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河北:“互聯網+”幫助近百人返家

2017-09-01 11:41 來源: 河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救助管理機構聯手網絡媒體開展互聯網尋親
“互聯網+”幫助近百人返家

8月13日,樂亭縣一名老人在秦皇島走失,秦皇島市救助管理站通過今日頭條發起的公益項目——頭條尋人發佈信息後,成功找到其家人。這是我省各救助管理機構與今日頭條尋人公益項目開展尋親合作後,成功尋親的第95人。

據介紹,這名樂亭縣老人疑似患有老年癡呆症,經秦皇島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與老人多次溝通,老人只説出家在“樂亭縣”。8月13日早晨,秦皇島救助管理站將老人的信息提供給頭條尋人,希望借助頭條尋人的精準定位推送技術幫助老人尋親。

當天上午,頭條尋人發佈受助老人的尋親信息,並在其疑似戶籍地樂亭縣周邊範圍內進行推送。很快,有網友在評論區裏提供了老人的家庭線索:老人來自樂亭縣莊東村,姓朱。隨後,頭條尋人將這則消息提供給秦皇島市救助管理站。該站工作人員在聯絡莊東村村幹部後,當天下午就找到老人的親屬。

借助互聯網,走失人員尋親更加快捷高效。8月25日,省民政廳、今日頭條聯合召開河北省互聯網+救助尋親新聞發佈會宣佈:自去年7月以來,全省各地救助管理機構已通過今日頭條發佈尋親信息341條,成功幫助95名走失人員回家,尋親成功率為27.8%。

流浪乞討人員是困難群眾中最困難、最脆弱、最邊緣的群體。及時、全面、經常、深入地開展尋親工作,意義重大。

“傳統尋親方式是通過問詢,使受助人員説出地名人名,再給走失地打電話聯絡,特別受局限。”石家莊市救助管理站站長白月成深有感觸地説,傳統尋親方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高效率低。

借助互聯網技術尋親,是克服傳統方式缺陷的有效途徑。按照2016年7月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和今日頭條公益尋人項目達成的合作協議,救助管理機構在救助疑似走失、被拐、被騙人員時,可以借助今日頭條新聞客戶端的7億海量用戶和精準定位技術,選擇在受助者的走失地、口音地、疑似戶籍地等特定區域向今日頭條手機用戶推送尋親信息,在最短的時間、最精準的範圍內幫助受助人員與家人團聚。我省通過積極參加該項目,有效提升了救助管理機構開展尋親服務的水平。

“與今日頭條合作開展尋親公益項目是對救助管理工作的改革創新,擴大了尋親渠道,能夠實施精準尋親。”省民政廳副廳長許禎科表示,省民政廳與今日頭條通過建立全省尋親合作微信群的工作模式,將全省各地救助管理機構的負責同志和相關工作人員納入合作平臺。今日頭條主動接受各地救助管理機構尋親信息並及時予以發佈。

據了解,通過我省救助管理機構與今日頭條合作而成功回家的95名走失人員中,25人為老年人,66人為成年人,4人是未成年人。他們中,精神障礙人員有54人,智力障礙人員有19人,7人患有阿爾茨海默症,患有腦損傷等疾病者8人,因迷路等原因走失者7人。

在尋親成功的95人中,走失時間最長的是29歲的男青年何某,其流浪時間長達11年。2016年12月2日,經石家莊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勸説,他終於同意進站接受救助。經過溝通,他説自己是甘肅省正寧縣人,但救助管理站多方查詢卻未能查到有效信息。2016年12月10日,頭條尋人發佈何某的尋親信息,並在其疑似戶籍地甘肅省正寧縣周邊進行精準推送。幸運的是,家人正好看到頭條尋親消息,很快與石家莊市救助管理站取得聯絡,何某得以找到家人。(記者 周遠)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