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全線貫通

2018-01-01 07:52 來源: 文匯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元旦淩晨,隨著徐匯濱江段4.5公里的龍水南路-徐浦大橋,以及浦東耀華濱江段7公里的川楊河-塘橋正式對外開放,這標誌著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全線貫通。今天,新年健康跑活動在黃浦江兩岸上演,帶來溺秀色、逞豪情的雙重享受,從此“百年大計、世紀精品”將完整嵌入上海人的城市生活。自本世紀初起,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的大幕徐徐拉開。歷經十余載,圍繞公共空間建設謀篇佈局、旋乾轉坤,濱江沿線從封閉走向開放,完成從工業重地到人民之江的轉身。

十余載謀篇佈局

黃浦江孕育了上海的繁華,見證了城市的變遷。多年來,沿途岸線閱盡黃浦江風情,遺留下變遷積澱的各色痕跡,亟需統一的規劃宏圖。

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始於2002年。彼時,兩岸公共空間形式單一、斷點較多、公交不便、配套不足,兩岸中心區段———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總長45公里的範圍內,至“十二五”時期末,實際貫通、建成率不足50%。此後十年,尤其是上海舉辦世博會帶來契機。2014年,市浦江辦組織制定併發布了 《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齊心協力把黃浦江兩岸建設成為全市人民共享的公共空間,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里岸線到去年年底基本實現貫通開放,將上海最精華、最核心的黃浦江兩岸開放給全體市民,讓老百姓有切實的獲得感,有更多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幸福感。同年國慶節前夕,《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開放概念方案》 正式發佈,詳細呈現了將黃浦江兩岸打造成世界級濱水區的規劃願景,與市民共享兩岸貫通的規劃方案和成果。

去年,上海正式印發 《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設計建設導則》 《黃浦江濱江公共空間標識系統設計導則》,並堅持“管建並舉”,強化已開放公共空間的運行管理,出臺 《關於加強黃浦江兩岸濱江公共空間綜合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界定了濱江公共空間的管理範圍,明確了以屬地化管理為主的責任分工原則。

起于規劃,精於細則,忠於落實。各部門、沿江各區、各開發主體按照“不打折扣、不搞變通、不降標準”的總體要求,合力推進,實現了貫通目標,兌現了市委、市政府向全體市民作出的承諾。

五區爭鋒的“山河策”

萬變不離其宗,關鍵在“宗”。整體岸線遵循統一的概念規劃、建設導則、綜合管理推進建設。《黃浦江兩岸地區公共空間建設設計導則》明確了這層辯證關係:“要在服從整體性的前提下體現特色,區段特色不能影響和破壞全線的整體性。”其中對“漫步、跑步、騎行”三根道的設計尺寸、鋪裝材質等具體內容進行規範和細化,強化整體性、協調性。在此背景下,五區爭鋒,匠心斧鑿,開闢嶄新的生活空間,使濱江貫通最終繪製成一卷串聯浦東、徐匯、黃浦、楊浦、虹口五個區的“山河策”。

黃浦江兩岸開發貫徹“市區聯手、以區為主”的思路,五區陸續編制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濱江區域規劃,建立了多層次的規劃體系,打下了堅實的綜合開發基礎。

22公里的浦東段,岸線最長、開發主體多、工程量最大,為此,有關方面充分發揮體制優勢,加大協調力度,通過建設雲橋打通全線所有斷點堵點;

3.4公里的楊浦段,濱江公共空間和綜合環境工程五期項目全面推進,楊樹浦水廠、寧國路輪渡站經改造後從難點變成亮點;

2.5公里的虹口段,國際航運中心沿江貫通和置陽、國際客運碼頭景觀提升同步實施,北外灘從此風光旖旎;

8.3公里的黃浦段,七座主題公園點綴世博濱江,十六鋪二期、南外灘親水岸線、南外灘遠望號亮燈成為濱江新景觀,沿線江南廠工業遺産保護利用開發實現啟動;

8.9公里的徐匯段,創下了一個紀錄———貫通中最大跨徑的淀浦河橋,以“波浪”為設計靈感、以V墩梁式橋為結構方案,功能性與觀賞性兼得,還有七座市政橋、景觀人行橋豐富遊覽視角。

未來三年無限期許

45公里漫步,步闊視高,漸漸成為憑欄遠望的觀景大露臺、獨特的人文名片、上海專屬的注腳。

45公里漫步,步履不停。“貫通是有時間目標的,提升才是永恒的主題。”市住建委副巡視員、市黃浦辦副主任朱劍豪透露,上海將加快形成指導未來黃浦江兩岸地區開發開放工作的行動綱領,提升貫通區域的空間品質,推動公共空間向腹地和兩側拓展,完善體育文化旅遊等濱水特色功能,加大文脈的保護和傳揚。“未來的濱江公共空間,將從細細一條的貫通走廊,拓展為厚厚一塊的輻射區域,目標和工作任務十分明確。”

未來三年,按照“邁向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工作願景,要把黃浦江兩岸打造為“可漫步、可閱讀、有溫度”的魅力水岸空間,成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臺”。

未來三年,繼續拓展公共空間貫通開放的紅利,著力提升核心段濱江公共空間品質,進一步聚焦公共空間建設,形成空間連續、環境優美、品質高端、凝聚人氣的公共活動新地標,繼續穩步推進重點區域的功能開發和建設,實現“出形象、出功能”,初步形成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一流濱水區域新面貌。

未來三年,將建立更系統的濱江公共空間體系,空間佈局上注重由濱江第一層面向腹地拓展、由核心段向南北兩側延伸,全線恢復黃浦江自然生態的基本屬性。“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整體景觀形象品質基本成型,初步形成豐富多元活力功能,以及面向遊憩功能的交通、設施支撐體系。(記者 趙立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