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刀刃向內”,“放管服”向縱深推進

2017-07-25 07:0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半年經濟述評之五
“刀刃向內”,“放管服”向縱深推進

黨中央、國務院圍繞“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係,按照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要求”的改革目標,持續深化改革,政策紅利得到持續釋放。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887萬戶,同比增長13.2%,平均每天新設4.9萬戶,再創歷史新高。

頂層設計持續發力

今年上半年,單是以國務院名義下發的“放管服”改革文件就不少於7份,涉及清理規範行政審批仲介服務、調整投資負面清單、削減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等多個方面,為企業再鬆綁。

為確保政策真正落地,國務院今年還派出多個專項督查組到各地督查“放管服”落實情況,解決實際痛點。“放管服”改革今年要做到五個“為”: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

隨著政策的出臺,曾經困擾企業的系列問題迎刃而解。自1994年以來,我國汽車産業一直堅持“整車企業中外合資中方股比不得低於50%”和“外商在華最多只能建兩家合資整車企業”兩條“紅線”。但今年5月22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了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中國)合資生産純電動乘用車項目,大眾在華有了“合法合規”的第三家合資公司。6月28日,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聯合發佈《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明確提出,外商在華建立純電動車合資企業數量不再受上限兩家的制約。這為中外企業在新興電動汽車行業的合作打開了大門。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認為,上半年,“放管服”重點仍在“放”字上,但力度更大、更深、更廣,“之前的改革措施主要集中在五證合一、削減職業資格許可、企業註冊便利化等領域,相對容易,而今年開始向工業領域、外商投資領域深入推進,可以説是從權力部門切割利益,不折不扣的‘刀刃向內’”。

利用互聯網不斷推進“放管服”改革得到了全社會點讚。數據顯示,上半年,網民對“五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減少投資項目審批、擴大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取消職業資格認定、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滿意率都在90%以上。

基層實踐主動創新

從今年1月24日起,“12345”在江蘇省變成一個神奇的數字,老百姓只要有任何問題,不管是下水道堵了,還是註冊企業遇到難題了,撥打這個熱線、登錄這個網站,都能找到解決方案。而過去,大家要記住燃氣公司電話、電力公司電話、12315投訴熱線、稅務局電話等,有些部門甚至都搜不到聯絡方式。

變化的背後,是覆蓋省市縣三級、13個市級平臺和90家省級部門聯動的全省12345在線服務體系。難得之處在於,這項工作既沒有文件要求,也不是領導指派,完全來自基層的主動創新。

“江蘇原來54個市、縣(市)開通了熱線,但只能解決本地、本部門事項。群眾需要一個省級平臺解決難題。”江蘇省政務公開辦公室主任張旻表示,建立平臺的初衷是滿足老百姓需求,而且在“互聯網+”政務服務蓬勃發展、方興未艾的今天,把為群眾辦事渠道由電話改為互聯網,實現“熱線”向“在線”嶄新轉型,可以大大拓寬政府為民服務的渠道。

改革也倒逼政府優化服務,把行政機關推上網,其辦事效率、服務作風就會全程留痕、一覽無余,倒逼政府繼續改進服務。

隨著“放管服”意識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開動腦筋,推出了諸多便利化措施:今年啟動的“多證合一”改革,從最初一些地方的“6證合一”“9證合一”,到廣西北海的“53證合一”,辦證程序最多已經從跑19個單位、需要50個工作日,縮減為一個窗口、5個工作日;在上海浦東新區政府和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全網通辦”改革將金融貿易、食品藥品等14個部門、104個區級審批事項全部納入,企業足不出戶就能辦成事情;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國稅局在轄區推廣增值稅申報“一表集成、零錄入”改革,實現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的系統自助填寫、進銷項數據遠程一鍵導入和申報表零錄入等功能。

這些從基層實踐中長出的便民利民之花,整體、全面改善了我國的營商環境,為企業經營創造了更加豐沃的土壤。根據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便利度近三年在全球排名躍升18位。但是橫向比較,我國營商環境排名不僅落後於發達經濟體,也落後於許多發展中國家。“我國當前對企業的條條框框還是太多,就算‘53證合一’,那還是有53個證。”盤和林認為,企業等經濟主體實際上是全過程鏈管理,出生固然重要,但成長、持續生存才是最終目的,因此“放管服”向生産經營環節延伸刻不容緩。(記者 佘穎)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周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