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綠寶石”托起“鄉村振興夢”

2018-02-09 13:2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2月9日電 題:“綠寶石”托起“鄉村振興夢”

新華社記者 何天文、汪軍、施錢貴

世界自然遺産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因為茂密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而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記者迎著冬日的陽光踏進這個黔桂交界處的山區縣,處處感受到勃發的生機,“鑲嵌”在綠水青山間的一個個美麗村莊,正向人們展現出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新圖景。

移民新村新氣象

走進荔波縣“夢柳布依風情小鎮”,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一面碩大的銅鼓矗立在廣場上,平坦、整潔的水泥路兩旁,風格各異的特色民居鱗次櫛比,充滿“鄉愁味”的農家樂忙著接待成群的遊客。

這個緊鄰荔波大小七孔風景名勝區的“小鎮”,融入了當地布依族、水族、苗族、瑤族等民族服飾、餐飲、建築等文化,通過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吸引商業入駐和更多遊客瀏覽,讓老百姓吃上“旅遊飯”。

“這兒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遊客逐年增多,吸引了許多外地人來做生意。”瑤山瑤族鄉高橋村黨支部書記朱明懷説,他們村6個村民組186戶620多人,一年多前從遺産地核心區域搬到夢柳布依風情小鎮,目前村裏有110多戶出租房屋,一年收入8萬元到30萬元不等,還有20多戶經營餐飲店和小超市。

結合生態保護和易地扶貧搬遷,近年來,荔波縣陸續從深山老林裏將數以千計的農戶搬出來,由政府統一規劃建新房和完善基礎設施,幫助村民通過發展旅遊服務業脫貧增收。

“每個月可領到2000元左右的工資,還可以照管小孩,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瑤山瑤族鄉菇類村瑤族婦女謝海英對記者説,她是村裏的舞蹈隊員,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為遊客表演猴鼓舞、打獵舞、竹筒舞等民族舞蹈。

謝海英與許多從大山裏搬出來的村民一起被安置在鄉政府所在地附近的瑤族移民新村,新村依託原有村寨有序擴展,綠樹掩映下,一棟棟小樓房溫馨而美觀。

愛綠護綠擦亮“綠寶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荔波人對此有深刻的認識和體會。”荔波縣委書記尹德俊説,成功“申遺”10年來,到荔波的遊客增長了10倍,2017年接待中外遊客達到12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08億元,全域旅遊持續井噴,“綠色”是最大的吸引力。

2007年6月,貴州荔波和雲南石林、重慶武隆一起捆綁申報的“中國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其中荔波世界自然遺産地保護區域達到730平方公里,約佔荔波縣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

荔波世界自然遺産管理局副局長吳化明説,地球同緯度地區已是荒蕪半荒蕪狀態,而荔波卻是綠滿山川、風景獨好。為保護好“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荔波實施了嚴格、精細的管護措施,全縣從當地村民中陸續聘用了2000多名專職護林員和生態護林員,從源頭增強群眾愛綠護綠意識。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超過69%,其中遺産地核心區域達到88%以上。

“每個月要上山巡護15天到20天,除了負責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還要進村入戶宣傳,引導村民愛惜山上的一草一木。”黎明關水族鄉太吉村專職護林員蒙文濤説,他管護的1萬餘畝森林7年來從未發生過火災和盜伐現象。

“保住綠色,就保住了發展。”尹德俊説,荔波新農村因“綠”更美,鄉村旅遊因“綠”更旺。近年來,全縣迅速發展起130多家民宿經營戶、430多家農家樂,鄉村旅遊帶動就業2.5萬人,促進5500多貧困人口脫貧。

老房子成了“藝術家部落”

憑藉良好的自然生態,荔波一些村莊還吸引了一批國內外藝術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元素新動能。

在黎明關水族鄉堯古村,閒置的水族木質民居被改造成“藝術家部落”。記者走訪發現,老房子裏依然擺放著一些農具和以前的村民生活用具,但藝術家們的創作活動卻賦予老房子新的生命力。鄉政府工作人員説,2017年國慶節期間,一批音樂家在山裏舉辦的國際音樂節,讓當地十里八鄉的群眾大開眼界。

在布依族聚居的朝陽鎮洪江村,一些土墻房、木瓦房等老房子,被北京宋莊畫家村的50余名畫家“認養”,每棟老房子需支付房主1萬元,使用期30年。洪江村副主任韋永俊介紹,在這個村子,還有來自瑞士、日本的畫家“安身”。

“我們畫家喜歡找美的地方,這裡生態好、空氣好,希望能給創作增加靈感。”來自四川的畫家尹坤多年居住在北京宋莊,他“認養”老房子後,已準備把工作室搬到洪江村。

貴州省教育廳派駐洪江村第一書記馬麗華説,有民族特色的老房子與職業畫家“結緣”,激活了當地少數民族文化遺存,既留住了“鄉愁”,又助力鄉村振興。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