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東北營商環境如何“熱”

2018-02-06 07:44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東北營商環境如何“熱”
——當地政府官員企業家詳解破解之道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營商環境是重要的發展基礎。企業的壯大,創新創業的活躍,一刻也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産力、提升競爭力。東北各地各部門要時刻傾聽群眾心聲、企業呼聲,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不斷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營商環境就是生産力”這句話已經贏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當前,東北地區營商環境欠佳,有些地方政府與市場關係沒有理順,民營經濟活力不夠,不少黨員幹部市場意識比較欠缺,缺乏對企業家的尊重等問題還比較突出。記者調查發現,東北地區營商環境的改變不能“等、靠、要”,必須在“闖、改、創”中不斷實現突破。

轉變作風——

增強政府服務意識

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公務人員必須轉變工作作風,如何克服懶政、怠政及不作為、亂作為等現象?哈爾濱商業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項義軍認為,政府公務人員要強化服務意識,這要求政府必須加強自身改革,工作重點放在“放管服”改革上,由政府推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必須做到真“放”、真“改”、真“服”,且要對“放管服”的推進落實和實施效果實行監管,根據監管情況進一步整改。這樣才能真正從體制、機制上敦促政府公務人員轉變作風。

項義軍認為,真正強化服務意識,要求政府必須創新制度,通過制度變革和政策調整,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降低企業與政府之間交易的談判、履約和辦事成本。

“政府公務人員要面向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切實解決企業所遇難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該管的事情一定管好管實管到位,助力創造良好營商環境,不該管的堅決不越位不伸手。”項義軍説。

項義軍建議,政府要制定一系列促進公務人員轉變作風的獎勵與懲戒機制。各級領導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從思想上、行動上肅清、改正自身“四風”問題,真心實意走進群眾中去,貼近群眾,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帶動公務人員為企業謀實事、出實策、解實難,讓企業和其他實體在市場競爭中迸發出創新活力。

提高認識——

軟環境就是硬實力

“在國家支持東北新一輪振興發展的大背景下,東北各省都在下大氣力解決軟環境問題,這是區域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吉林省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忠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把軟環境建設抓在手上,牢固樹立並踐行“軟環境就是硬實力”的發展理念,以軟環境的大改善促進硬實力的大提升。

據介紹,近年來華為大數據産業園、航天信息産業園、歐亞城市匯集商業中心等重大項目,從引進落戶到開工建設僅用了1個月時間,長春新區創造了“新區速度”。在全面推進政務服務“一門式、一張網”綜合改革的基礎上,從2018年起強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在不遠的將來,90%以上特定事項或環節實現“最多跑一次”,全面提高行政效能。

這樣的效率從何而來?李忠斌認為三個因素必不可少。

首先,健全政策體系,加大扶持力度。一個區域有沒有吸引力和競爭力,關鍵看扶持政策。在吉林省和長春市兩級出臺支持新區創新發展相關政策的基礎上,新區研究制定了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高層次人才集聚等6方面7個專項政策。比如,每年拿出6億元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新入區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最高給予5000萬元投資補助;對現代服務業企業最高給予3000萬元投資補助;對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實體加工項目,額外再給予獎勵;對於入駐的世界一流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5000萬元資金支持或股權投資;在吸引人才方面,公安部將長春新區列入出入境政策措施優化和擴大實施的範圍,為高端人才建立“人才公寓”,對於頂尖人才實行年薪制等等。

其次,優化體制機制,強化制度保障。改善軟環境的根本在於體制機制,在於制度保障。為支持新區發展,長春市把2117項行政管理權限全部下放給新區,真正實現了“新區事新區辦”。建立企業包保服務專員制度,選派副處級以上幹部作為重點企業服務專員,開展包保服務工作。建立軟環境建設警示通報告誡制度,對相關軟環境問題堅決曝光、通報批評,以至追究責任。同時,將軟環境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

再次,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效能。李忠斌表示,一方面,新區不斷創新企業服務方式,深入開展百戶企業大走訪和企業家座談活動,面對面解決問題,心連心共謀發展。僅2017年,通過開展百戶企業大走訪活動,對企業提出的64類、105個問題均給予了妥善解決。

注重細節——

以釘釘子精神重塑環境

近來,遼寧省瀋陽市將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加快振興發展的有力突破口,從細節著手,弘揚“馬上辦”和“釘釘子”精神,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為瀋陽實現轉型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環境支撐。瀋陽市營商辦副主任車東育説,瀋陽在人才供給、投融資、企業運行成本、法制環境和企業信用等方面下功夫,行政審批效能顯著提高,在一系列政策下,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據介紹,瀋陽市組建了市營商辦和營商環境監督局,打造了營商環境綜合運轉平臺,實現了瀋陽市橫向和縱向的聯通、聯動,累計解決群眾訴求14.2萬件,問責825人次,形成71條可複製推廣的工作舉措。營商環境“企業評、群眾議”認同度達到82.2%。

環境之變得益於一抓到底、一以貫之的“釘釘子”工作精神,瀋陽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敢啃硬骨頭的勇氣解決好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了“五大專項整治”工作,政務窗口服務“臉難看、事難辦”得到了根本扭轉,全市共取消下放調整1172項行政職權,公佈了兩批共計2647項“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企業正常跨區遷移壁壘基本消除,政府338戶企業完成了跨區遷移;誠信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政府拖欠工程款和拆遷款等按計劃清還;壟斷性行業服務逐步規範,供水、燃氣配套工程費下調11.8%和31.8%;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有效遏制,備案涉企行政處罰案件下降92.5%。

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在企業關注的政府誠信建設方面,瀋陽提出凡是政府向企業承諾事項、與企業的合同契約都要建立統一的備忘錄,逐項登記備案,並在適當範圍公開。

問題處理機制對優化營商環境的作用不言而喻。為此,瀋陽組建了營商環境監督員等明察暗訪隊伍,開通了營商專線、網站、手機APP,建立了與“民心網”、省政府軟環境辦對接處理機制,進一步暢通了訴求渠道。

“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有力帶動了瀋陽幹部作風轉變。‘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想辦法’成為全市幹部的座右銘。2018年,瀋陽將繼續開展政府服務窗口質量、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壟斷性服務行業、政府和企業失信專項整治。推行承諾制審批和容缺受理機制,擴大‘一窗制’服務、延時服務範圍,使瀋陽成為全國行政效能最高的城市之一。”車東育説。(記者 孫潛彤 李己平 倪偉齡)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