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深化經貿成16+1高頻詞 中東歐與中國“有情有義”

2017-11-28 19:48 來源: 歐洲時報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27日,第六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深化經貿合作成為當日“高頻詞”。圍繞“深化經貿金融合作,促進互利共贏發展”的會晤主題,中方提出五大建議,首條便是“做大經貿規模”。中國總理李克強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保加利亞總理博裏索夫共同會見記者時也提出,希望中東歐國家在中國的大市場上有更大作為。這一切都預示著,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或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推進雙邊貿易持續增長,而受益者不僅是企業,還包括遊客。

李克強“16+1 合作”領導人會晤東道國匈牙利總理歐爾班、下屆會晤東道國保加利亞總理博裏索夫共同會見記者。(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東歐“向東看” 5年與中國貿易增13%

綜合中新社、新華社報道,在歐盟經濟復蘇的大背景下,中東歐經濟前景也頗為光明。近年來,中東歐國家經濟實現了年均3%以上增長,是整個歐洲的耀眼板塊。奧地利權威智庫維也納國際經濟研究所最新發佈的中東歐地區經濟增長預測報告顯示,預計2017年至2019年期間,中東歐地區各國經濟將保持3%至4%的增長勢頭。

報告主要作者、高級經濟學家彼得·哈夫利克表示,中東歐地區正在追趕西歐,經濟趨同進程再次啟動,步伐比之前預想的要快。其中得益於工資增長和家庭收入增加,個人消費正成為推動中東歐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此外,日益活躍的外部投資也對中東歐經濟增長貢獻頗多。

北京《國際商報》援引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歐洲與歐亞研究所副所長姚鈴表示,中東歐國家經濟發展的亮眼表現,一方面是受到歐盟經濟回暖的大環境提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在歐債危機爆發後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比如推動“向東看”戰略,加大與以中國為代表的歐盟外國家的合作,為自身經濟增長找到了新動力。

2017年適逢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開展5週年。5年來,中國與中東歐16國進出口貿易額已從2012年的521億美元增至2016年的587億美元,增長13%,佔同期中國同歐洲進出口貿易的比重由7.1%升至9.8%。

10月27日,裝載著來自中國華東、華北以及東北等地區總貨值超過300萬美元産品的“中國大連—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集裝箱班列從大連港準時開行,標誌著中國首條直達斯洛伐克中歐班列正式開通。(圖片來源:中新社)

近年來,中國與歐盟貿易額下滑,但與中東歐的貿易額則成為新的增長點。對此,多位北京學者在看到這一增長勢頭時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可以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推進雙邊貿易持續增長。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分析,中國和歐盟是傳統的貿易夥伴,歐盟市場過去開拓得比較充分,基數大,因此增速相對較慢。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起步晚,“16+1”合作機制啟動後,市場得到了深度挖掘,增速明顯比中國與歐盟快了很多。

中國開放市場 望中東歐有更大作為

中東歐國家經濟較高增長的同時,中國經濟也保持著年均7%的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邁進。李克強指出,這預示著中國市場對高質量、個性化産品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對於中國市場的廣闊和商機,波蘭琥珀生産商有著直觀的感受。北京《人民日報》報道,在今年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琥珀展上,中國買家仍是220家參展商爭搶的消費主體。為吸引中國採購商注意,不少展位在顯眼處張貼了中文宣傳廣告,有的商家還聘請了中文翻譯。

近年來,即便在歐美國家深陷經濟衰退,波蘭傳統經濟不振的情況下,波蘭的琥珀和飾品加工業卻逆勢上揚,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市場的需求增長。“中國消費者仍然是波蘭琥珀市場上的最大買家,我們的産品約75%都賣給了中國消費者。”波蘭NAC琥珀公司負責人薇索洛夫斯卡介紹説,“10年前,我們不做包銀的琥珀首飾,在中國客戶建議下,我們不僅學會了,還設計出中國人喜愛的磁扣開闔手鐲,現在這些産品持續熱銷。”

隨著中國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波蘭琥珀商已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開拓中國市場,滿足中國消費者需求上。歐洲在中國最大琥珀零售企業波蘭S&A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亞當·斯車格夫斯基,就經常參加北京、上海的首飾展覽會,至少3個月就要去一趟中國,“中國顧客想要高品質選材、精湛工藝和獨特設計,可以激勵我們不斷實現超越”。

圖為在華展出的波蘭琥珀工藝品。(圖片來源:中新社)

在本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李克強也向中東歐國家發出“邀請函”。他指出,未來5年,預計中國將進口海外産品8萬億美元以上,出境旅遊將超過7億人次,這必將為“16+1合作”提供更大機遇。中方願從中東歐國家進口更多優質産品,鼓勵更多中國遊客到中東歐旅遊。希望中東歐國家在中國這個大市場上不僅佔一席之地,而且有更大作為。

“未來,中國和中東歐可進一步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推動雙邊貿易持續升溫。”張建平説。不過,他也認為,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推進貿易便利化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中東歐國家地域不同,國情不同,政策法規差異較大,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通關效率提升、電子口岸和單一窗口建設、原産地證快速審查、降低中歐班列空駛率等方面任務比較艱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都要加大貿易便利化改革的力度,降低貿易成本,提升貿易效率。

免簽、直飛 中國遊客與中東歐“有情有義”

27日,中國、波黑兩國外長在兩國總理的見證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波黑部長會議互免持普通護照者簽證協定》。協議生效後,波黑將成為繼塞爾維亞後,第二個對中國實行全面免簽的歐洲國家。塞爾維亞和波黑都是中東歐國家,免簽足夠凸顯誠意,而中國遊客的到來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隨著旅遊線路的深度開發,越來越多中國遊客開始將目光轉向捷克、波蘭、塞爾維亞等中東歐國家。新華社援引中國國家旅遊局副局長杜江稱,2011年至2016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雙向旅遊交流人數由50.7萬人次增長到124.9萬人次,增長146.3%。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各國之間相互訪問的遊客人數繼續呈增長態勢。

各國領導人27日共同見證有關“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産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金融、質檢、人文等領域多個合作文件的簽署。(圖片來源:中新社)

另北京《國際商報》報道,塞爾維亞貿易、旅遊和電信部副部長雷納塔·平索表示,2017年塞爾維亞對中國遊客實行免簽政策並開通直航後,中國遊客赴塞的旅遊人數在短期內就增長了2倍。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8月,中國遊客前往塞爾維亞的人數同比增長了176%。

保加利亞旅遊部門負責人看到了鄰國塞爾維亞在吸引中國遊客方面的成果後表現得十分心急,他直言:“顯然開通中國直飛航班對旅遊業的幫助很大,保加利亞正在大力推動這一工作的進行,必要情況下可能會和塞爾維亞就‘共享’直航中國航線一事進行合作,以增加保加利亞對中國遊客的吸引力。”

隨著2018年舉辦中國-歐盟旅遊年協議正式簽署,中東歐國家中,保加利亞、捷克、波蘭、愛沙尼亞、斯洛伐克等歐盟成員國紛紛表示,借力中歐旅遊年,將進一步開發更適合中國遊客消費習慣的旅遊産品,促使旅遊市場不斷升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