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甘肅省農村“三變”改革有關政策措施問答

2017-10-19 08:59 來源: 甘肅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7年中央1號文件、省委1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開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等改革,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和實力。8月24日,省委書記林鐸作出重要批示,對全省農村“三變”改革工作提出了指導性、針對性要求。9月25日,全省農村“三變”改革推進工作會議舉行,省長唐仁健作重要講話,省委副書記孫偉主持會議,全面動員和部署了甘肅省農村“三變”改革工作。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掌握“三變”改革,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就農村“三變”改革有關政策措施及甘肅省發展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解答。後續,省財政廳、省農牧廳、省扶貧辦、省政府金融辦還將對“三變”改革具體政策措施進行解答。

問:農村“三變”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它的精神實質是什麼?

答:農村“三變”改革發端于貴州六盤水市,即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産是指村集體將集體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資源要素,通過入股等方式加以盤活;資金變股金是指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及用途的前提下,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農業生産發展資金(補貼、救濟、應急類資金除外)、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直接兌現給農戶的除外)、扶貧開發資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支持村集體發展資金等,量化為村集體股金投入各類經營主體,村集體和農民(貧困戶優先)參與分紅;農民變股東是指農民將個人的資源、資産、資金、技術、技藝等,入股到經營主體,成為股東、參與分紅。

2016年8月,中央農辦關於《萬變不離其宗:打造“股份農民”》的調研報告,將“三變”改革概括為:無物不股,能産生價值的資源資産都探索入股;無奇不股,氣候資源、民俗資源、村落資源、古樹資源、技藝等都能入股;無事不股,幹事創業首先想到用股份形式來幹;無人不股,每個農民、貧困戶都可以成為股東,現在已經推廣到城鎮的貧困戶。但無論怎樣變,都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就是實行“股份制合作”,讓農民擁有股份,打造“股份農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通過“三變”改革,實現“耕者有其股”。

“三變”改革是農村産權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對於破解當前“三農”發展瓶頸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重大效應,是一項重要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機制創新,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高度關注和充分肯定,已經上升到中央政策層面,成為中央推動“三農”工作的重要決策部署。

問:推動農村“三變”改革有什麼現實意義?

答:一是農村改革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迫切要求。20世紀70年代末中央提出建立統分結合的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但實踐的結果是,“分”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但“統”怎麼適應市場經濟、規模經濟,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三變”改革,通過創新經濟組織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經營集約化水平、統一經營組織化程度,解決分散農戶幹不了、幹不好、幹了不合算的問題,為提高農民市場化組織化程度提供了重要途徑,豐富和完善了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對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改革的繼續和深化。二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從貴州的經驗看,“三變”改革通過土地、資金、勞動力集中,促進了種養加結合、一二三産融合,推動了農業發展方式由傳統向現代、由粗放向集約、由自給向市場、由單一型向複合型的轉變。三是增強脫貧穩定性的有力抓手。通過建立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接機制,“三變”改革把企業的技術、市場、資金與農民的土地、勞動力、原料連為一體,讓農民直接成為農業産業鏈、供應鏈、資金鏈、價值鏈的投資者和受益者,使産業扶貧更加具體化,更有操作性,放大了貧困群眾的生存空間、生産空間和發展空間。四是激活農村要素資源的關鍵一招。“三變”改革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和資本運作模式,把大量的農村資源,通過進行集中開發或投資入股經營主體,按股分紅,讓“死資源”變成“活資産”,讓農民獲得更多的財産性收益,解決村集體“無本辦事、無業成事、無人管事”等難題。五是推動農村社會治理的有效載體。通過“三變”改革,既帶動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撂荒的土地得到耕種,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又提高了村級組織統籌服務的能力,推進了治理方式現代化,同時具有文化、社會、道德、法治等多重價值。

問:甘肅省推動“三變”改革的關鍵措施是什麼?

答:首先要抓好確權,這是“三變”改革的前提。加快農村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工作,摸清存量,建立健全清産核資工作組,全面開展村集體資源、資産、資金核實工作,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精準掌握;分清變量,按照“三變”條件,從村集體“三資”中科學劃分出資源性資産、經營性資産、非經營性資産和流動性資産(資金)以及財政投入到村的發展類資金,建立投資入股存量資本台賬;做實確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做好成員界定和折股量化,按照全面確權和優先確權相結合的原則,對貧困戶進行優先確權,確保他們在“三變”改革中首先受益。

第二,抓好主導産業,這是“三變”改革的目的。抓特色,結合自身實際,根據市場需求,精選與本地資源相配套、具有市場前景和開發潛力的特色主導産業,保持適度規模和適度競爭;抓規模,把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作為重要抓手,集中抓、重點抓,集點成線、連線成面,帶動整體提升、全面發展,打造各具所長、層次遞進、産業錯位、協調互動的“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示範區,避免大範圍的低水平産業複製、大路貨産品雷同。抓長期,産業一旦選準,就要堅持不懈抓下去,同時注意做到長、中、短期相結合,助力脫貧攻堅。

第三,抓好主體龍頭,這是“三變”改革的載體。採取“壯大一批、引進一批、新建一批”的辦法,探索“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和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壯大一批,以已有比較好的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平臺,輻射帶動周邊鄉鎮村小型企業發展;聯合壯大一批,將具有耦合度的企業、同質企業、能形成産業鏈條的企業抱團發展,組成大的經營主體;借船壯大一批,引進大企業、大公司,通過兼併、重組等方式,組建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企業集團。引進一批,與招商引資相結合,採取激勵政策,引進一批對農業農村資源、農産品、農業勞動力依賴度高的企業,讓工商資本在農業領域迸發新活力。新建一批,鼓勵致富能手、返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等返鄉下鄉,興辦領辦創辦生産型、加工型、商貿型、物流型、鄉村旅遊型企業與合作社。

第四,抓好規範入股,這是“三變”改革的關鍵。讓農民規範入股、放心入股。在操作層面。制定規範合同樣本,明確合作方式、合作期限、入股人股本情況、甲乙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分紅的結算方式、違約責任等,做到“三變”改革合同書、股權證、分紅單“三個到戶”;研究制定資源資金折股量化的具體實施辦法,明晰資金種類,界定受益範圍,確定分紅比例,規範程序操作;鼓勵和支持以市場化方式組建農村産權及其他權益類資産評估機構,滿足農村資産和權益評估需求。在交易層面,制定農村産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規則和流程;建立健全農村産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建立鄉鎮農村産權交易窗口和村級服務點;建立交易監督機制,強化監管,確保産權交易規範透明運行。在進出層面,建立股權收益分配和分紅機制,入股主體和承接經營主體按照合同確定的收益分配方式進行分配;建立股權退出機制,農民和村集體持有承接經營主體的股份部分,成員內部之間可以依法轉讓,不能在全社會範圍退出,僅限于集體成員、農民間依法轉讓。建立備案制度,到村到戶的資産資金和股權量化、變更、分紅、退出等,都要編製造冊、建立臺賬。

第五,抓好融資投入,這是“三變”改革的支撐。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縣級統籌整合力度,創新産業扶貧、資産收益扶貧等投入機制。建立融資平臺,搭建規劃好規範合規的投融資平臺,引入融資企業和經營主體,把各方資金歸集起來,把區域資源調集起來,統籌集約利用。積極探索財政資金股權化試點,把財政支農資金入股、財政支農資金投入形成的資産量化折股,帶動農戶和社會資本入股,集中投入到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按股分紅。開展“兩權”抵押試點,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通過信貸資金參與項目建設,獲得保息分紅和收益分紅。

問:“三變”改革在具體推進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三變”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策的運用、規則的建立、利益的分配等多個方面,因此要把握好時機、節奏和力度,真正讓改革惠及農民。一是守住底線。守住政策底線,堅持農村土地政策,確保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不隨意改變原有的農業用途,不隨意轉變為建設用地;守住生態底線,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堅決制止破壞生態環境、不利於長遠發展的項目。二是尊重農民意願。不搞強迫命令、硬性要求,不搞一刀切、千村一面,允許插花,暫不具備入股條件或不願意入股的,可以不入,防止農民“被流轉”“被規模”“被入股”。三是循序漸進。堅持先行試點,先易後難,第一年每個市州至少選1—2個縣區先行推進,縣區選擇有條件的鄉村開展試點,第二年原則上全面推開,第三年完善鞏固。四是嚴格防範風險。防範生産經營風險,扶持發展農業保險,鼓勵經營主體投保,化解經營風險,保障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的利益;防範資産流失風險,鼓勵支持採取“保底分紅”“按固定比例分紅”的股份聯接機制,確保農民收入增加和農村集體資産的安全完整;防範資金安全風險,防止財政資金特別是扶貧資金被打折入股,或者改變用途,成為企業的直接利潤或挪作他用,防止一些企業和人員,套取國家資金,侵害集體和群眾利益;防範權益缺失風險,強化法律服務,嚴格股權管理,指導合同簽訂,監督合同履行,維護農民、村集體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問:推進“三變”改革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三變”改革政策要求嚴、涉及範圍廣、操作程序多,為保證改革工作順利推進,真正取得實效,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省上及各地成立“三變”改革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保證工作力量。二是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省委農辦發揮好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用,做好統籌協調;省農牧廳抓好清産核資、資産價值評估、農業特色産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工作;省財政廳做好增加財政投入、整合涉農資金、撬動融資、加強資金監管等工作;省扶貧辦做好貧困對象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用好扶貧資金,加強農民技能培訓等工作;省政府金融辦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金融服務、信貸投放、風險保障、融資支持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負責,通力協作,加強業務指導。三是落實好主體責任。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擔負起改革的主體責任,親自研究、謀劃推動。四是發揮村級組織“神經末梢”作用。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力量,加強對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第一書記”的日常管理,探索實行村幹部職業化管理,通過各種激勵措施,調動村幹部積極性。五是嚴格考核督促。將“三變”改革納入年度重點督查、年度目標考核,研究制定績效考核辦法,對改革成效顯著的縣區,在扶貧項目資金方面及其他方面給予獎勵支持。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薛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