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贏三大攻堅戰 實現高質量發展

2018-03-25 07:2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經濟峰會上,與會嘉賓就如何打好三大攻堅戰展開討論——
打贏三大攻堅戰 實現高質量發展


與會嘉賓就污染防治攻堅戰話題展開討論。記者 袁勇 攝

防範金融風險應把握三個維度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僅是今年三大攻堅戰之一,也是全球普遍關注的重大話題。3月24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經濟峰會上,來自金融業的中外嘉賓,就“防控重大金融風險”主題,從金融業務、金融準入、金融素養等角度發表了各自觀點。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防控金融風險既要防範過度金融化,又要探索建立金融業的超級資産負債表。當前,應高度重視居民儲蓄率問題,防止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引發的經濟金融風險及連鎖效應。

易會滿認為,居民儲蓄率過快下滑,不利於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將降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抬高實體經濟整體融資成本,還會加大流動性風險,影響貨幣政策傳導。對居民儲蓄率過快下降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應從戰略思維、宏觀調控、監管政策、市場引導等方面多維入手、未雨綢繆。解決這一問題,要回歸資管業務代客理財的本質,打破剛性兌付,要進一步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各種金融行為的規範,還要加快推動銀行資産證券化,積極應對負債出表。

針對近期輿論關注的金融控股集團風險問題,中國光大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李曉鵬表示,防範金融控股集團的風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清理不規範的金控集團,禁止一些金融機構通過關聯交易盲目擴張;要嚴格審查金融控股集團的股東背景,對金控經營者的管理能力和金控集團從業者的專業素質設置更高門檻;儘快出臺金控機構的監管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金控的法律地位;在現行體制下,不宜過快放開對金控的準入,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選擇少數資本雄厚、管理規範、經營穩健、內部管理體系健全的金控集團進行試點,探索逐步推進經營的綜合化;支持金控集團推行混合所有制試點改革,有條件的金控集團可整體上市,支持金控集團補充資本金,支持符合監管要求的金控集團開展並購和資産重組。

在金融素養方面,安聯保險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奧利弗·貝特表示,防控金融風險應做好金融素養文章。金融素養包括各類金融機構的素養以及金融監管部門的素養。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這兩方面素養均需要提高。在金融機構方面,要加強産品設計的透明度、安全度,讓投資者清楚地知曉、識別産品風險,還要通過教育和培訓等方式提高監管部門素養,增強識別和預防金融風險的能力。此外,要加強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和投資者的風險防控教育,提升金融從業者的風險防範能力。(記者 周琳)

脫貧攻堅要注重“五大轉變”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當前中國農村發展的兩個“關鍵詞”。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描繪了美好藍圖。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經濟峰會上,多位嘉賓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話題發表了看法。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成員夏更生表示,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不懈努力,中國減少了7.7億以上的貧困人口,到目前為止還剩3046萬。中國的脫貧攻堅,既解決了中國貧困人口的生存和生活問題,也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貢獻。

“距離2020年還有3年時間,解決剩下的3000多萬人的絕對貧困指日可待,主要問題是要提高質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認為,未來3年打好脫貧攻堅戰要注重“五大轉變”,即從注重全面推進幫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貧困地區攻堅轉變,從注重減貧進度向更加注重脫貧質量轉變,從注重找準幫扶對象向更加注重精準幫扶穩定脫貧轉變,從注重外部幫扶向注重外部幫扶與激發內生動力並重轉變,從開髮式扶貧為主向開髮式與保障性扶貧並重轉變。

葉興慶認為,2020年之後,中國的扶貧重點要從目前的精準扶貧,即讓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轉向緩解農村的相對貧困問題。要讓農村公共政策的紅利更多地流向低收入人群,這是2020年之後的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奮鬥目標。

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農村、農業、農民的支撐和貢獻。國家開發銀行行長鄭之傑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當務之急是改善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這是改變貧困地區落後面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要鼓勵新時代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從事現代農業。不同於白領、藍領,有知識、有技能的新農民可以稱為“綠領”,因為他們主要從事綠色事業。要讓“綠領”一族成為讓城市白領、藍領羨慕的職業。(記者 吳浩)

污染防治與高質量發展密不可分

如何評價5年來中國的污染防治工作?污染防治與經濟發展有怎樣的關係?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企業又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本屆論壇上,與會嘉賓就這些話題展開了討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污染防治工作得到極大推進。巴西淡水河谷公司首席執行官時華澤對此印象深刻:“中國在推動綠色發展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形成了史上最嚴格的環境保護計劃。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煤炭、鋼鐵等領域解決過剩産能,對促進綠色發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有聲音認為,近年來,我國嚴格的環保要求遏制了經濟發展。對此,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推動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污染防治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相互融合,密不可分。

“不管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這些重大戰略取得實效,都將極大緩解生態環境的壓力。經濟發展如果一開始就重視生態環保,將在結構、效率、效益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和提升,並且將為經濟的持續繁榮打下良好基礎。”趙英民説,“一些地方不重視環保,短期看,經濟指標好像很好,實際上這種行為犧牲了人民群眾的健康,最終在發展質量上欠了賬。”

要推動面向未來的綠色發展,企業應該怎麼做?蒂森克虜伯集團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海裏希·赫辛根表示,“很多公司不願意公開自己的環保數據,但我認為這是企業的義務。要推動環保效果和企業效益同步改善,需要政府和整個行業積極擁抱新技術,加強對技術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這是實現環境和效益雙贏的關鍵”。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經理戴厚良結合中石化近年來的業務轉型談了自己的看法。戴厚良認為,傳統化工産業既是能源的生産大戶,也是能源的消耗大戶,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戰場,“化工企業應該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主動投身到綠色革命當中。要加快從被動治理轉向主動謀劃,早準備、早部署、早行動,推進污染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還應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産業,逐步從單一的傳統能源化工産業向多元、低碳、集成的能源化工産業體系轉變”。(記者 袁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