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統計局解讀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

2017-12-07 18:07 來源: 統計局網站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穩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關曉靜解讀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高級統計師關曉靜就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的發展特點進行了解讀。

從測算的結果看,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81.2,比上年增長5.7%,呈現穩步提升態勢。四個創新分領域21個指標中,有17個指標比去年有所提高或持平,其中4個指標增速達到兩位數以上,表明我國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顯著成效,創新能力和創新質量穩步提升,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型國家建設持續推進。

一、創新環境繼續優化

政府引導力度加大。2016年,國家財政科技支出達7760.7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增速為近4年來的最高水平。科技撥款佔財政撥款比重為4.13%,比上年提高0.15個百分點,改變了2011年以來連續下降的局面。

政策環境不斷優化。2016年,一系列鼓勵創新的支持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政策受惠面更加廣泛。從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政策看,2016年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受惠企業為7515家,比上年增長14.4%;受惠企業所佔比重達到12.1%,比上年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

經濟支撐更加牢固。2016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74萬億元,人均達到5.4萬元,按不變價計算,分別比上年增長6.7%和6.1%。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發展方式持續轉變,新動能不斷成長,為持續開展創新活動提供了更加牢固的經濟基礎。

二、創新投入力度加大

研發投入增速加快。2016年,我國R&D人員全時當量為387.8萬人年,每萬人口中的R&D人員全時當量為28.1人年,分別比上年增長3.2%和2.6%,增速均高於上年。2016年,我國R&D經費投入為15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0.6%,重新回到10%以上的增長速度。從投入強度來看,2016年我國R&D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2.11%,比上年提高0.05個百分點,增幅為近3年來最高。我國R&D投入強度已經超過歐盟15國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年縮小。

基礎研究佔比繼續回升。2016年,體現原始創新投入水平的基礎研究經費支出為822.9億元,增長14.9%,人均經費增長5.9%,延續了上年快速增長的趨勢。基礎研究經費佔比達到5.2%,為近10年來的最高水平。

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增強。2016年,我國企業R&D經費支出達到12144億元,比上年增長11.6%,較上年提高3.4個百分點;佔全社會R&D經費的77.5%,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企業達到2.07萬家,開展産學研合作的企業達6083家,所佔比重分別為33.3%和9.8%,比上年分別提高4.1和0.7個百分點。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

三、創新産出能力穩步提升

創新産出成果豐碩。2016年,我國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為162.9萬件,比上年增長2%;發表科技論文數165萬篇,增長0.6%;年末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註冊商標38.8萬件,比上年增長17.4%。神威超算、量子通信、北斗導航等標誌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創新質量持續提升。2016年我國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中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達30.2萬件,比上年大幅增長14.7%;佔專利授權數的比重為18.6%,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平均每百家企業擁有註冊商標622.8件,比上年大幅提高了103件,企業品牌意識快速提升。

技術市場穩步發展。2016年,我國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金額為11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6%,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每萬名科技活動人員技術市場成交額為11.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創新資源配置更加高效,成果轉移轉化機制更加健全。

四、創新成效進一步顯現

勞動生産率不斷提高。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生産率[1]水平繼續快速提高,達到120.3萬元/人,比上年增長9.6%。

企業新産品銷售佔比進一步提高。2016年,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新産品銷售收入14.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2%;與主營業務收入之比為20.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比重達近年來新高。企業各類新産品層出不窮,供給創新成效顯著。

能耗強度繼續下降。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進一步推動了能源資源的合理利用。2016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43.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4%,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降幅超過近4年來的平均水平。

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在前瞻性基礎研究、顛覆性技術創新、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還需要繼續補短板、強弱項。未來,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有關科技創新的重大決策部署,繼續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第一動力的地位和作用,為實現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

注[1]:勞動生産率指一定時期內工業總産值與年平均從業人員之比,數據口徑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于士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