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邁向強國征程的周邊外交

2017-11-14 18:54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領導人出訪東南亞,吹響了新時代中國邁向強國征程周邊外交的號角。

11月10日,習近平主席赴越南峴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隨後對越南和老撾進行國事訪問。11月12日,李克強總理抵達馬尼拉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並在與會後對菲律賓進行正式訪問。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國領導人選擇東南亞作為首訪之地,進行內容豐富的多邊和雙邊外交,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邁向強國征程的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二步,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在新國家戰略目標的指引下,中國提出了外交的兩大任務:建設新型國際關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兩大任務是中國邁入新時代之後,對中國與世界關係的新闡述,也是指導未來30年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哲學理念。從大國到強國,儘管是一字之差,含義卻十分不同。作為一個強國,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世界提供實質性的供給,也要在思想理念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締造新的支柱。中共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其中也包括周邊外交。

在中國外交佈局中,周邊居於首要地位。與其他大國相比較,中國是鄰國最多的大國,陸上相鄰14個,隔海相望8個。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幾乎沒有這種地緣環境,比如美國就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個陸上鄰國,因而其外交戰略基本圍繞全球層面展開,而很少有周邊戰略。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穩定周邊逐漸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世紀,中國領導人將周邊看作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依託地帶,一種整體的周邊區域觀念逐步形成,並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外交視角來看,中國周邊經濟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十分突出。首先,在中國外交視野下的周邊,它的經濟總量日漸上升,最近十年佔全球比重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目前佔世界經濟比重約為31%。預計到2022年,周邊經濟總量將達到35.2萬億美元,屆時佔全球比重將升至34.1%。

其次,過去十年周邊經濟佔比的上升主要源自中國。據測算,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到12萬億美元,日本約為4.9萬億美元,印度為2.4萬億美元。中國經濟佔周邊的比重將上升至45.9%,2022年這一比例將進一步突破50%。

再次,周邊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據IMF10月份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預計,2017年世界經濟增速將達到3.6%,是自2012年以來表現最好的一年,2018年甚至還將上升至3.7%。中國2017年的增長預計達到6.8%,而印度被調低至6.7%,日本有望達到1.5%,是最近幾年來的最好值,韓國為3%,略好于2015、2016年的表現。“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今年和2018年有望增長4.9%。而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中期增速明顯低於2007-2009年金融危機之前十年的水平。

因此,抓住中國周邊經濟,一定程度上就抓住了世界經濟增長的未來,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國的發展。習近平主席在越南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宣佈:“未來15年,中國市場將進一步擴大,發展將更加全面。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吸收2萬億美元境外直接投資,對外投資總額將達到2萬億美元。”這一前景展望,既是中國作為大國對世界的承諾,也是對中國和亞洲發展前景的信心。

李克強總理在第20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發表講話時指出:“在全球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各種傳統非傳統安全問題凸顯的形勢下,中國-東盟睦鄰友好關係成為地區穩定之錨,這是地區國家和人民之福。”因而,十九大之後的周邊外交,中國試圖傳遞的一個信號是,中國尊重並推進與東南亞國家達成的一系列協定,並且將在安全、經貿和人文三大領域內繼續深化合作。也就是説,中國的周邊外交戰略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基礎上,重要性進一步上升,內容也有新的拓展。(鐘飛騰)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