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張茅談工商部門執法邏輯:
如何做到嚴管與減負兩不誤

2018-03-12 15:31 來源: 新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網北京3月12日電(閆雨昕)成熟的消費者向來與成熟的市場環境相伴相生。過去數年間,消費者對商品品質的要求不斷增高,而作為承擔著我國商事制度改革、承載著普通人對於美好生活嚮往的工商部門,責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2018年兩會期間,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做客新華網、中國政府網《部長之聲》,對網民關心的市場準入、執法監管等問題進行一一回應。

市場經濟之下,改革將走向何方?

張茅告訴記者,近年來,商事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市場主體高速增長,也因此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即便是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就業也不降反升。

他表示,新動能、新業態正在代替舊産業,這表現在如網購、快遞、共享經濟等滿足了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同時也在改變群眾觀念。“群眾的直接感受,是就業渠道更多了,辦企業更加方便了。”

那麼,從企業實際操作層面來看,經營時遇到的辦證難、辦證多、效率低的情況,工商總局採取了什麼舉措進一步拓寬市場準入,並給予企業便利呢?

張茅指出,工商總局在市場準入的改革中實行了“先照後證”,原來是“先證後照”,後來又實行了“多證合一”,簡化了大量的前置審批。

至於很多企業反映的“進了大門,還有很多小門”的問題,張茅表示,工商部門的重要措施就是實行“證照分離”。

記者了解到,“證照分離”目前已經選擇在全國自貿區、開發區、高新技術實驗區、新區等有條件的地方開始試點。此前,上海浦東新區進行了“證照分離”試點,進一步簡化辦理營業執照之後的116項行政審批,有些直接取消,有些只需企業承諾,有些變成備案,不用審批。

“現在我們是減少審批,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這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張茅説道。

“上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張茅最後向記者透露,“證照分離”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全面推開。

規範企業抽查,不能前腳敲門後腳“又來了”

張茅表示,新的監管理念是改巡查為抽查,也就是“雙隨機、一公開”。“雙隨機”,就是抽查的對象為隨機産生,檢查人員也是隨機的。“公開”,就是結果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公開。

一方面是規範監管執法,“我們今年把抽查的比例提高到5%,公示的結果要求達到百分之百。這樣對企業起到了震懾作用。”

另一方面,嚴管的同時工商部門也不忘幫企業“減負”。張茅強調,處罰標準是有規定的,除了隨機抽查到的和舉報的,不得隨意檢查企業。

“政府不能敲門‘又來了’,這樣對於減輕企業的負擔將起到很大作用。”他説道。

3·15天天見,如何更好地保護消費者?

張茅表示,工商總局首先會進一步暢通消費投訴渠道。在去年新建立全國12315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之上,今年3·15互聯網投訴平臺第二期將上線,特點就是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子地圖投訴成功。

此外,張茅還表示,工商總局正積極推進《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規定的網上購物“7日無理由退貨”,同時也推動實體購物、線下購物的無理由退貨的問題。“這一方面保護了消費者,另一方面對商家的商譽也是有好處的。”

張茅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關鍵:一是要法律法規健全,二是企業的信用要健全,三是消費者保護權益意識要增強。“現在網購比較理性了,先到實體店看一看,什麼價格,什麼質量,然後再去網上購買。”

能否像查酒駕的思路一樣?

“加大企業賣假冒偽劣産品的違法違規成本,我是贊同的。”張茅對記者表示。

“目前假冒偽劣,違法違規的成本過低。所以,如果能像查酒駕,過去酒後駕車罰款一次解決了,現在酒駕嚴重的可以入刑,現在就很少了。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們利用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在陽光下公開。有些企業講罰我多少錢,我認了,而公開曝光就損失很大。”張茅直言。

他認為,公開有時比依法懲罰的震懾力、殺傷力更大。“它就記在那兒了,誰也改不了。”

多頭多層重復執法,怎麼看怎麼辦?

張茅向記者坦言,現在執法隊伍比較多又相互交叉,存在職責不清,過去説“幾個大蓋帽管不住一個大草帽”,出現了執法部門的扯皮、不銜接的問題。

張茅表示,在基層,很多地方整合相關的執法部門,取得的直接效果就是投訴率上升,他認為這是好事。“老百姓投訴找到你了,你就得接受,不能説這個找食品部門,那個找質量部門,老百姓找不到誰來解決。現在全國70%的縣區都成立了市場監管局,地市一級很多也成立了,這樣出了什麼事就是你的責任了。”

張茅説,“這次總理講到要建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執法隊伍,我覺得對於消費者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當然具體如何進行組建,如何運行,還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提出的方案進行。”


[L03J~JVQ~9JACU6F5Q_G88.jpg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