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外資機構期待更多機會

2017-11-17 10:0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11月17日電 題: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 外資機構期待更多機會

新華社記者桑彤

近日,銀行、證券基金和期貨等機構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放開的消息,引起外資金融機構高度關注,一些外資私募已開始加速佈局中國市場。這不僅增添中國金融市場的活力、動力,也將有助於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金融對外開放有助提升中國金融機構競爭力

11月10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表示,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三年後不受限制;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對此,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認為,這將提高外資在中國市場的參與度,有助於國內金融企業提升風險管理和企業治理,對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具有正面的信用影響,並推動改善金融業整體狀況。

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認為,更多的外資參與將有助於推動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並進一步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花旗中國首席執行官林鈺華稱:“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的公佈,將有助於在華外資金融機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做好多方面的安排及戰略準備,包括未來可能與潛在中資機構達成合作、獲得牌照許可及國民待遇等。”

外資私募加速佈局中國市場

金融業對外開放對小型金融機構的影響將更為明顯,未來外資控股的證券、期貨、基金公司有望誕生,外商獨資資産管理公司也將越來越多。

在穆迪副總裁諸蜀寧看來,由於中國做大做強做優包括國有銀行在內的戰略性國有資本,大型國有銀行由外資控股的可能性較小,控股大型國有銀行也對外資投資者的財務能力形成挑戰,但對於擬進軍中國市場的國際資産管理公司非常有利。

事實上,自今年1月富達利泰投資獲批成為首家外商獨資私募基金管理人之後,已陸續有瑞銀、富敦、英仕曼等外資私募機構完成登記。11月9日,基金業協會又批准了3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分別是惠理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景順縱橫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路博邁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基金業協會表示,歡迎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商獨資和合資機構申請登記成為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機構,共同推動私募基金行業不斷提高專業化和規範化標準,提升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充分發揮在多層次資本市場中的功能與作用。

去年已在上海自貿區成立外商獨資公司,還未申請私募牌照的摩根資産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對此政策表示非常歡迎。

“公司非常重視並看好中國市場,我們清晰地看到了中國政府對外開放的趨勢,並且有信心這一趨勢會繼續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摩根資産管理副總經理周玲玲對記者説,“作為摩根資産管理在中國的第一家獨資公司,我們希望制訂一個全局規劃,將上海作為我們的總部,未來在監管允許的前提下擴展本土業務,將相關的離岸業務轉為在岸業務以便更好服務我們的客戶。”

中國將成為更為開放、更具創新力的經濟體

在金融體系開放過程中,中國全方位與國際金融市場對接,並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例如匯率浮動機制,人民幣納入SDR籃子,A股納入MSCI指數,滬(深)港通、債券通等市場交易,以及備受外資矚目的“一帶一路”項目。

在周玲玲看來,這些聯通促進了中外交易體系的碰撞和融合,為雙方相互了解提供了良好平臺。中國對外開放的成果有目共睹,中國政府希望通過金融市場的開放和世界更緊密結合。

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常務副行長兼副行政總裁甘炳亮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啟動以來,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從貿易結算到正式“入籃”,人民幣正穩步走向一種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的國際性貨幣,亦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注入新的催化劑。

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帶動更多中資企業參與海外投資和國際合作,並通過“互聯互通”,加強跨區域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相信在持續開放政策指引下,中國的金融體系建設將持續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並繼續産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甘炳亮説。

林鈺華認為,未來在資本賬戶的進一步開放,提升稅收優勢以吸引全球資金,強化網絡安全的同時考慮數據隱私和接軌國際技術標準等方面,中國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