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養老新生活描繪最美“夕陽紅”

2018-01-04 17:16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題:養老新生活描繪最美“夕陽紅”

新華社記者楊進欣、唐敏、俞菀、楊思琪

因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年的朱愛英最近心裏亮堂了不少,自從她參加長期護理保險後,洗頭、洗腳、量血壓等有了專人護理,長期護理她的80歲的老伴也輕鬆了不少。

截至2016年底,全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億,養老已成重大民生問題。為應對各種養老服務需求快速增長,全國多個社區在不斷創新養老服務模式,讓“銀發一族”在社區內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繪就人生更美“夕陽紅”。

莫道桑榆晚 養老生活 “智慧+”

78歲的朱愛英家住浙江嘉善縣城北新邨,自從參加長期護理保險後,只需一個電話,嘉善縣“頤養雲”智慧養老平臺就會委派專人過來服務,費用則由保險“埋單”。

這個去年7月啟用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為老年人提供流動健康服務車、緊急救援、家政服務指派、就餐配送等服務。

針對失能人員需要長期護理的保險,去年10月在嘉善落地。對於需要居家護理的重度失能參保人員,每人每月可以享受300元現金和300元護理券,護理券可用於支付護理服務費用。

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産業發展。

嘉善縣民政局副局長陶文舟表示,通過創新“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實施居家養老服務“提質工程”、強化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解決了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難題。

記者調查發現,拓展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功能也是社區養老的新特色。根據老年人居住、需求等情況,一些社區積極打造綜合服務型、護理康復型、嵌入照護型等各類功能型照料中心,滿足大多數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心願。

貴州省採取政策引導和資金補助等方式,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全省已建成並投入使用4200余個農村幸福院,覆蓋全省所有鄉鎮。

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下壩村65歲的老人汪應祥每天在幸福院吃飯、跳舞健身、與朋友們嘮家常,他説感覺特別自在,“我兒女在貴陽工作,城市裏的生活我不習慣”。

文化養老添彩  銀發幸福“穩穩”

隆冬時節,走進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裏區撫順社區三樓的“華齡港灣”活動室,20多位阿姨身穿緊身舞蹈服,腳著紅色繡花鞋,優雅起舞。她們當中最年輕的50歲,最年長的85歲。

哈爾濱的冬天漫長寒冷、路面濕滑,去戶外廣場跳舞不再可能。撫順社區40余間免費開放的館室讓69歲的賈秀珍找到了歸屬。“社區不僅提供了好場地,還為我們聘請舞蹈老師,幫著成立舞蹈隊。我們既鍛鍊了身體,又交到了朋友夥伴,還給兒女減輕了負擔。”她説。

黨的十九大代表、撫順社區黨委書記郝麗影説,新時代對社區養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盼,不僅要讓居民老有所居更要老有所樂,幫助老年人在銀發時代收穫更多“穩穩的幸福”。

在全國各地,社區豐富的文化生活給“銀發時代”添了色彩,讓老年人不出社區大門就能享受精神“大餐”。

“文化養老”正在各地蓬勃發展。記者日前在嘉善縣姚莊鎮桃源書場看到,一場《珍珠塔前傳》正在上演,座無虛席。這裡每天下午1點到3點都有演出,購買聯票看一場僅需2元,很多老年人都來聽書看戲,豐富文化生活。

“以前是村民眾籌邀請劇團前來演出,現在省心了。我天天來聽,如今的書場不再只是個聽書看戲的地方,更是一個匯聚我們老人情感的地方。”70多歲的桃源新邨居民周海榮説。

養老有學有為 人生更精彩

老年人既需要陶冶情操又要跟上時代要求,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興趣掌握新知識新技能。

兩年多來,82歲的譚寶明每個週三都到南湖社區老年大學上繪畫課,“學畫畫是我小時候的夢想。老年大學圓了我幼時的繪畫夢,也讓我晚年生活身心舒暢。”

教育養老正成為社區新探索。

位於重慶市南岸區花園路街道的南湖社區老年大學,開設了6個專業,在籍學員650人。負責人周維生説,老年大學滿足了老年人“求知、求康、求樂、求友、求為”的精神需求,想來上學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今天,我們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激情滿懷……”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三順店社區元旦聯誼活動會上,呼和浩特鐵路局退休幹部楊立軍激情澎湃地念著自己創作的詩歌——《咱們社區人》。

今年69歲的老黨員楊立軍退休後,一直協助社區做好黨建工作,社區各種宣傳文體活動總有他的身影。

“楊立軍特別支持社區工作,經常給黨員們講黨課,很多宣傳工作都由他撰稿。”三順店社區黨支部書記李一之説,老年人是一塊寶。除了做好敬老愛老工作,社區還要為他們提供施展專長的平臺,讓他們發揮餘熱。

“我是一名共産黨員,退休不退崗,老年人仍然可以有所作為。進入新時代,社區工作蒸蒸日上,也讓我的人生更加精彩。”楊立軍説。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