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積極穩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2017-10-21 12:48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一週年之際,IMF總裁拉加德宣佈,人民幣將被國際社會認可,成為可自由使用的國際貨幣。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金融市場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獲得了空前發展。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指出,多年來我國堅持協同推進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減少資本管制“三駕馬車”,取得了明顯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機構開放水平明顯提升。中資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壯大,國際化經營水平穩步提升。截至2016年末,22家中資銀行共開設了1353家海外分支機構,覆蓋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9家中資銀行業金融機構在26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設立了62家一級機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目前,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截至2016年末,境外發債主體已包括境外非金融企業、國際性商業銀行、國際開發機構以及外國政府等,累計發行631億元人民幣“熊貓債”。2017年,“債券通”的推出使得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此前,“滬港通”“深港通”打通了境內外資本市場,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在此基礎上,人民幣開始走向世界,國際化水平明顯提升。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統計,今年8月份,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支付額佔全球支付額的1.86%。備受矚目的是,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這意味著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大幅提升。IMF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末,IMF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調查(COFER)報送國持有人民幣儲備規模為885.4億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獲得進一步確認。

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仍是我國金融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今年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要積極穩妥推動金融業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6次會議上強調,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面,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我國金融業開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隨著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開放的程度尚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應在加強監管和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主動、穩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

“金融業對外開放有助於促進競爭,競爭有助於提高效率。”朱雋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容量足夠大,中國金融機構實力足夠強勁,完全可以應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下一階段,應繼續堅持主動、穩妥、有序的原則,制定好金融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從短期看,應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制度,放寬境外金融機構準入限制,在持股比例、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務範圍、牌照數量等方面實現中外資平等對待。

著眼中長期,朱雋表示,應注重市場培育和産品創新,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和制度環境,允許境外企業和金融機構發債時直接使用或同時使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儘快明確對境外機構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稅收政策細則,提高法律和政策制定的透明度。進一步擴大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匯率市場化程度更高

“隨著國內外匯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商業機構在機制建設層面的參與程度有了明顯提高。”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委員、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外匯市場越來越市場化、規範化,人民幣加入SDR一籃子貨幣、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改革、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的建立、跨境資金管理體系的完善、“債券通”等一系列事件,都是近年來外匯市場更加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的標誌。

近年來,跨境資金進出無論是規模還是頻率都迅速增大,對跨境資金的管理特別是包括外匯市場在內的國內金融市場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孫煒表示,我國經濟的深化改革發展需要核心金融要素市場提供更為有效的匯率、利率服務,以適應我國深入參與世界經濟交流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同時也是國際投資者進一步參與我國經濟成長的需要。現在,我們基本建立起了一個兼顧規範與發展的“過濾機制”。一方面,建立起了“籬笆”,明確了什麼事情不能做,以防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在跨境投融資便利性上也有明顯提升。

“隨著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大,傳統的銀行業務面臨著挑戰。”孫煒説,以前銀行靠外匯買賣價差就能獲得穩定收入,現在企業對匯率波動更加敏感,風險管理需求明顯上升,這對銀行的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孫煒説,隨著我國金融體系越來越市場化、規範化、法治化,經濟的成長性會越來越好,也會吸引更多優質外資進來,形成良性循環。(記者 陳果靜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