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德兩國搭建11個創新平臺
務實合作裝上大功率“引擎”

2018-02-28 21:1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電 題:中德兩國搭建11個創新平臺 務實合作裝上大功率“引擎”

新華社記者 陳芳、胡喆

在2月27日至28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德創新大會上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德兩國間已搭建11個創新合作平臺,涵蓋了電動汽車、生命科學、清潔水、智慧製造、交通輕量化、清潔能源等多個領域。

從1978年中德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簽訂起,中德科技合作已走過40年曆史,推動和協調雙方合作項目從無到有、由淺入深,中德産業關聯日趨緊密,區域合作成新熱點,為兩國務實合作裝上了大功率“引擎”。

共贏40年:中德開創大國科技合作先例

在電動汽車、製造技術、光學合作等領域,中德兩國知名大學、研究所和企業集團打破科研和産業界限,實現了從項目設計、科研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合作。中德創新大會上,雙方表示未來將在電動汽車、生命科學、清潔水、智慧製造、交通輕量化、清潔能源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快速迭代的“中國式創新”舉世矚目,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全球産業格局。在中德科技創新長期合作的進程中,雙方共同開創了“科研機構+企業”的“2+2”合作模式,保證了合作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從1978年中德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簽訂,到2015年德國聯邦教研部發佈《中國戰略——與中國研究、科學、教育合作戰略框架》再到中國科技部2016年發佈《科技創新共塑未來:德國戰略》,中德科技創新合作開創大國科技合作的先例。

德聯邦教研部國務秘書許特表示,德國政府非常重視與中國的科技創新合作,未來將加大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人口老齡化、生命科學、物聯網、輕量化製造和未來城市等方面的合作。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席捲全球,兩國分別提出“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去年底,中國工信部聯合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公佈了第二批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産品名單,中國製造業不斷向中高端邁進。中國的“隱形冠軍”如何牽手擁有強大工業製造能力的“德國製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許特認為,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眾多,雙方可加大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巨大市場規模的有機結合。

工業互聯網、汽車輕量化……深度合作為中德創新提供新動能

在這次中德創新大會上,工業互聯網和智慧製造作為重要議題,被擺在了與會中德雙方代表的發言臺上。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副總經理魏毅寅在會上分享了航天科工與德國西門子在“工業4.0”方面合作的心得與體會。近年來,航天科工著力打造支持智慧改造、協同製造、雲製造過程實踐的工業互聯網雲平臺INDICS;西門子則致力於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以及打造以雲平臺為基礎的開放物聯網操作系統。

對此,西門子股份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颯曾表示:“數字化和創新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西門子願意發揮在工業數字化方面的領先優勢,充分挖掘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服務中國。”

輕量化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是實現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已成為下一輪技術競爭焦點。作為中德在汽車領域的合作之舉,中德汽車輕量化技術工程中心去年12月在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成立,它將促進兩國技術合作與進步,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輕量化技術發展。

記者了解到,中國多地都在積極探索深化對德合作,集聚中德雙方産業和創新資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德科技創新合作聚集區,規模不斷擴大,為中德合作貢獻“新鮮力量”。

中德産業關聯日趨緊密:區域合作成新熱點

江蘇省太倉市,一個中國的縣級市成為中德合作的“樣板間”。230多家德資企業落戶,形成了精密機械製造、汽車零配件製造和風電設備製造三大産業集群,年産值近300億元。

江蘇省與北威州、上海市與巴符州、浙江省與石荷州、河北省與勃蘭登堡州……近年來,中德兩國間越來越多的省、州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區域合作的熱度不斷“升溫”。

與會代表評價,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德國企業持續在華投資,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中國,在推動中國市場培育和産業技術現代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葉冬柏介紹,寶馬、奔馳、巴斯夫等德國著名企業在華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研發機構。近些年中國企業在德國投資同樣大幅增長,國網、中車、華為、三一重工等企業在德建立研發中心,一批中國企業集聚德國各州,建立數個中德科技創新園,中德産業關聯日趨緊密。

對於未來中德科技創新合作,萬鋼提出四點倡議:一是以人為本,鞏固科技人員交流機制;二是拓展合作,促進兩國創新經濟發展;三是夯實基礎,加強科技創新基地建設;四是示範帶動,引領世界綠色可持續發展。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