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有關情況

2017-08-28 13:12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主持發佈會。(張勁松/攝)

[續梅]各位記者朋友,歡迎各位來參加教育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這周我們也陸續迎來大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每次到這個時候,教育部已經形成了一個慣例,新學年、新學期都要召開系列新聞發佈會,介紹新學年新學期教育新政策和有關教育工作新進展。3月份,我們新的學期,我們起了一個名字叫“教育新春系列發佈會”,秋季開學的時候,我們叫做“教育金秋系列新聞發佈會”。今天的新聞發佈會也是今年“教育金秋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首場。按照教育部例行新聞發佈會制度的安排,每個月的下旬會召開一場新聞發佈會,作為例行新聞發佈會,所以今天這場也是我們8月份的例行新聞發佈會。

今天向大家發佈和介紹的是大家都非常關注的一項工作,即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了三科教材,也就是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這三科教材,將於今年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所以今天我們請到了多位重量級嘉賓,來聯合向大家發佈和介紹這項工作。

出席今天發佈會的嘉賓有: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同志,教育部教材局申繼亮副局長,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田慧生秘書長,另外我們還請到多位教材的主編,一位是義務教育語文統編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溫儒敏教授,還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執行主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高德勝教授,法治教育專冊教材主編、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王敬波教授,還有義務教育歷史統編教材執行總編、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葉小兵教授。下面我們首先請鄭富芝部長助理來介紹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的總體情況。

教育部部長助理、黨組成員、教材局局長鄭富芝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統編工作有關情況。(張勁松/攝)

[鄭富芝]新聞界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根據中央的要求,從2012年開始,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教材。這項工作從2012年開始,到2017年上半年,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歷時五年,完成了全部的編審工作,可以講這套教材是歷時五年,五年磨了一劍。根據工作的安排,從今年9月1日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所有地區初始年紀開始投入使用。

下面我就三科教材統編工作的情況向大家作一個簡要的介紹,具體每套教材的主要情況,還有審查情況,他們幾位待會兒還要做詳細介紹,我就把三科教材統編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主要是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統一組織編寫三科教材的背景,也就是為什麼要統編三科教材?主要是三個方面的情況:

第一,統編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大家都知道,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小學教材的建設可以講是非常非常重視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教材建設極其重視,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並且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國家教材委員會。教材委今年7月4日已經正式成立。成立教材委之後,教材委來統籌指導和管理全國的教材工作。在中央的決定當中,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非常具體,強調要重點編好中小學三科教材,要實行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查和統一使用,就是我們平時講的“三統一”。統編三科教材是立足於黨和國家的全局,實現長治久安,做出的一項重大的決策部署。

第二,這是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三科教材意識形態屬性比較強,具有極其重要而特殊的育人功能。統編三科教材有利於更好地強化國家意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統編三科教材是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迫切需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有力保障。當前,我國教育正處在新的發展時期,人民群眾在解決了“有學上”之後,對“上好學”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必須要提高教材的質量和水平。大家也知道,近年來,社會各界也對三科教材編寫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對這些好的意見和建議,我們必須要虛心聽取,認真研究,積極吸收,要以實際行動來回應社會各方的關切。

三科教材的編寫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具體講是這樣三個方面的原則:

一是要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三科教材承載的任務很多,但是它首先要突出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教育,就是平時我們講的“三愛”,來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具體落實到教材當中。在這方面要特別做好兩個加強,一個加強是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廣大青少年從小就打好中國底色,平時我們講的,通過我們的教材,通過我們的培養教育,要使我們的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另外一個加強就是加強革命傳統教育,要讓孩子們從小植入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勿忘革命先輩,要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

二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易教利學。我們這次是給小學生和初中生編教材,我們一定要遵循青少年認知發展的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特別是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將平時講的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搞出“兩張皮”。還要把抽象、複雜的學科知識很好地轉化成適合小學生和初中生這個年齡階段孩子能夠學、愛學的內容,要增強教材的感染力、吸引力,提高教材育人效果。

三是堅持繼承發展,守正創新。所謂守正,就是堅持正確的東西,要堅持本來的東西。按照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要求,要使經典的篇目世代相傳,也要反映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還要有前瞻性,要有國際視野,使我們的孩子在未來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第三方面,編寫過程,即這套教材誰來編的,怎麼編的,如何審查的。

教育部認真落實中央的要求,精心謀劃,週密部署,有序推進教材的編審工作。最主要是這樣四個方面的環節:

第一,組建編寫團隊。大家知道,一套教材能不能編好,編寫隊伍至關重要。我們通過推薦、評審,在全國範圍內遴選政治立場堅定、學術造詣精深的一流專家擔任三科教材總主編,就像剛才介紹的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是我們北京大學中文系原主任,是我們國家在語文界方面的知名專家。同時,我們還調集全國知名學科專家、優秀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組建了140多人的一個龐大的編寫團隊,主編領銜,集體創作。

第二,精心組織編寫。一方面要嚴格編寫程序,這個教材是通過什麼樣的程序和環節來編的,這裡是四個環節:研製大綱---編寫樣章---撰寫初稿---修改完善。教材編寫完成之後,還要強化實踐檢驗,我們在10多個省300多所學校開展了試教試用。試教就是通過課堂教學,來檢驗這個教材是否合適,檢驗它的適宜性。光是編出來還不行,必須拿到教學一線進行試教試用。

第三,廣泛徵求意見。到底徵求誰的意見,徵求面多寬,我們必須要充分考慮這些徵求意見的機構、專家的權威性和代表性。專門組織徵求了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中央“馬工程”諮詢委員會和教育部基礎課程教材專家諮詢委員會以及有關民主黨派,共約300位知名專家的意見。再一個,注重聽取一線的意見,我們組織了東中西9個省份的特級教師對教材進行精細審讀,每科教材我們請了100多位一線教師進行審讀。誰教這門課誰來通讀,看一看這套教材符合不符合教學實際,精細地去審讀,然後根據他們幾十年來的教學經驗,看看教材哪些地方是好的,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進一步完善。我們根據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反復修改和打磨。

最後一個環節是嚴格審查把關。我們按照編審分離原則,專門有一部分專家進行審查,實行四審制度,嚴把三關。所謂“四審”制度,委託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資深專家開展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綜合審查,把好教材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最後,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再投入使用。

最後一方面,下一步的工作。三科教材建設是與時俱進的過程,編出教材只是第一步,還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下一步,我們要重點抓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抓好培訓。大家都知道,用好教材,教師是關鍵,因此要建立健全國家級、地市級、縣級三級培訓體系,分層來培訓實施,我們計劃是通過三年完成三科教師全員培訓。通過全員培訓,增強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發揮好教材育人的功能。

第二件事,要持續跟蹤,要組織專家定期對教材進行跟蹤調研,了解教材在一線使用的實際情況到底怎麼樣。大家都知道,中小學教材是國之大事,民之關切,我們要建立專門的、正式的聽取意見的渠道和平臺,歡迎社會各界給三科教材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能夠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

最後一件工作,就是定期修訂,要結合中小學教學的週期,定期對教材進行全面修訂。在週期之內,要根據實際需要,及時修訂完善教材,不斷提高教材質量。我們不敢説現在的教材就是最好的教材,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使教材越來越好。謝謝大家,我就介紹這麼多。

[續梅]感謝富芝部長助理。大家知道,審查是確保教材質量的重要保障,下面請田慧生秘書長介紹三科教材審查的情況。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田慧生介紹三科教材審查情況並簡要點評教材。(張勁松/攝)

[田慧生]新聞媒體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受教育部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承擔了對教育部組織編寫的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的審查工作,對教材整體質量和水平進行全面把關。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對審查工作的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一、關於審查專家

教材審查專家隊伍的組建,一是突出了審查專家的權威性,二是突出審查專家的代表性,三是突出審查隊伍的全面性。同時,還聘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民族學、宗教學等領域的專家,對教材進行思想政治把關。參加審查的專家共有116人,其中教授、特級教師佔90%以上。

二、關於教材審查重點

教材審查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政策性、科學性和專業性。對統編三科教材的審查,從根本上就是要把好教材的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

第一,把教材政治關。重點是審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證教材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第二,把教材理念關。在把好教材政治關的同時,還要看教材反映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確,是否先進。主要審查了教材是否注重學思結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學生為本。

第三,把教材科學關。主要審查了教材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內容是否準確,容量是否適當,難度是否適宜;選材是否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最基本內容和社會發展的新成果;編排是否體現整體性和系統性。

三、關於教材審查機制

我們在三科教材審查過程中,完善了審查制度,創新了工作機制,從制度和機制上,保證教材審查效果。三科教材審查首次實行思想政治審查、學科審查、專題審查和綜合審查,全面把好三科教材政治關、理念關和科學關。思想政治審查主要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選文選材價值導向等九個方面把關,以保證教材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審查主要是從學科的角度,審查三科教材是否符合課程標準,審查教材內容的科學性、系統性、準確性和適宜性。專題審查主要是針對科普選文、歷史地圖、考古文物圖片等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進行審查。綜合審查主要是看教材不同學段間的縱向銜接和不同學科間的橫向協調情況。專家工作委員會先後集中召開了24次審查會商會議,共計有900多人次參加審查工作。最後,報國家教材委員會審查通過。

四、關於教材審查主要結論

經審查,專家一致認為,三科教材價值導向正確,強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系統融入,有機滲透,充分貫徹中央精神,體現德育為先、立德樹人的理念;教材的選文選材精當,充分吸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精選貼近學生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的內容,將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納入教材,做到傳授知識、啟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統一;教材的呈現方式新穎,編排合理,圖文並茂,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

我要介紹的就這麼多,謝謝大家。

[續梅]感謝田秘書長。下面請幾位教材主編分別介紹教材體系結構和主題教育的落實情況。首先請溫儒敏教授介紹語文教材的有關情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介紹義務教育語文教材有關情況。(張勁松/攝)

[溫儒敏]大家好,語文教材的編寫原則和思路,剛才局長他們都已經介紹得很清楚,主要是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利用語文學科善於熏陶感染的特點,將核心價值觀化為語文的血肉,很自然地體現在整個語文教材的設計之中。所以這叫整體滲透,是我們編寫時候格外注意的,在內容設計方面有三個加強。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加強。二是革命傳統教育方面內容的加強,包括老一輩革命家革命經歷的篇目,還有他們的作品,還有革命英雄主義的一些篇目,一些老課文、經典的課文,這次又回來了。三是國家主權意識教育方面內容的加強,選篇上也是比較注意的。

這次語文教材對篇目的選擇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選文要兼顧到方方面面,既要兼顧到經典性、可讀性,要多選思想格調高的、語言形式美的,值得誦讀涵泳的作品,也要考慮到文體的多樣性、典範性,還有像篇幅深淺的程度,是不是適合等方方面面。既要考慮到服務於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又要貫徹立德樹人的總體要求,還要照顧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給教師以一定的發揮空間。這麼多方面都要兼顧均衡,並不容易,所以很多選文都要廣泛徵求意見,經過反復討論、斟酌,最後定下來的。所以説,教材的選目是充分考慮到社會相對共識的。

另外,這次統編本語文的面世不應該理解為對既有語文教材的顛覆,它不是説以前都不行就把它顛覆了,以前各個版本優秀的、好的經驗也應儘量吸收進來,另外在編寫過程中也是注意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特別是克服隨意性。還要編得好用,接地氣,能夠滿足一線教學的需要,甚至還能夠對當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病起到糾偏的作用。所以,也是幾個方面都要兼顧。

這套教材不光是選文的問題,在結構、體例諸多方面也是努力做到有革新、有改進的,我理解起碼有四點改進是比較明顯的:一是採取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雙線組織單元的方式來編排,因為以前的教材普遍都是主題單元,這次加進去一個語文素養雙線安排,這樣有利於安排必要的語文知識,優化學習的策略,促進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發展。欄目也增加了很多,從小學到初中各方面欄目,日積月累、字詞運用、書寫提示、口語交際,還有名著導讀,這都是比較重要的一些欄目。另外還有一些活動探究的單元,不光是學習一些課文,精讀精講,還有一些活動,要改進雙線結構,這跟以前的教材有所區分。

二是適度降低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改進識字寫字教學的方式,特別是一年級剛上學,就學漢語拼音有點困難,所以這次新教材,把拼音的教學往後推了一個多月,看起來好像是一個教學順序的調整,實際上也體現一種理念,就是説漢語拼音只是整個語文教學體系中一個環節,它就是個工具,認知的工具。所以現在我們這套教材一開始,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很大的KaiTi字,接著就是“金、木、水、火、土”,為什麼這樣安排呢?就是要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是漢字,而不是ABC,bo、po、mo、fo,還要考慮到現在很多小學一年級開始學英語了,英語跟bo、po、mo、fo混在一塊兒也很困難,所以往後推。像這種用意,把漢語、漢字擺回到第一位置,強調拼音只是輔助學漢字的工具,它不是目的,進一步激發孩子認字讀書的興趣。還有認寫分流、多用少寫、多元識字,現在常用字,低學段的原來是1800字,現在減少到1600字,而且以前是會讀、會寫、會認,現在強調多認少寫,這1600字裏有800個字會寫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全都會寫。這是不是光為減輕負擔?不是的,這裡面有學理的根據,改進是經過調查的。總的目標是希望到二年級下學期就可以大致上獨立閱讀,向這個目標來前進。

三是有意解決不讀書少讀書的問題。現在語文教學問題就是讀書太少,很多學生只讀教材、教輔,很少讀課外書,所以語文素養是無從談起的。針對這種情況,新教材抓住了讀書興趣的培養這個“牛鼻子”,整個教材課文數量是有所減少的,但是衍生閱讀的量是大增的,就是讓語文課往課外閱讀延伸,往學生的語文生活延伸。另外,以前的語文教學比較注重精學精講,練得很多,這次除了精讀以外,還要教默讀,教瀏覽,教跳讀,教猜讀,比較閱讀,整本書的閱讀,這也是以前沒有的。另外,小學裏面還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初中安排了名著導讀、古詩文誦讀,初中還把精讀改為教讀、略讀改為自讀,然後再加上課外閱讀,這叫“三位一體”。總之,讓學生多讀書,某種意義上,這個新教材是主治不讀書、少讀書。

四是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讀寫能力的培養。根據課標的提示,還有一線的教學經驗,教材編寫梳理出中小學生必須要學習、要掌握的上百個知識點和能力訓練的環節,然後按照梯度,把它鑲嵌安排在各個年級、各個單元的教學中。這個問題也是考慮到現在語文教學這幾年都強調隨文學習,知識性的學習有些弱化。當然,這個教材的呈現方式不是追求系統,也不是追求死記硬背,是方便一線老師把握幹貨,否則語文課講了半天,活動也很多,最後不知道落實在哪,這次是做了這方面的功夫的,把語文核心素養的一些東西想辦法落到實處。

謝謝大家。

[續梅]謝謝溫儒敏教授,下面請葉小兵教授來介紹歷史教材的編寫情況。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葉小兵介紹初中歷史教材編寫有關情況。(張勁松/攝)

[葉小兵]各位好,我簡單介紹一下歷史教材的編寫情況。我們歷史教材主要是按照歷史發展的時序,展現中外歷史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等多方面的基本進層。從編寫的基本原則和思路上來説,主要是這麼幾點:一是堅持唯物史觀,注重教材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讓學生全面、正確地認識歷史。二是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以普及歷史常識為主,注重歷史的基本知識的教學。三是適合時代的需求,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包括歷史素養為主。四是注重綜合性,力圖展現歷史的多方面聯絡,有利於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歷史。

在教材的體例結構上來説,歷史教材這次主要是採用點線結合的方式來編排教學內容。所謂點,就是一些具體的重要史事,比如説事件、人物、歷史現象等。所謂線,就是歷史社會發展演變的基本脈絡和基本規律。這樣用點線相互相連,以線串點,以點連線,使學生既了解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又對歷史上一些重要的史事有所理解,這樣便於學生打好歷史的基礎。

具體的呈現方式,就是設單元,然後單元下由若干課構成,每課下又分成若干個子目,按照這樣的結構。呈現方式除了課文的正文來敘述基本內容,還涉及了一些輔助性的帶有學習功能性的欄目,比如説材料研讀、問題思考,還有知識拓展等等,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

在教材的內容方面,關於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在歷史教材當中,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分時期、分階段地逐漸展現,特別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讓學生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以及現實的意義。

歷史教材在敘述歷史發展基本進程的基礎上,還突出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教育內容: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主要是在中國古代史部分當中體現出來的。這方面的內容,其實教材佔了相當的比重,因為中國古代一共是41課,專門介紹古代文化的課就有9課,另外其他課也有一些涉及這方面的內容,所以它涵蓋的面比較廣,比如説思想、學術、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等,涉及到文化名人也有40多位,科學、技術、文化等名著也有30多部,使學生能夠具體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對世界文明發展所做的貢獻。

二是革命傳統教育,這是歷史教育承擔的很重要的任務,歷史教材在系統介紹中華民族近代鬥爭的歷史,特別是突出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建立和不斷發展的歷史,對中國共産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等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論述。另外,一些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像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等,有40多位,教材中也有一定的介紹,還有一些英雄先烈人物的事跡等等,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

三是民族團結教育。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這實際是歷史形成的,在中國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教材也反映了中國各個民族為了實現國家獨立和民主解放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在中國現代史當中,也有專門的課來介紹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發展,實現民族大團結。總的通過這些方面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各個民族在歷史發展中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有著非常強的民族凝聚力。

四是國家主權和海洋意識的教育,這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教材也確實承擔了重要的職責。教材十分注重加強國家主權意識和海洋意識的教育。主權意識首先就是領土主權,這個我們教材當中,以史實為依據,通過中國歷代疆域的演變,特別是一些邊疆地區,比方説西藏、新疆,以及台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還有南海諸島等等,作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歷史淵源及其發展,教材都給予了具體的介紹。

五是國際理解教育。在世界歷史內容當中,特別是古代史當中,重點介紹了人類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各個地區、各個主要國家各自的發展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充分説明文化的多元。另外,使學生通過學習來增強國際意識,以開放的心態和開闊的視野來看待世界,來吸納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結果,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續梅]謝謝葉小兵教授,下面我們請高德勝教授來介紹道德與法治教材編寫的有關情況。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授高德勝介紹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有關情況。(張勁松/攝)

[高德勝]上午好,我介紹的這個學科,從三個方面來介紹道德與法治教材。一是編寫的原則,一個是教材的體例結構,一個是教材對重點教育內容的落實情況。

一、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原則

(一)價值觀引領,貫穿始終

依據學生心理髮展水平和認知特點,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法治等主題教育,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引導學生認識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內化於心,外化于行”。

(二)主題式編排,生活化取材

我們以生活主題的方式整合和編排學習內容,圍繞主題選擇知識、創設情境,將學習內容有機融入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領域、日漸形成的社會關係和逐步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展開思維,體驗情感、付諸行動。

(三)開放性設計,知行合一

我們通過教學過程的開放性設計,搭建教與學的腳手架,引導道德與法治學習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調查研究、參觀訪問、討論辨析、交流分享等,讓學生在綜合性、生成性的活動中,積極表達,善於思考,師生互動,學會方法。

二、道德與法治教材的體系結構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六年級共12冊,教材內容依據與兒童生活的緊密程度,由近及遠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領域,包括:我的健康成長、我的家庭生活、我們的學校生活、我們的社區與公共生活、我們的國家生活、我們共同的世界。同一生活領域內,按照學習難度的不同,採用螺旋式上升的編排方式。

我們每一課的微觀結構都是豐富的活動,根據學生生活經驗引入,設置不同的欄目,像調查研究、關鍵交流、體驗分享、角色扮演等等,欄目中還有知識的拓展,像閱讀、相關鏈結等。最後每一課都有總結提升。

初中道德與法治也是同樣的思想,初中道德與法治共6冊,圍繞個人、家庭、學校、社社會、國家、世界展開編排。在教材城市方式上,遵循如下邏輯結構:一是經驗導入——設置情境或活動導入,與較為典型的學生生活經驗相聯絡。二是聚焦主題,正面陳述有一定知識支撐的觀點、原則;三是揭示矛盾、深入分析,並有相關行動方法的指導。

三、對重要的教材內容、重要的教育課題的內容

介紹了傳統節日、民歌民謠、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古代輝煌科技成就等內容,小學階段通過春節、清明節等中華民族重要傳統節日和傳統禮儀,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古代科技成就等,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初中階段在不同類型活動中引用、介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觀念、人物、故事等,以此引導學生感受自身成長與中華文化的關係,增強文化自信。

二是革命傳統教育方面重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珍視祖國的歷史,例如通過升國旗、唱國歌等生活細節,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又如,選取近現代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實,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雲、雷鋒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

三是法治教育方面。法治教育方面,等下王教授還會詳細介紹。有機融入法治知識,注重培養法治意識,根據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小學開設法治知識課程”這樣的要求,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集中講授憲法,強化系統性。其他冊次教材結合相關內容分散嵌入,確保法治教育貫穿始終,全程不斷線。小學涉及30多部法律法規,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規,6部條例和司法解釋。

[續梅]感謝高教授。高教授剛才介紹了在道德與法治教材當中有一個特殊的安排,就是把小學六年級上冊和初中八年級下冊設置為法治教育專冊來集中講授憲法。下面請王敬波教授來介紹這個專冊的有關編寫情況。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長、教授王敬波介紹道德與法治教材法治專冊有關情況。(張勁松/攝)

[王敬波]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法治教育專冊的編寫思路、主要內容和主要特點。從編寫思路上來看,主要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憲法精神為主線。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基礎上,通過對公民與國家關係的探究,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基本制度、國家機構等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

二是從學生生活出發。將法律規定生活化,從學生的經驗出發,引導學生對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從而形成法治信仰。

三是將知識、觀念、行為選擇融為一體。注重法律知識向日常實踐的延伸,強調法律知識的獲得、公民素養的養成和法律的實踐應用。通過各種活動積極參與,提升學生正確判斷選擇和行動的能力。法治教育專冊分別在六年級和八年級,小學的法治專冊有四個單元九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方面,對憲法的根本性地位和法律作用的闡述,包括公民身份的獲得,引導學生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有所了解。同時通過對國家機構的産生以及職權、人大代表的職責,引導學生認識國家的民主制度,認識權力要受到監督和制約。尤其重點強調了未成年保護等方面的諸多法律設計,強化學生正確維權的一些方法,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初中法治專冊主要通過講授憲法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國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學生樹立憲法至上的信念;通過詳細講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引導學生正確行使權利、積極履行義務;通過介紹我國的國家機構和國家基本制度,引導學生樹立制度自信,增強國家認同;通過闡述自由平等的真諦、公平正義的價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

法治教育專冊的主要特點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結合案例分析,創設案例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實現由表及裏,由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

二是以法律知識教育為載體,重在促進學生法治思維的養成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法治知識的教育上,我們更多地通過知識引導學生形成法治理念,比如説在講國家權力的時候,我們通過相應的理念的延伸,來強調國家權力的運用是有邊界的,公權力要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這樣一個基本理念。在講到公民個體權利的時候,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時強調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不可偏廢,這樣就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法治思維,引導學生依法維護自身權益,但同時也要積極履行公民義務,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養成公共精神。

三是適當滲透道德教育,德法兼修。教材強調法治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注重以良法善治傳導正確的價值導向,把法律的約束力量、底線意識與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緊密結合,使學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蘊,牢固樹立誠信觀念、契約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從而實現法治的育人功能。

四是追求內容科學、邏輯嚴謹與表述生動的統一。在堅持內容科學、邏輯嚴謹的前提下,力求通過生動化的表述、典型案例的選擇以及欄目的設計,能夠讓這個教材增加生動性和可讀性。

五是通過設計開放的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我們非常關注整個觀點得出的思維過程,通過開放的情境設計,引發思想碰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這是我們整個法治專冊在設計當中體現的突出特點,謝謝大家。

[續梅]感謝王敬波教授。下面的時間留給記者朋友,請大家提問,為了能照顧更多的記者提問,我們想請每位記者只提一個問題。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請問三科教材實行統編之後,我們會有一個什麼樣的體制機制上的保障,使這個教材質量有個不斷改進提高的過程?

教育部教材局副局長申繼亮出席發佈會。(張勁松/攝)

[申繼亮]這個問題是在我們整個教材建設過程當中重點考慮過的一個問題,因為過去是由多家來編,相互之間有個借鑒創新。現在由國家統編以後,如何來保證我們的教材不斷地完善和提高,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建立一個跟蹤研究的機制。教材編完,並不等於這個事件就完了,可以説萬里長征只邁出了第一步,因為教材建設永遠在路上,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所以投入使用以後,首先教材編寫的主要專家要定期到一線去聽課,去走訪,去和老師學生座談,了解使用過程當中的適宜性。同時,我們還將建立一些研究基地,鼓勵一些專家就我們的教材進行更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為教材進一步創新提供一些支撐,這是發揮專家的作用,建立一個跟蹤研究的機制。

二是發揮社會的作用。這些年來,社會方方面面,包括“兩會”代表,對教材建設都是高度重視的。但過去由於教材版本比較多,意見反映渠道也不統一。這次我們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平臺,便於社會各界對教材提出意見建議。我們在這裡也歡迎對教材有研究的、有思考的、關注教材的社會各界給我們的教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三是政府的作用。政府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門,我們要建立一個定期修訂機制。過去教材也有修訂,但是總的來講不是制度化的,這次我們要明確一個制度化的設計,比如小學,原則上是六年一個週期,初中三年,初步定一個週期,做一個全面的修訂。在週期之內,比如説三年之內,有一些重大的變化,有一些重大的新的研究成果,或者可能個別的地方,比如某些數據發生變化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及時調整和修訂。總之,我們要通過這一系列的制度和機制設計,使我們的三科教材的質量不斷提升,不斷完善,沒有最好,但是要讓它更好。

[人民日報記者]請教溫老師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對於語文教材的編寫,關於選文大家一直是關注度比較高,尤其是選文當中傳統文化的篇目。我們了解到這次傳統文化篇目增幅是比較大的,有一種統計標準説增幅達到了80%,請問語文教材組在這方面有怎樣的考慮?

[溫儒敏]現在語文教材的傳統文化內容是加強了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有129篇,初中有132篇,當然這個數字包括古代詩詞,也包括了文言文,還有部分古典名著的閱讀。如果從課文統計的話,小學古詩文選篇總體佔比30%左右,選篇數量有增加,初中基本上跟以前差不多。為什麼這樣安排呢?一是更注重傳統文化的加強、傳承。二是教學的需要,因為小學階段,是孩子們的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他可以不太理解,但是讓他多讀、多背、多誦,打下一個基礎,所以這方面增量是比較明顯的,但不是説達到非常多的文言文。像現在有的媒體講文言文大增,不是這樣的,小學主要還是古代詩詞,初中有一些文言文。這是一個情況。

關於傳統文化古詩文的比例和增幅,由於教材課文總體容量不同了,現在課文總數減少了,另外學習內容安排在正文、欄目練習、課外閱讀等,有各種不同的情況,統計口徑不同,比例也不盡相同。但總體上,我們是重視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

[澎湃新聞]我有個問題想請問溫儒敏教授,現在網上有一種説法,魯迅的文章在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撤退,請問是否屬實?現在語文教材中有保留多少篇魯迅的文章?

[溫儒敏]這次新教材,小學選入了兩篇魯迅的作品,都比較簡短,像《少年閏土》選自《故鄉》,《好的故事》選自《野草》。初中選了七篇,像《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等。説魯迅作品“大撤退”其實沒有那麼回事。

[中國青年報記者]我問葉教授一個問題,有關歷史的。過去咱們歷史的學習有很多是跟記憶相關的,所以很多學生覺得學起來比較枯燥,新編的統編教材在這方面是怎麼處理的?有些什麼改進?

[葉小兵]我們現在基本認識,學歷史更多是一種思考的學問,怎麼認識過去。統編歷史教材一定會在內容的設計上更注重學生的感受、觀察、理解、思考等等,尤其是更強調學生的探究活動。剛才我介紹,比如設計了一些欄目,材料研讀、問題思考等等,就是讓學生從材料中提取證據,怎麼樣解決歷史的問題。

另外,我們這次整體設計上來説,課後的練習不再是那種機械記憶的練習,比如説過去出一些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都是引導學生背書。我們這次是課後活動,主要是設計學生賞析、分辨、比較、綜合等等一些活動,希望學生在這些活動當中復習、鞏固並且提升認識。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説《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因為涉及到《馬關條約》,這節課課後的活動,不要求學生去復述《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地點和條款內容,而是出了一個開放性的題目:《馬關條約》簽了以後,清政府允許外國投資在中國設廠投資,今天的中國,外資也可以進入到中國來設廠,然後讓學生思考一下這兩者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通過這種聯絡、比較、分析,去看在當時的情況下它對中國的危害,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去復述或者背誦,更注重的是對學生理解歷史、認識歷史的培養。謝謝。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義務教育三科教材有關情況。(張勁松/攝)

[續梅]時間關係,再提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教育報記者]問高教授一個問題,關於德育問題。我們知道,中小學生德育中有一個難點與重點,就是德育的實效性問題,這次在統編教材上,在這方面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方面有哪些新的努力?

[高德勝]謝謝提問。我們不光是要把教材編好,還要引領整個德育課的教學,德育的實效性確實是我們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這次在編教材當中,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思考。首先是要注重學習活動的引導,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次教材有個新的定位,教材既是教本,也是學本。所以我們在教材當中,設計不同的欄目,這些不同的欄目其實就是圍繞學生學習活動展開和設計的,像自我反思的活動、觀念交流的活動、經驗分享的活動、論辯思考的活動、共同行動的活動,還有調查研究的活動等一些活動設計,這是第一個努力。

第二個努力,對教學再定位。過去實效性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教師在教這門課時説教太多,教學效果不好。這次在教材當中對教師的一個新的定位,教師的教就是學習活動和學習過程的設計,組織、參與、引導,對廣大教師來説也是有挑戰的,後續的培訓我們會跟上。

第三個努力,提高德育實效的重要法寶,就是學習經驗的引入,如果我們學習教育和學習經驗沒有關係,他找不到感覺,也就進不了他的內心,所以這次教材編寫當中,非常注重學生經驗的利用,我們很多環節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喚醒、加工、整理和提升,當然光有學生經驗還不夠,這個經驗還需要拓展和豐富,這樣學習才有效。

另外我還要講一點,道德教育是教育人心的工作,所以有時候我們提實效性問題的時候,就有一種迫切,其實道德教育還是需要有耐心。謝謝。

[續梅]時間關係,我們的提問環節就到這裡。教材工作大家都特別關心,接下來教育部新聞辦將會同教材局繼續做好後續的解讀工作,各位記者朋友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可以跟我們新聞辦聯絡,我們會及時轉交到教材局,給大家及時做出答覆。

利用今天的新聞發佈會,我還有一項工作要向各位做一個簡要的介紹,也是各位非常關心的,就是今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有關情況。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提出要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按照這個要求,教育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專項計劃的招生政策,形成了保障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目前這個統計數據已經出來了,2017年三個專項計劃,也就是國家計劃、地方專項計劃和高校專項計劃,一共錄取了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10萬人,比去年(2016年)增加了8500人,增長的幅度是9.3%。我們主要是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項工作,繼續擴大規模。第一個專項計劃,2017年,國家專項計劃錄取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學生將近6.4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3400人,這個增長的幅度是5.6%。第二個專項計劃,地方的專項計劃,這個是錄取了各省區市農村學生將近2.7萬人,比2016年增加了3700人,增長的幅度是16.2%。第三個專項計劃,高校的專項計劃,這個計劃錄取了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以下優秀農村學生9500人,比2016年增加了1380人,增長17.1%。根據中央的有關部署,專項計劃實施區域中,有些貧困縣可能是摘掉貧困的帽子了,但今年仍然繼續享受了專項計劃的優惠政策。

第二項工作,嚴格管理。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嚴格管理,各地各校嚴格專項計劃的報考條件,建立了教育、公安等多部門多級聯合資格審核機制,認真開展考生資格的復查,堅決取消不符合實施區域學籍、戶籍要求的考生資格。第二,結合錄取批次改革的實際,完善志願填報和投檔錄取的辦法,增加學生錄取的機會。第三,認真落實招生信息公開公示制度,未經公示的考生,一律不予錄取。錄取期間,教育部也派出6個督查組,分赴12個省份和有關高校開展了督查,確保招生政策的執行不走樣。

第三項工作,強化服務。各地強化部門的協作,優化專項計劃的報名辦法,為考生提供便捷的報考服務。招生考試機構和有關高校加大了宣傳力度,深入貧困地區和中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諮詢,像大家熟知的,媒體進行廣泛報道的甘肅考生魏祥以及河北考生龐眾望都受益於專項計劃,被清華大學錄取,受到了社會的充分認可。

最近一段時間,教育部加大了對有關高校的指導,要求高校做好新生開學的準備,暢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的綠色通道,落實好各項幫扶政策,切實將惠及農村地區貧困學生的好事辦好。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要介紹的內容就是這些,在本週三,也就是後天,我們會召開第二場教育金秋系列發佈會,介紹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的有關情況,也歡迎各位記者朋友參與。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開到這裡,謝謝大家。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