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引領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思想火炬

2018-03-17 08:3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出席會議、深入團組、坦誠交流、共商國是,這是人民代表習近平的“兩會時間”,更是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聽民聲、察民意、議大事、作部署的重要時刻。從2013年到2018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36次下團組聆聽人民心願、闡發治國理念、鋪展夢想宏圖,每每引發代表委員和全黨全國熱議,並備受國際輿論關注。

梳理習近平總書記從全國人大十二屆一次會議到十三屆一次會議的重要講話,涉及經濟建設的關鍵詞就有數十個:基本經濟制度、改革創新開放、就業收入民生、綠色生態環保、實體經濟、政商關係、脫貧攻堅、區域發展、幹部作風……把準經濟脈搏,解析發展規律,一個個鮮明印跡,串連起一系列重大戰略的調研設計、決策部署過程。其中,既有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經驗的新總結,又有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認識,更有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部署,體現出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折射出一個具有原創性、時代性、科學性的經濟思想體系。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總結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儘管這一重大理論概括距今時間並不長,但是回望來時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核心要義和深刻內涵早已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每一次關於經濟工作的重要講話之中,指導著黨和人民在新時代經濟治理中的創造性探索與實踐,引領著中國經濟一步步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學習總書記的經濟思想,其核心要義體現為“七個堅持”。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這一重大論斷寫入了十九大報告,載入了國家憲法。堅持黨的領導是當代中國的最高政治原則,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從來都是充滿自信、決不回避退讓,系列重要講話萬變不離其宗,根本一條是堅持黨的領導;搞好經濟領域各項工作,無一不是從加強黨的領導抓起,最終落腳在強化黨的建設、全面提高黨領導經濟工作水平。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統一,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引領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密不可分,這是使我國經濟能夠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根本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裏,改善民生、脫貧攻堅、社會治理、環境保護、共享發展的話題總是念茲在茲,分量很重。“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改善民生不是一時一事的政策安排,而是中國道路的本質要求。始終為人民代言、為人民立言,把我們黨所倡導的理想信念、“人民至上”的核心價值內嵌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去,貫穿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當中去,充分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擔當。著力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新機制、新秩序,讓經濟發展更具包容性,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不斷增長,留下了新時代的溫暖印記,也成為經濟蓬勃向上的源頭活水,成為推動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從2014年5月首次提出“新常態”,到深入論述“經濟發展新常態”怎麼看、怎麼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研判經濟形勢,把握經濟規律,認識不斷深化,作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並以此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出發點,提出“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作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國家強,經濟體系必須強。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産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方方面面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更好順應現代化發展潮流和贏得國際競爭主動,併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係。從黨的十四大以來的20多年間,我們黨一直根據實踐的拓展和認識的深化對二者關係尋找新的科學定位。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以此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政府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努力形成“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格局,有利於企業和個人以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創造財富,極大激發了市場潛力,積聚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新動能。

——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係的兩個基本方面,供給側和需求側是管理和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具體側重哪個方面,要依據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的變化作出抉擇。在全面分析、科學判斷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穩定經濟增長的治本良藥,也成為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的主線,近兩年,隨著“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向前推進,大力去除沒有需求的無效供給、不斷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供求關係新的動態平衡正在形成之中。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抓大事、謀長遠,才能保持我國經濟發展良好勢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重大經濟課題也不少。5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逐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帶一路”建設應者雲集、促進合作共贏,同時新型城鎮化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等加快實施,形成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條件下的經濟治理新格局,對我國經濟發展變革産生了深遠影響。

——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運用到經濟工作當中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一個突出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注重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學會尊重規律的歷史思維、化解矛盾的辯證思維、面向未來的創新思維、于法有據的法治思維、應對風險的底線思維,處理好治國理政中各種複雜利益關係,處理好“穩”與“進”、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才能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持久久為功,發揚釘釘子精神,積小勝為大勝,“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體推進,體現了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辯證思維、務實精神和科學方法論。

思路決定出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雙輪齊驅,一系列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公平市場環境的措施,支持創新、發展新産業的稅收優惠和金融支持政策相繼出臺,為新産業、新業態提供了合理成長空間。創新發展釋放強勁動能,産業結構發生變化,服務業和新興産業崛起,消費取代投資成為中國經濟最主要驅動力量。中國經濟的結構在優化、産業在升級、發展在提質,不斷涌現出更有活力的地區、更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逐步演化。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不僅重塑了中國經濟,也推動完善了全球經濟治理。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已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上,一方面要抓住機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依靠不斷發展起來的力量更好走和平發展道路;另一方面要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各國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之路。“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繼續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為世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為擘畫全球經濟增長新藍圖開出的中國“良方”,就是在創新中開闢增長源泉、在開放中拓展發展空間、在聯動中凝聚互動合力、在包容發展中夯實共贏基礎。

思想是歷史的精華。它源自時代,又驅動時代向著既定目標穩步前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理論上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把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在實踐中重塑了經濟發展理念、動力結構、增長模式、發展戰略,引領中國經濟穩步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戰線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研究、理解、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精髓,更加自覺地掌握運用規律,學習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為推動中國經濟跨越關口、建設更有活力更有秩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貢獻力量。(金裏倫)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