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上海:基層調研忙“趕春”

2018-02-24 18:59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上海2月24日電 題:上海:基層調研忙“趕春”

新華社記者 姜微、姚玉潔、何欣榮

春風拂面,萬物萌發。連日來,上海各級黨政幹部深入田間地頭、工地車間,為謀發展、促民生問需問計。春時惜如金,在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全市黨員幹部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撲下身子大調研,抓開局、抓落實、抓推進。

走出去,謀劃發展大策略

從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基地,春節過後首個工作日,上海市委主要負責人用一整天時間,在崇明區實地調研世界級生態島建設進展。

“衡量生態環境好不好,就是要看鳥的翅膀往哪飛、魚的尾巴往哪兒遊。”他説,“生態宜居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維護,要把高科技手段充分運用於生態環境建設,讓群眾享受更多綠色福祉。”

上海已明確建設“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推進城市發展大計落地落實,上海各級黨政幹部走出機關搞調研,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向群眾問需問計。

自貿區建設已到了不進則退的階段。節後首日,上海召開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抓緊謀劃推進自貿區發展新部署。

受益於自貿區紅利,安靠封裝測試(上海)有限公司2017年實現了業績兩位數增長。但公司負責人周曉陽説,安靠6000多名員工,部分外來人才尚難“安居”。“上海市和浦東新區都在加大租賃住房的建設力度。”前來調研的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翁祖亮説,“希望用兩到三年時間,切實緩解住房矛盾,讓人才在上海引得進、留得住、幹得好。”

為引導鼓勵機關幹部深入一線,浦東新區還決定從2月22日起將每週四定為全區“集中調研日”。

稅務部門“新辦企業涉稅事項當天辦結”套餐式服務,工商部門大幅縮短名稱審核時限改革……一系列得之於調研、施之於改革的新舉措大大提高了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在前期調研基礎上,企業開辦一窗通服務、“一照多址”監管互認等對症下藥的新方案也在加緊落實。

俯下身,問計民生小細節

“如廁難”何解、垃圾怎樣分類、電線怎麼架……雖小猶大,一個個細節問題蘊藏著城市“繡花”管理的密碼,彰顯“品質”民生的溫度,事關城市可持續發展,自然也成為上海大調研的重點。

“阿姨,您倒了幾十年馬桶,確實不容易。我們一定會想方設法解決好。”農曆新年首個工作日一早,靜安區委書記安路生就來到南京西路街道的昇平居民區調研。

在上海,困難人群仍有一定數量,“倒了幾十年馬桶”的姚慧敏阿姨就是其中之一。在調研基礎上,靜安區提出採取“一戶一策”方式,切實解決“如廁難”,早日根除“拎馬桶”這個民生痛點。

提升民生質量,政府不能唱“獨角戲”,而要在調研中發動群眾共建共享。在虹口區蔣家橋小區居委會,不少居民向區委書記吳信寶反映,小區啥都好,就是垃圾分類實施效果不明顯。

“垃圾問題解決不好,上海談何卓越?”吳信寶説。各部門現場辦公,大家爭相提出新舉措:加大對重點人群宣傳,提升群眾參與率;引入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公益活動變廢為寶;加大推廣綠色賬戶,強化源頭治理和後續循環利用……

“調研效果不能看紙上、看墻上,要看群眾臉上。”楊浦區委書記李躍旗説,“要在一線解決群眾的‘近憂’和‘遠慮’。”今年3月起,161項民生事務實現“全市通辦”,居住證挂失、敬老卡申領發放等“瑣事”將擺脫戶籍所在地與居住地限制,家門口就近辦理。隨著調研的深入,用幹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幸福指數,已在上海各區轉化為紮實行動。

零距離,做好貼心“店小二”

狗年第一個工作日,張磊成為上海松江區首批“全程代辦服務專員”之一。他們由區投資促進中心統一培訓、考核、管理,持證上崗,為不知如何辦理業務的企業“跑腿”,提供“一對一”全程免費代辦服務。

按照松江區最新發佈的“零距離”綜合審批制度改革方案,企業拿地後獲得開工許可最快只需15個工作日,同時推進“多評合一”“多圖聯審”,整合業務辦理,審批中心工作人員由“專科醫生”轉為“全科醫生”。

“聚焦‘簡政放權+互聯網+店小二’,要將政府的審批服務放到離企業最近的地方。”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説。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大調研,問出了需,也找到了解決之道。一系列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行政審批改革,一樁樁優化營商環境的務實舉措接連出臺。上海各審批部門、各區政府深入企業,仔細排摸項目審批過程中的“堵點”“痛點”和“難點”,在流程和時間上做減法、在監管和服務上做加法,悉心做好“店小二”。

從3月1日起,上海將大幅縮短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按照工業項目、小型項目、其他社會投資項目分類,從取得土地到獲取施工許可證,政府審批時間原則上分別不超過15個、35個、48個工作日,相比原先105個工作日大幅縮短。優化現有流程後,企業可實現“一事不兩跑、一事不兩批”。

優化營商環境,人工智慧來幫忙。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啟用“人工智慧首席服務官”,嘗試智慧客服、刷臉服務、輔助填表等。負責“跑腿”的機器人每天可運送材料20多次,平均可減少政務窗口工作人員“離窗時間”近4小時,有效緩解排隊現象。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大調研讓幹部看得見問題,找得到方法,收得到實效。謀劃發展、服務群眾有了底,更有了底氣。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