回落了3.7個百分點,這是否意味外貿回穩增長的態勢可能無法持續?對此,梁明表示,去年全年,我國外貿“前低後高”的趨勢較為明顯,這在統計上會造成今年我國外貿增速呈現出“前高後低”的局面,下半年我國外貿的增速可能會適當回落,但總體仍將保持上漲勢頭,外貿回穩向好趨勢不會發生逆轉,“我們預計,今年全年,我國進出口總額的同比增速有望保持在5%至8%的水平”。

在外貿保持回穩向好的同時,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415.4億元,同比降0.1%。對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雖然額度下降,但利用外資結構出現了三個方面的積極變化:一是行業吸收外資保持穩定,製造業吸收外資實現增長。上半年,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286億元,同比增長3%;二是高技術産業吸收外資增長態勢良好。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49.7億元,同比增長11.1%。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647.2億元,同比增長20.4%;三是主要投資來源地中,我國香港地區和台灣地區以及日本等投資增長顯著。

在談到美聯儲貨幣政策對我國利用外資可能産生的影響時,梁明表示,當前美聯儲縮減資産負債表輔助加息會進一步收緊融資環境。“縮表”會直接推高長期利率,推升企業融資成本,從長期看會導致美元回流,但美國“縮表”的時間和力度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當前,針對利用外資,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支持措施,利用外資環境得到較大幅度改善,在政策支持下,我國利用外資受美國“縮表”的影響相對較小。(記者 馮其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