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數字經濟期待更強更大

2017-07-31 07:50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數字經濟作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活動,正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我們要充分認識並把握數字經濟大時代的新機遇、新挑戰,繼續加大投入,做強做大數字經濟這個重要引擎

日前,中國信通院的一份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2.6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30%,對GDP的貢獻達到69.9%,數字經濟已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這樣的變化令人欣喜。

當下,世界經濟正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産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相對傳統産業需求不振、危機四伏的低迷現狀,數字經濟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增長速度不斷加快,規模大幅提升。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德、韓三國數字經濟佔本國GDP比重均已超過50%,英國和日本也超過了40%;能不能抓住機遇、加速數字化轉型,是各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舉。

數字經濟作為發展最快、創新最活躍、輻射最廣的經濟活動,正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對我國來説,數字經濟對傳統産業的滲透、融合與改造也在加快。以製造業為例,工業機器人、3D打印機等新裝備、新技術的應用日漸普遍,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配套技術和生産方式得到了大規模應用。據統計,2016年我國製造信息化指數為36.9,比前年提高3.8%,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同時,分享經濟、新零售、智慧終端等數字化應用領域蓬勃發展。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同比增長103%。一系列數據傳遞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即我國經濟增長的數字化力量逐漸壯大。要促進産業變革,尤需把這一力量繼續做大做強。

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互聯網”,到2016年的“中國製造互聯網”,再到今年正式寫入“數字經濟”,數字經濟的發展脈絡越來越清晰。《“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要求,到2020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紅利充分釋放。目標雖已確立,但也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一些困境,整體發展任重道遠。比如,産業不均衡,第三産業數字經濟發展較為超前,第一、二産業則相對滯後;國內大量資本涌入數字經濟生活服務領域,在生産領域投入不足,創新、設計、生産製造等核心環節的實質性變革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信息安全面臨嚴峻考驗,國家間的數字鴻溝不斷拉大,法律層面較為滯後,等等。為此,我們要充分認識並把握數字經濟大時代的新機遇、新挑戰,繼續加大投入,做強做大數字經濟這個重要引擎,使其在擴展新的經濟發展空間、推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提升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帶動創新上産生更加強大的動力。(孫昌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