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九大模式引領廣西産業扶貧

2017-10-31 09:42 來源: 廣西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産業是貧困群眾增收乃至脫貧致富的基礎。

近年來,我區在脫貧攻堅中進一步強化政策引領,科學規劃,推進特色優勢主導産業遴選培育工作,全區105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縣(市、區)均確定了2至5個特色主導産業。截至今年8月底,全區54個貧困縣,果、桑、中藥材種植面積分別達到790萬畝、158萬畝、90萬畝;肉牛、肉羊養殖分別達到26.26萬頭、26萬頭,生豬出欄1099.2萬頭,家禽出欄26135.5萬羽。

更可貴的是,我區探索創新出了九大産業扶貧模式,實現了扶貧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

模式一:龍頭企業定向投入。由政府引進大型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直接投資或租賃農村土地發展生産基地,企業聘請當地貧困農戶在生産基地務工,農戶獲得租地收入、打工收入和原材料銷售收入,還掌握了一定的生産技術。目前,我區有國家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31家,自治區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8家,市級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02家。全區54個貧困縣均引進有大型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植、養殖等産業,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每戶增收2000元以上。

模式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由農民自發或政府引導或當地龍頭企業幫助組成專業合作社,挖掘本地特色産業,整合村內土地、資金等生産資料,主要採用“合作社+基地+農戶”“村委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等運行方式。這樣一來,貧困群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可以就近創業、就業。如融安縣長安鎮安寧村富源水産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吸收本村貧困戶43戶170人,同時聘請貧困戶到合作社從事電工、船工、喂料、值守等崗位工作,每月工資均在2000元左右。

模式三:經濟能人帶動。博白縣桂源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全國十佳農民”劉入源帶動全縣9個鎮11個行政村500多戶參與山羊養殖,其中貧困戶300多戶,養殖戶年增收2萬元以上。這個模式瞄準經濟能人與貧困村協作共贏的利益鏈結點,找準能人優勢與精準扶貧的結合點,鼓勵支持本村或返鄉經濟能人,帶回資金、生産技術等生産資源,結合當地資源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或農業公司,吸引本村村民和貧困群眾加入合作社或農業公司,帶動村民發家致富。

模式四:入股分紅和利潤返還。企業建立項目基地,農戶通過土地、房屋、技術等方式入股企業建設,企業與農戶簽訂協議,按照一定比例從項目基地産品或經營利潤中給入股農戶分紅。如廣西新振錳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大新縣桃城鎮寶賢村價屯投資700萬元,價屯以60畝集體土地入股,共同建設三元編織有限公司。公司産生的利潤,按股份分紅到各戶。目前全屯98%的青壯年都在共建企業上班,人均年純收入達到2.1萬元。

模式五: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我區出臺了《脫貧攻堅增加貧困戶資産收益實施方案》,鼓勵探索在不改變資金性質的前提下,將財政投入到村到戶的發展類資金轉為村集體和貧困戶持有的資本金,折股量化到村到戶,投入到有能力、有扶貧意願、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效果好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等經營主體。宜州市採取“政策性扶持資金入股,保底退股增量”的合作方式,貧困戶自願將扶持桑枝食用菌2000棒的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入股食用菌生産合作社,由合作社用於食用菌的生産和銷售,入股群眾從中分紅。

模式六:貧困戶貼息貸款資金入股。憑祥市海潤邊貿專業合作社組織和引導貧困群眾參與互市貿易,入社貧困戶由憑祥信用社放款5萬元,共放貸200戶,總共1000萬元。參與交易的貧困戶每人每年可獲得補助7000元,貸款入股戶可連續三年獲得貸款分紅4000元,每位社員年均分紅2000元。這種模式是根據目前我區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貧困戶可獲得5萬元以內、3年以下、基準利率、無抵押、無擔保、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貧困戶可將這筆貸款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

模式七:金融扶貧創新。通過加強與金融企業的合作,嘗試貸款貼息獎補機制,逐步完善金融支持扶貧産業的方式。如欽州市欽北區扶貧産業園出臺了《欽北區肉牛養殖金融扶貧風險擔保金管理試用辦法》,由扶貧資金、本級財政資金及富牛公司共同出資600萬元作為風險擔保金,由欽州市區農村信用聯社提供不低於3000萬元授信額度,對參與肉牛養殖的農戶發放小額貸款資金。貸款形成的貸款本息損失,由擔保三方共同委託仲介機構進行審核,經審核確認,由擔保補償資金進行補償。

模式八:扶貧産業示範園區帶動。通過探索“園區帶動、挂靠幫帶、抱團經營、就業帶動、資産收益”等扶貧開發新模式,讓更多扶貧資金整合到産業扶貧園區建設上,讓更多貧困村和貧困戶融入到産業規模種養殖、統一加工和貯藏、集中運輸和銷售等産業化鏈條上來。崇左市江州區大華肉牛扶貧養殖示範園區由廣西大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採取“政府+龍頭企業+産業基地+貧困戶”的模式,貧困戶利用扶貧投資基金向企業購買優良肉牛,並托養在基地內劃定的養殖專區,每年企業固定分配給每戶貧困戶固定的收益。

模式九:集體經濟帶動。隆安縣有貧困村63個,絕大部分屬於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去年,該縣安排1260萬元,給予每個貧困村20萬元啟動“一村一品”解決項目。目前,該縣43個貧困村已啟動集體經濟項目建設,年內實現集體經濟收入77萬元。據了解,我區印發的《關於加快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意見》,推動每個貧困村成立1個村民合作社,解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主體缺失的問題。截至8月底,全區共設立了1754個村民合作社,佔全區貧困村總數的35.1%。(記者 韋繼川 通訊員 賀亮軍)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