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比學趕超有了新標尺——廣東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2018-01-23 18: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廣州1月23日電 題:比學趕超有了新標尺——廣東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新華社記者徐金鵬、葉前

看誰的動力轉換更快、發展效益更好,生態環境更美、營商環境更優,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多……經濟總量躍上8.9萬億元的廣東,在全省開啟十九大精神“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行動,正顯現出比學趕超高質量發展的新氣象。

靠什麼:“科技波”牽出的含金量

“世界工廠”東莞因“三隻手機”成為“世界連接器”:全球每4台手機就有1台來自東莞。

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華為、OPPO和vivo出貨量分別位於世界第三、第四、第十位,增速超過蘋果、三星。

比數量更反映問題的是,過去中國手機“賠本賺吆喝”的情況不再,這“三隻手機”的利潤率以及佔整個行業利潤的份額均在提高。

格力電器預計2017年收入1500億元,凈利潤率15%。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説:“盈利能力的背後是企業的科技創新能量。”截至2017年底,格力專利申請總量超過3萬件、授權總量近2萬件,是業內專利申請和擁有量最多的企業。

這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一個有力注腳。在廣東最新完成的2017年“發展答卷”上,事關百姓、企業、政府“錢袋子”的幾個數字均很搶眼。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廣東省財政廳負責人説,三個“錢袋子”同步增長説明,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新動能進一步加強,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近兩年來,先進裝備、集成電路、新能源等成為廣東製造的新名片,也是發展的新引擎。

在備受關注的芯片行業,海思已躋身世界半導體設計企業十強,廣州開發區一個12英寸晶圓製造廠破土動工,預計2019年建成投産後將帶動上下游千億元産值。

廣東去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比重達2.65%,技術自給率和科技進步貢獻率分別達72.5%和68%,“科技能量”不斷釋放。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一直有比學趕超的勁頭,進入新時代,比的內容改變了,不再停留在速度和規模上,而是比誰的動力轉換更快、發展效益更好。”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説。

有什麼:“兩個環境”都要好

四年前,茂名市區西北角有一個被廢棄的油頁巖大礦坑,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如今,“城市傷疤”變身生態公園,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去處。

在廣州中心城區,佔地10平方公里的海珠濕地是大城市中唯一位於商務區的濕地。漫步其中,總能看見成群的跑步者,桂花香撲面而來,不時有白鷺劃過水面……

海珠區負責人介紹,作為國家級濕地,這裡禁止任何開發。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保持生態無疑“十分昂貴”。

“昂貴的生態”最終換來了“昂貴的産業”,騰訊、阿裏巴巴、小米、科大訊飛……一批互聯網科技“大腕”扎堆,成為廣州開放創新的高地。

如果説生態是“顏值”,那麼營商環境無疑是聚集高端要素的“內涵和氣質”。

25歲的大學畢業生林婉慧最近在揭陽的農業銀行網點領到了自己的電子營業執照,廣州萬藝商貿公司通過全程電子化僅用時10分鐘就領到執照。

隨著工商註冊越來越便利,廣東市場主體呈現“井噴式”增長,數量超過1000萬戶,每千人企業數達36戶,珠三角地區超過60戶。

過去,企業投資多看地方政府是否有土地、稅收優惠、綠色通道;現在,企業最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深圳吸引了很多中外來尋夢的人。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封昌紅説,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是“不需要找任何人”就能把事辦了,優質企業受益於此,同時淘汰了劣質企業,市場生態進入良性循環。

廣東省社科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説,高質量發展還要看誰的生態環境、營商環境更優,這是面向未來的“競爭力”。為此,廣東正在加快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向全球價值鏈坐標的中高端邁進。

為什麼:有奔頭就有幸福感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

惠州市博羅縣松樹崗村最近一到週末就熱鬧起來,上千名來自深圳、東莞的“城裏人”來這裡逛農家店、吃農家飯、買農家産……

農旅融合實現農村變景點、農産品變旅遊産品、農民變旅遊從業者。“接下來,村裏將重點發展農家樂、民宿、‘企業+農戶’生態立體種植等業態,鄉村振興發展更有奔頭。”松樹崗村黨支部書記朱見聰説。

對廣東而言,農村、區域協調、扶貧,這三者很多時候是重疊的。面積和人口都過半的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總量只佔全省的20%。

在雲浮市新興縣天堂鎮五一村,這三個難題因為新理念、新産業得到了解決。種植特色紫米收購價比普通米翻了一倍,搞光伏發電讓每戶可增收1000多元,農産品地頭網上直銷把好東西不僅賣得出還能賣得好價錢。

“找好人、找對路、找足錢”,鄉村振興就有了抓手。到去年底,新興縣預脫貧人數超過1.2萬人,有望將貧困村整體脫貧。

不久前舉行的廣東省委全會將鄉村振興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明確持之以恒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把粵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鏈建設沿海經濟帶,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住房等關鍵民生領域,精準施策。

廣東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説,無論城鄉、無論先發後發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都離不開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增強,把力氣用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把事情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