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群眾辦事“15分鐘距離圈”
——內蒙古稀土高新區推行“馬上就辦”

2018-03-11 10:14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呼和浩特3月11日電 題:群眾辦事“15分鐘距離圈”——內蒙古稀土高新區推行“馬上就辦”

新華社記者 董璐

2015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稀土高新區推行“馬上就辦”改革,打造群眾辦事“15分鐘距離圈”,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水平,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提高了辦事效率和市民滿意度,獲得了當地居民的交口稱讚。

從“門口排長龍”到“一扇門辦一攬事”

“以前來辦事時大廳全是人,經常排到大門口。大廳裏人聲鼎沸,交流全靠吼。”內蒙古昱德鑫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董昱説,現在不僅辦事環境好了,效率也越來越高,過去需要3天才能辦完的業務,如今不到20分鐘就辦完了。

辦事效率慢、環節多一直備受群眾詬病。為提高群眾辦事效率,高新區以深入落實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抓手,下大力氣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審批流程。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駱東升説,截至目前,大廳已入駐工商、建設、國稅、地稅等10余個部門,企業從名稱核準、公章刻字、國地稅登記到開立基本戶均可一站式辦理,極大減少了審批流程和辦理時間。

記者採訪了解到,目前,高新區區級行政審批事項由89項精簡至22項,審批時限由23個工作日壓縮到2.9個工作日,即辦事項達15項,佔審批事項數量的18%,“一小時”辦結事項5項,佔即辦事項數量的33%,行政審批效率大幅提高。與此同時,為方便企業辦事,大廳不斷擴大服務內容,引進了多家金融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經常到大廳辦理業務的內蒙古鼎興財務事務所工作人員張小樂説,辦業務來回跑六七趟、從早上8點等到中午才受理的情況再也沒有了,如今一個窗口就能辦一攬子事兒,特方便。

便民服務深入社區農村

為了給居民辦事提供方便,高新區以轄區區劃和居民分佈特點為依據,打造了政務服務“一廳三站一中心”,並以此為核心,結合全區33個便民服務點,服務審批事項輻射全域,縮短了“空間距離”,實現了群眾辦事“15分鐘距離圈”。

“一廳”即區級政務大廳,可集中辦理企業審批事項及部分社會服務審批事項,輻射稀土高新區全域;“三站”是輻射萬水泉地區的萬泉佳苑服務站、火炬路社區服務站、稀土路服務站,主要辦理老年證、低保等與居民群眾生活切實相關的社會服務審批事項;“一中心”指的是統一協調“片長制”工作的綜合調度指揮中心,主要解決各類社會治理問題。

年前剛為家中老人辦理了高齡津貼的高新區萬泉佳苑社區居民董燕深切感受到“馬上就辦”改革帶來的好處。她説,下載“稀土高新區政府服務中心審批平臺”App後,就能清晰地知道辦理證件所需的各類材料,準備好上傳即可,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辦證,不少證明還可立馬直取,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多舉措構築城市管理新格局

來訪事項有記錄、處理過程有痕跡、辦理事項有結果……高新區在機關14個內設機構、3個街鎮設立“馬上就辦”協調對接崗,同時建立了一整套責任管理和追溯機制,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執行限時辦結制和責任追溯制,杜絕了責任推諉和履職不端。

針對機關傳統辦公模式效率低下、責任不清、落實不力的頑疾,高新區建立了科技化網絡辦公平臺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紅黃牌”管理制度,所有辦公平臺交辦事項均設置辦結時限,任務超期限停滯1至2個工作日,系統自動向該部門“亮黃牌”、停滯超過3個工作日“亮紅牌”。

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閆化冰説,高新區正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去年6月開始在全區推行的“片長制”城市管理模式迅速提升了城市宜居度,平臺將片長制、綜治司法、統戰群團、政務公開等工作全部納入,進一步拓展了社會治理範圍,使得城市管理不留死角盲區。

數據顯示,自運行以來,平臺共受理上報問題1768件,解決1543件,解決率達87.3%,50%的問題均能在當天解決,城市管理更加有序,轄區環境水平顯著提升。其中,小區物業和私搭亂建問題等信訪案件同比下降20%,“僵屍車”和貨車、餐車佔道經營等一批老大難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