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製造靠什麼實現“彎道超車”?

2017-08-12 07:35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製造2025》提出,到2025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這相當於什麼位置?中國製造現在的世界排名又是第幾?

“在世界製造業排名中,中國現在處於第三方陣,與第二方陣有較大差距,但在第三方陣中又遙遙領先。據中國工程院預測分析,到2025年中國將跨入第二方陣,即世界製造強國的行列。”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回答説。

第三方陣的“領頭羊”

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介紹,《中國製造2025》出臺前,2013年至2014年,工信部聯合中國工程院、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組織開展了“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諮詢研究項目,有100多位院士專家參與了研究工作。研究報告為評價各國製造業綜合發展水平,構建了由規模發展、質量效益、結構優化、持續發展等4項一級指標、18項二級指標構成的製造業評價體系,將全球主要製造業國家分為三大陣營。

“我們用這18項指標對美國、德國、日本、中國、韓國、法國、英國、巴西、印度九國的製造業進行了綜合定量評價。結論是:美國綜合實力遙遙領先,屬於第一方陣;德國、日本緊隨其後,屬於第二方陣;中國、韓國、法國、英國處於第三方陣,中國在第三方陣中遙遙領先。”屈賢明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許召元介紹説,根據18個指標計算的各國綜合指數顯示,2012年美國的綜合指數是156,日本和德國分別是121和111,中國是81。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到2016年,中國指數已達到90左右。

許召元表示,製造強國不是一個簡單的指標,但有幾個基本特徵,就是規模夠大,製造水平高,創新能力強,處於全球價值鏈的較高端地位。目前我國在製造業規模上已經處於領先地位,與第一和第二方陣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在質量效益方面,我國製造業擁有的知名品牌較少,勞動生産率低,銷售利潤率也較低;而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國的研發創新能力近年有很大提高,但與美、日、德等國仍有較大差距。

“我國製造業總體上‘大而不強’,具體體現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基礎薄弱、質量效益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五方面。”左世全説。

十年跨入第二方陣

屈賢明表示,中國工程院預測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綜合指數約為120,接近日本、德國2014年的水平,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

“依靠十年的努力,如不出現重大事件,到2025年中國將跨入全球製造業第二方陣。我們分析預計,那時中國製造創新能力薄弱、基礎能力薄弱、質量效益差等問題將基本解決,一批重要産業如通信設備、軌道交通裝備、發電和輸變電裝備、家用電器、平板顯示、工程機械等有望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一大批産業將達到或十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屈賢明説。

“2025年,中國要從目前的第三方陣邁入第二方陣,但還是第二方陣的較低水平。”許召元坦言,到時日、德製造業也會邁進一大步。但日、德畢竟已經過了快速發展階段,中國和這兩國之間的差距會明顯縮小。

第二方陣並非《中國製造2025》的最終目標。《中國製造2025》還對2035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年的中國製造業設立了遠期目標: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領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優勢行業形成全球創新引領能力,全面實現工業化;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製造業主要領域具有創新引領能力和明顯競爭優勢,建成全球領先的技術體系和産業體系。

許召元認為,這就是説到2035年,中國製造爭取進入第二方陣的領軍位置,和日本並駕齊驅,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製造強國。到2049年,中國爭取進入製造業的第一方陣,也就是綜合實力要接近甚至和美國並駕齊驅,在製造業主要領域成為創新的引領者,佔據全球價值鏈的高端位置,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最堅實的産業基礎。

“2035年和新中國成立一百週年的遠期目標和2025是接續關係,是從追趕、並跑然後到領跑的關係。”左世全説。

發揮中國製造的獨特優勢

目前仍遠遠落後於美、日、德等國的中國製造,靠什麼實現“彎道超車”?屈賢明列出了五條理由:第一,中國城鎮化建設和發展中國家的強烈需求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第二,中國有良好的産業基礎和世界最完善的産業體系;第三,中國企業普遍有危機感,轉型升級的願望非常強烈;第四,中國政府制定了正確的戰略和路線,著力解決存在的短板;第五,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與建設製造強國的需求相結合,給中國後來居上、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良好機遇。

據許召元介紹,中國已經是全球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2015年中國製造業增加值達3.16萬億美元,比排名第二的美國增加值高出45.6%。“中國製造業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中國製造已經形成門類最齊全、獨立完整的製造體系,具備了建設製造強國的基礎條件。”屈賢明説。

屈賢明坦言,對於2025年中國製造邁向世界強國之路,最擔憂的是兩個問題,一是産品質量差的問題能否根治,二是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産業技術基礎薄弱的問題能否徹底改觀。

許召元也表示,與美、日、德等製造強國相比,中國製造存在不少短板,特別是在關鍵零部件和基礎材料方面差距明顯,不少行業的關鍵技術仍然掌握在這些發達國家手中,而這些關鍵性、基礎性的材料和工藝需要依靠時間的積累、經驗的積澱,很難短期內突破。

“要趕超發達國家,中國也有自己獨特的優勢。”許召元分析説,一是産業門類齊全,企業配套好,這是中國企業相對於發達國家的最重要優勢。近年來很多赴海外投資的企業都發現,國外雖然直接成本低,但很多配套不完善,綜合成本還是國內有優勢。二是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方面有較強的規模優勢,而大數據是今後製造業發展的最寶貴資源之一。例如,目前世界前十個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基本是美國和中國公司,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超越了日本和德國。三是在創新方面,中國擁有人才數量的優勢,如果在教育質量和創新體制機制方面進一步完善,將成為中國追趕的另一個重要優勢。

左世全表示,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戰略機遇,我國以華為、阿裏巴巴、騰訊、百度等為代表的IT企業在創新應用等方面與國際領軍企業差距較小,部分領域甚至是並跑。同時,通過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智慧製造工程、工業強基工程、綠色製造工程、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等五大工程的實施,以及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全面推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記者 黃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