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在新時代,做科技創新的尖兵——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心聲

2017-11-29 08:0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11月28日,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在中科院學術會堂廣場合影留念。新華社發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每兩年一次的增選總會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但作為院士、特別是新當選院士,他們卻並不想站在聚光燈下——在中國科學院學部舉行的2017年新當選院士座談會上,院士們紛紛表示:院士只是科技隊伍中的普通一員,將繼續做好研究、提攜後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時期,成為科技創新的尖兵,作出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貢獻。

成績源於科研興趣與祖國需求的結合

新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邵明安説,他對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周光召説過的一句話記憶猶新:“周院長説,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對科學家而言,將自己的科研與祖國的需求結合起來,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嗎!

新當選院士們紛紛表示,自己的成長得到祖國的支持和關懷,成績的取得更是將科研興趣與祖國、人民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相結合的産物。

新當選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趙宇亮研究員説:“過去五年,是我國科技發展最好的時期,全國科技工作者砥礪前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取得了一批引領世界的科技成果,造就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今天我們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正是在這個最好時期中成長起來並脫穎而出的。”

本次院士增選中,有兩位來自香港的科學家成為新當選院士,香港理工大學的滕錦光是其中之一。滕錦光説,他是溫州人,1979年考入浙江大學,他的“成長離不開國家的培養和支持”,不僅是求學期間,在科研中也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的支持。滕錦光表示,除了在本領域繼續鑽研,他還將積極推動香港與內地的科技合作,並利用所學,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

新當選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陳志明研究員1994年從德國回到祖國,“那時,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我們國家有今天這樣的發展”!能夠參與國家的建設,親歷這翻天覆地的改變,讓陳志明倍感自豪。他説:“我們都能夠感受到中國要做世界科技強國的勃勃雄心。在這個過程中,基礎研究,特別是數學,應該能夠發揮更大作用。在今後的道路上,我將更專注于數學研究、專注于學問,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

從新起點出發,繼續銳意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白春禮説:“院士是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但是最高學術稱號並不一定與最高學術水平直接畫等號。科學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他希望院士們能夠永葆科學家的本色、恪守科學家的本分、冷靜清醒地看待過去取得的科技成就,為自己樹立更高的學術目標。

而這,也是新當選院士們對自己未來的要求和期許。

新當選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教授是臨床醫生,也是醫院管理者。他説,成為中科院院士是一個新的起點,他為自己做了一個新定位:“第一要以醫德為本,修身為上。要務實務學務廉、廉潔自律,帶頭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第二要以病人為本,修術為上。要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用已掌握的最新技術診治、關心好每位病人,更加大膽創新、潛心研究、推進轉化,讓更多更好的創新成果應用於臨床診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第三要以情為本,修醫為上。要培養更多更好的年輕人才,共同攻克醫學上一個又一個難題。同時應該有更高的格局、更寬的視野,為國家科學技術重大問題建言獻策。”

新當選院士、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教授從事的是兵器科學與技術研究。他認為,這個領域更需要基礎與應用相結合,而兵器的先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學理論的功底與突破的程度”。他相信,中國科學家可以在重大工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想這也是中國現代工業迅猛發展過程中所期盼的”。

趙宇亮説:“當選院士是我學術生涯的新起點。我要懷著如履薄冰、永不鬆懈的心情踏上明天的征途。面向我國科技和教育的新高地,瞄準科技強國的新目標,繼往開來,不斷進取,引領科學創新與技術變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院士稱號是一種榮譽和肯定,更是一種重托和使命。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承諾書中所説:“遵照《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履行院士應盡義務,珍惜院士榮譽,發揮明德楷模作用。我將致力於促進科學技術發展,弘揚科學精神,恪守科學倫理和道德準則,發揚優良作風學風,普及科學知識,承擔學部組織的相關任務,為學部發揮國家科學思想庫作用作出貢獻。”(記者 齊芳)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呂浩銘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