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海南邊督邊改整治群眾關切水污染問題

2017-09-04 07:16 來源: 海南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邊督邊改整治群眾關切水污染問題
打響綜合保衛戰 喚回水清百姓樂

中央環保督察進行時

2016年海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省地表水水質優良率為90.1%。而這一數字在全國不到70%。雖然我省水環境質量總體優於全國,但也有短板和污染嚴重區域。在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海南期間,至9月3日,群眾來信來電舉報的3060個環境問題中,水污染問題719個,佔比23.5%,在各污染類型中排名第二。

水環境質量的好壞,密切關係百姓生活。在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這一高度上,海南必須高標準、嚴要求自我加壓,不僅要在中央環保督察期間,集中解決群眾關切的實際問題,還要結合《海南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等長效機制建設,力爭到2018年,實現全省城鎮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

污水直排成水體污染主因

“海口市美蘭區靈山鎮紅豐村用楠村小組有一家規模較大的養豬場,豬糞便、臟水直接排入村44號附近小河流,污染環境,影響村民生活。”

“文昌高隆大道周邊樓盤生活污水、鄉鎮垃圾污水、魚塘養殖污水直排大海,導致沙灘泥化,海水變黑,冬季污染更為嚴重。”

……

記者梳理線索發現,群眾反映的水污染問題中,以畜禽和水産養殖廢水、生活污水直排等原因所致居多,造成河流水體受污染,甚至出現發黑、發臭等現象,影響了一方百姓的居住環境。

據了解,我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存在農業面源污染突出等諸多短板。截至2017年7月底,全省城鎮內河(湖)64個監測斷面中,有23個水質達標,達標率僅為36%。

百姓點讚政府人性化整改

在推進水污染問題的整治中,如何平衡環保和民生的雙重訴求?如何在“零容忍”和“人性化”中實現雙贏?各市縣在整改中給出了答案。

昌江黎族自治縣十月田鎮才地村養殖戶張勝良,他的養殖場因存在污染環境的問題被當地群眾舉報。昌江相關部門現場查驗後發現,的確有12.6畝的養殖場至今尚未辦理環評手續,且有4畝多豬舍侵佔了生態紅線,於是做出了勒令其拆除相關設施的決定。

但眼看著自己投入了100多萬元、如今豬存欄達到600頭的養殖場要被連夜拆除,養殖戶張勝良業已知悔,但心中仍苦不堪言。

“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項目要堅決拆,但群眾利益要盡力挽回。”昌江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隨後有關執法部門開通檢驗檢疫綠色通道,積極為出欄肉豬尋找下家解決銷路,同時引導養殖戶,補辦環評手續、建設沼氣池等循環農業設施,從違法違規經營走上合法合規的環保養殖路,獲得了養殖戶的點讚。

在邊督邊改中,不僅政府在探索平衡之道,整改行動帶起的生態環保教育,讓百姓的環保意識也在逐步提高。

瓊海市嘉積鎮勇敢村的一條小河溝,因沿途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較多,水體發黑散發惡臭,接到群眾舉報後,8月16日,該市有關整改部門決定選河邊一塊地建設臨時污水處理設施。不到兩分鐘,村民王瓊耀就同意拿出自家一片100平方米的住宅用地,“能為自己家鄉的環境治理出一份力是應該的,大家都來愛護我們的環境就行了。”

綜合舉措打好長期保衛戰

“城鎮內河是水污染問題突出的區域,也是中央環保督察的重點,通過這次深入的‘體檢’,促進了我省城鎮內河(湖)水體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海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水環境監測室副主任莫淩透露,省生態環境保護廳今年8月的城鎮內河(湖)治理水體水質狀況報告顯示,全省城鎮內河湖64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上升到43.9%。

但水體治理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解決污水直排造成的水體污染,需要多個部門聯合發力。從2015年9月開始,我省計劃用3年時間,對全省城鎮內河(湖)水污染實施集中專項治理,力爭到2018年,治理範圍內城鎮內河及流經城鎮河段消除劣V類水體、達到Ⅳ類及以上水質,實現城鎮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全省城鎮內河(湖)水環境質量總體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7月19日召開的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全省水體治理情況報告時也給出了建議,要抓緊開工建設生態工程,儘快實現“河長制”的全覆蓋,督促各市縣切實承擔治水責任;統籌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治理區水體上遊和周邊禁養區劃定,依法依規儘快清理關閉養殖場,合理佈局養殖企業,加快規模禽畜養殖企業的環保設施改造;統籌推進雨污分流管網建設,儘快堵截並網排污口,或採用移動式污水處理設施加以收集處理。(記者 孫婧 通訊員 孫秀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