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江蘇:財政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打出“組合拳”

2017-11-03 10:13 來源: 新華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我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投入,創新環境經濟政策
財政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打出“組合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者2日從省財政廳獲悉,我省各級財政部門不斷加大生態文明建設投入,積極創新環境經濟政策,有力推動了省生態文明建設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相關做法獲得中央環保督察組肯定。

為加大財政對全省城鄉生態文明建設的支持力度,我省打出一套“組合拳”——省級環保引導資金規模由2012年的9億元增長到今年的17.83億元,支持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省級太湖水污染治理專項資金自2007年起每年安排20億元,專項用於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省級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支持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傳統村落和康居村莊建設,支持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支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

省財政廳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省財政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價格等調節手段,引導市縣政府和企業、居民發掘“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的致富密碼。

生態補償財政轉移支付。2013年,省財政按照“誰保護、誰受益”“誰貢獻大、誰得益多”的原則,建立了生態補償轉移支付制度,將各地具有重要生態功能作用、提供重要生態産品的15類生態紅線區域(總面積2.41萬平方公里)納入生態補償範圍。2013-2016年,省財政累計安排轉移支付資金55億元,重點用於生態紅線區域的環境保護、生態修復和生態補償。資金分配引入第三方機構,採取“負面清單”辦法對生態紅線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等進行評估,省財政根據評估結果測算下達轉移支付資金。

出臺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挂鉤的財政政策。省財政提請省政府出臺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挂鉤的財政政策,強化各級政府的環境保護責任。2016年起,將各市、縣(市、區)排放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項污染物總量作為考核挂鉤標的,太湖流域各市、縣(市、區)同時將總磷、總氮排放量納入考核挂鉤標的。省財政對蘇南、蘇中、蘇北地區分別按每噸(總磷按每百公斤)1500元、1200元、1000元收取污染排放統籌資金,完成減排考核任務的,按比例進行返還。

水環境區域補償。2014年,按照“誰超標、誰補償,誰達標、誰受益”的原則,我省在全國率先建立了全省範圍的水環境上下游“雙向補償”機制,2015-2016年共收繳補償資金6.2億元,下達補償資金4.21億元。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財政部、環保部和省政府自2008年起在無錫市開展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今年8月,省政府出臺《江蘇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全面推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我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價格實行政府定價,由省價格部門會同省財政、環保部門綜合考慮污染治理成本、環境資源稀缺程度、區域經濟發展等因素,並結合排污權期限及貼現率合理制定。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徵收排污權有償使用費2.55億元,實現排污權交易4.23億元。

此外,今年7月省政府投資基金聯合金融機構及相關地方政府,發起設立總規模約800億元的生態環保發展基金。按照沿江地區、太湖地區、沿海地區、蘇北地區等産業結構特點及規劃佈局,圍繞生態環保産業投資、行業整合、諮詢設計等領域開展運作,重點投資水氣土環境治理、生態修復保護等項目。

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省財政廳相關人士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將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部署,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完善環境經濟政策,支持構建生態文明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綠色江蘇不懈努力。(記者 吳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