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快構建適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的支撐保障體系——啃下硬骨頭 打贏攻堅戰

2017-11-23 07:5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為何中央要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專門印發《實施意見》?按照前幾年的減貧進度,如果深度貧困地區不加大力度,將很難在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任務。記者採訪獲悉,現在難度比較大的是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以下簡稱“三區三州”),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由於歷史原因,這些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發生率比較高,基礎條件比較差。對這些地區,必須採取強力措施,因此,6月23日,中央專門召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並出臺支持意見。

深度貧困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補齊這些短板,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那麼,《實施意見》如何確保取得實效呢?

“各級有關部門和貧困地方要通力協作,才能貫徹好中央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梁積裕表示,按照《實施意見》的部署,新增脫貧攻堅資金、新增脫貧攻堅項目、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中央將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扶貧支持力度,加大項目佈局傾斜力度,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力度,加大生態扶貧支持力度,加大幹部人才支持力度,加大社會幫扶力度,集中力量攻關,構建起適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需要的支撐保障體系。一方面,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要落實行業主管責任,對“三區三州”和其他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問題,統籌支持解決,重點解決因病致貧、因殘致貧、飲水安全、住房安全等問題,加強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政策支持和兜底保障,打出政策組合拳;另一方面,貧困地方也要統籌整合資源,緊盯最困難的地方,瞄準最困難的群體,扭住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集中力量解決本區域內深度貧困問題。

中央對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加大政策傾斜力度,如何避免助長一些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在《實施意見》裏,中央明確提出要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激發深度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很有針對性。”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南方)減貧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譚詩斌表示。

譚詩斌認為,貧困問題是長期歷史形成的,如果貧困群眾不發動起來,光靠外力幫扶,不激發內生動力,就容易滋生“等、靠、要”思想。“現在精準扶貧到戶到人政策很多,資金項目幫扶力度很大,關鍵還是有些貧困戶精神動力缺乏,依賴思想嚴重。要提倡貧困群眾勤勞致富,通過自己的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抓好思想教育,建立教育平臺。比如貴州省畢節市的‘脫貧攻堅講習所’,以領導幹部、教師、農技人員、傳統工藝傳承人為講師,走進田間地頭,宣講扶貧攻堅政策,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提供創業和就業服務,效果就很好。對那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不要簡單地給錢、給物,要通過思想教育、技能培訓、金融扶持等手段增強其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意識。”

譚詩斌建議,一要完善政策機制,改進扶貧工作方式,多采用生産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二是用群眾身邊的致富典型為標桿,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幹有方向,激發他們勤勞致富的內生動力;三是充分發揮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通過組織動員,讓貧困群眾有想法、有辦法,嚮往美好生活,努力實現脫貧。引導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找準勤勞致富的路子;四是加強村“兩委”建設,向所有貧困村派駐村工作隊,幫助想辦法出主意,同時擔負起動員、引導和監督的責任。(記者 黃俊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