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通訊: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的他與她

2017-11-12 15:1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馬尼拉11月12日電 通訊: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中的他與她

新華社記者 趙青 陳瑤

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唇齒相依。

多年來,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不斷促進地區合作。

2013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亞國會會議大廳,中國領導人提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雙方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指明方向。

依託“一帶一路”,雅萬高鐵、中老鐵路等一批基礎設施旗艦項目在東亞近鄰成功落地,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開花結果,為越來越多沿線國家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她們的命運正因此發生著巨變……

“能用上自來水真是太好了”

千年海島換新顏。

“我們以前每天只有4個小時有電,現在24小時都能用上電了;以前得去雨水池打水,現在能用上清潔的自來水,真是太好、太方便了,我們非常支持這個項目!”

緬甸西海岸馬德島村民吳拉覺一邊打水,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説。他口中不斷談到的“項目”,正是“一帶一路”建設在緬甸實施的先導項目——中緬油氣管道項目。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包括原油管道項目和天然氣管道項目。中緬原油管道由中石油和緬甸油氣公司投資建設,起點位於緬甸西海岸馬德島,緬甸段全長771公里,設計年輸送量2200萬噸,工程于2014年5月30日完工。

2015年1月30日,馬德島港順利開港,大型油輪成功靠泊卸油,馬德島成為向中國境內輸送原油的首站。今年5月,中緬原油管道(緬甸段)宣告投産成功,標誌著中緬油氣管道項目進入新的歷史階段。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的到來,使當地民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曾經,馬德島是一個沒有公路、沒有淡水、物資匱乏的孟加拉灣偏遠小島,3000多名島上居民世代以打漁、種植為生。

而今,這裡幾乎村村都通上公路,引入自來水,享受24小時供電,島上還建起了3G移動信號基站,學校、醫療站一應俱全。有的家庭添置了農用柴油車、摩托車。當地居民也積極參與項目建設,約有1000人參與工程施工,目前約50人在項目工作,其中10人在重要技術崗位。

現在,馬德島港是緬甸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型國際原油港口,已成為中緬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

“這裡是我們幸福生活起航的港灣”

漢班托塔的改變,從建設港口開始。

2007年,斯裏蘭卡在中國幫助下開始建設漢班托塔港(漢港)。10年後,漢班托塔這個昔日的小漁村成為斯裏蘭卡最發達的樞紐重鎮:寬闊的柏油路、先進的會議中心、運動中心、五星級酒店、馬特拉機場、正在建設中的南部高速延長線……明年5月漢港二期工程完工後,漢港將成為連接東西方的航運和商貿中心,大大提升斯國際競爭力,促進斯經濟發展。

許多村民因參與漢港項目建設而改變了生活的軌跡。斯裏蘭卡小夥子悉尼在這裡從實習生成長為高級工程師,不僅把家中房屋翻修一新,還擁有了自己的汽車。

“每天早晨開車行駛在中國公司修建的雙向四車道柏油馬路上,看著車外掠過的綠色稻田和沐浴在朝陽裏的婆娑椰樹,心情十分舒暢。”悉尼驚嘆于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也為自己能參與漢港項目建設而自豪。

漢港項目還在建設中,參觀者已絡繹不絕。一位帶著學生來參觀的當地老師告訴記者:“這裡不單單是一個港口,也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幸福生活起航的港灣!”

“學中文讓我當上了白領”

10年彈指一揮間。

從莽原荒灘起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簡稱西港特區)已發展成柬埔寨最大、就業人口最多的經濟特區,被譽為中柬“一帶一路”合作的示範樣板。

西港特區由中柬兩國企業合資開發,總規劃面積11.08平方公里,主要産業為輕紡服裝、機械電子和高新技術。這裡生産、生活配套設施完善,來自中國、歐美、日韓的100多家企業為當地提供了1.6萬個就業崗位。

西港特區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堅持員工本地化,專門開辦培訓中心,為當地農民提供語言和技能培訓,更為他們提供了一片廣闊的發展天地。

在特區內的克裏爾沃特皮業柬埔寨有限公司擔任車間翻譯的柬埔寨姑娘陳秀麗就是培訓項目的受益者。2年前,陳秀麗來到培訓中心學中文,她認真刻苦,現在已成為一名熟練的翻譯。“學中文讓我當上了白領。我現在每月掙300多美金,遠遠高於普通工人的60美金。”

今年初,陳秀麗家裏翻蓋了新房子,購置了新式傢具電器。父母也從原來的工廠退了下來,在特區擺攤賣甘蔗水,掙錢多了,生活也輕鬆了許多。提起女兒的工作和現在的生活,他們神色中滿是驕傲和滿足。

“我的人生有了更準確的奮鬥目標”

藍天白雲,綠樹成蔭。

在泰國羅勇府博拉當區331號高速公路旁、靠近廉差邦深水港的地方,坐落著泰中羅勇工業園。

這裡被稱為泰國的“工業唐人街”,有90多家中國企業投資入園,帶動中國對泰國投資超過25億美元,累計實現工業總值80億美元。經過十餘年發展,工業園已成為中國傳統産業在泰國乃至東盟的最大産業集群中心和製造出口基地。

泰中羅勇工業園總體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一期1.5平方公里、二期2.5平方公里的開發,正在開發三期8平方公里的土地。三期開發完成後預計可容納300家企業,為泰國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羅勇工業園總裁徐根羅告訴記者,園區中國企業努力融入當地,最大限度啟用泰國人,為當地提供2萬餘個就業崗位。

泰國小夥子蔡有富是工業園內中策橡膠泰籍員工,畢業于泰國北部清萊王太后大學中文系,説一口流利的中文。大學畢業後,他憑藉語言上的優勢進入中策橡膠工作。

“和中國人一起工作讓我學會了很多東西,我很滿意目前的工作。”他告訴記者,泰中羅勇工業園是“一帶一路”在泰國的有機載體,“在中國公司工作,我學到了中國人勤勞刻苦的精神,也讓我的人生有了更準確的奮鬥目標。”(參與記者:莊北寧、唐璐、毛鵬飛、楊舟)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