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迎風破浪 穩步前行
——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業改革述評

2017-07-28 07:2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記者 劉錚、李延霞、吳雨)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領域的改革開放,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關鍵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金融改革有序推進,金融體系不斷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雙向開放取得新進展,金融監管得到改進,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能力增強。

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一步”,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

利率和匯率作為要素市場的關鍵價格,是有效配置國內國際資金的決定性因素。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是金融領域改革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之後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利率市場化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從1996年啟動,由易到難逐步推進。2013年7月,人民銀行宣佈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2015年10月,人民銀行宣佈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存貸款利率管制終於基本放開。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點,正在從“放得開”向“形得成”尤其是“調得了”轉變。當前,我國金融機構、企業、居民已經逐漸適應了市場化的利率環境,銀行間市場拆借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央行基準利率、貨幣政策操作利率等多種利率各司其職,利率走廊正在形成。

匯率的市場化進程,克服重重困難和挑戰,依然堅定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2005年啟動以來,“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的方向始終堅定。2014年3月,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2015年8月,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主要參考市場均衡匯率形成。2017年5月,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緩解“羊群效應”。

今年以來,外匯市場已經逐步適應了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跨境資金流動和外匯市場供求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連續五個月回升。然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日益分化,國際金融市場仍然存在較多不確定性,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依然任重道遠。

金融市場更加豐富,金融監管得到改進

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目標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對實體經濟的支撐作用。要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更加豐富完善的金融市場,也需要金融監管加強協調。

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大門已經常態化打開,多層次的銀行體系正在構建。長期以來,國有大行是我國銀行業主體,“大銀行服務大企業”的格局不利於緩解融資難題。2014年三季度,銀監會同意批復首批5家民營銀行籌建。2015年5月,首批試點的5家民營銀行全部拿到開業批復。此後,民營銀行進入常態化發展階段,目前已有15家民營銀行獲准開業。

新三板的推出和完善,使中小企業有了更多直接融資渠道。2013年1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在隨後3年時間裏,做市轉讓、市場分層等制度變革不斷推出,迅速將新三板帶入“萬家時代”。

醞釀20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得以實施,金融安全特別是普通百姓權益多了一道“防護網”。2015年5月起,《存款保險條例》施行。50萬元的最高償付限額,能夠為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額保護。

金融監管努力適應金融業發展新形勢,初步建立了監管協調機制。2013年8月,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人民銀行牽頭,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一起加強政策溝通協調,努力填補監管空白、消除短板。宏觀審慎(MPA)考核2017年起把銀行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正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表外業務風險管理。

儘管金融監管不斷推進,但仍然任重道遠。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從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到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培育金融管理部門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再到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加強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信息共享,一系列金融改革部署,都是為了加強金融監管協調,為金融安全築牢體制機制的“防火墻”。

中國金融開放新進展獲國際肯定

開放也是改革,開放促進改革。隨著中國經濟地位在全球的迅速提升,中國金融業不斷擴大開放,日益融入全球大市場,中國在世界經濟金融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不斷上升。

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的相繼開通實施,使得中國股票、債券市場與國際市場聯絡更加緊密,也意味著中國資本項目下的開放在穩步有序推進。

2014年11月滬港通試點啟動,2016年12月深港通順利推出。2017年7月,債券通先行開通北向通,中國內地債券市場向境外投資者敞開大門。這些金融市場開放新進展,不僅意味著更多境外投資者將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和經濟發展中,也意味著中國投資者將逐步有更多機會參與全球市場。

儘管也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堅定前行。最近幾年來,不僅有越來越多的跨境貿易用人民幣結算,而且隨著債券、股票市場的開放,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人民幣國際化的高速公路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也已經鋪通。

2016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人民幣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人民幣躋身過去由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組成的“精英儲備貨幣俱樂部”,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既是中國融入全球金融體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國金融改革和開放的新起點。

中國金融開放步伐堅定、進展顯著,獲得了國際市場的認可。今年6月,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佈,從2018年6月開始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全球基準指數。今年上半年,歐洲中央銀行增加等值5億歐元的人民幣外匯儲備。

五年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但與此同時,當前金融發展改革也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包括資金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監管存在短板和空白,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有待完善,同時世界經濟環境較為複雜,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上升。中國金融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最終要靠改革的辦法去解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