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共享經濟發展取決於公共道德水平

2017-12-19 07:5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當前,作為新增長點、新動能之一的共享經濟方興未艾,但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導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需要深入認識其特點和運行規律。

從一定意義上説,共享經濟過去就有,並非全新事物,只要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即可稱之為共享經濟:第一,物品具有耐用性,即可以多次使用;第二,邊際使用成本非常低,即多次使用並不會明顯增加成本;第三,在一定範圍內可以實現按需、便利使用,不會出現嚴重短缺。例如,家庭成員共用的耐用品、一些公共場合共用的物品在某種意義上都屬於共享經濟範疇。而當前作為新增長點、新動能的共享經濟,主要是指這樣一種新情況:原先私有私用的物品在更大範圍讓非擁有者按需、便利使用。例如,共享自行車、共享汽車等。這些物品具有明顯的耐用性,重復使用的成本很低。過去,因遵循“擁有才能使用”的原則,大量這類物品被長期閒置。充分利用這些物品的耐用性和低使用成本特點,讓更多人按需使用,可以更充分地實現其使用價值,大大節約社會資源。這顯然是一個值得鼓勵、提倡和發展的方向。

問題在於,共享經濟在運行中要嚴格滿足物品耐用、低邊際使用成本和按需、便利使用三個基本條件,因而會遇到一些複雜問題。第一,許多人共享使用的物品能否保持耐用性?第二,能否做到每次使用的邊際成本很低?第三,能否保證共享物品不短缺?如果發生顯著的邊際使用成本,則使用者就應付費,這就使共享經濟具有了有償使用的性質。要在較大社會範圍實現按需、便利使用,就得有充足的物品供應。這些供應者的身份實際上是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營利性經濟必然要參與商業競爭。因此,一般來説,現在還難以做到像在家庭(或社區單位)中那樣純粹意義上的耐用品共享。嚴格地説,當前的共享經濟業態應稱之為經營共享經濟的商業經濟,它既有充分發揮物品使用價值的社會共享性,又有以市場交換為原則的資本營利性。

導致共享經濟運行中産生上述複雜問題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不同場合的道德文化環境不同,人們表現出的道德素養不同。在家庭或社區單位中使用共享物品時,成員大都會自覺愛護物品;使用後會存放在合適的地方,方便自己和他人下次使用;使用中也會注意不影響家庭或社區單位的環境、秩序等。而在更大的社會範圍將原先私有私用的物品轉化為共享共用物品,就會面對一系列複雜問題。比如,使用者會不會愛惜物品?會不會考慮到下次或他人使用的方便?會不會為了同其他人爭奪使用權而將物品據為己用?有沒有注意共享物品的使用不能影響公共環境和他人生活?又如,由於現實中的共享經濟同商業經濟密切相關,具有營利動機的投資人和經營者應遵循什麼行為規則、承擔什麼社會責任?當參與共享經濟的行為主體不能遵循公共道德和行為規範時,應該如何加以規範與監督?等等。

可見,共享經濟能否充分發揮優勢、持續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公共道德水平。社會公共道德水平越高,共享經濟的優勢就越明顯。如果社會公共道德水平不夠高,不僅共享經濟的優勢難以體現,還可能産生額外的資源浪費及社會損失,並付出一定的社會管理監督成本。

共享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體現了社會生産力的進步和消費大眾化、平等化的進展,表明整個社會正向著按需使用、節約資源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也表明發達生産力需要更高的社會道德水平與之匹配。因此,要像重視發展社會生産力一樣重視培育互助互利的公共道德,推動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更好地貫徹共享發展理念。(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金 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