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換道超車 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2018-03-29 09:04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北京中關村,中國工程院王浚院士(左一)正對一家初創企業的“進化者智慧機器人小胖”項目進行現場指導。記者 賀勇 攝

3月8日,在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兩名參觀者在體驗一款智慧化粧品冰箱。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一詞被頻頻提及,“‘雙創’升級版”“品質革命”“融通創新”“新一代人工智慧”等與創新相關的新概念新提法被寫進了報告。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新詞,不僅凸顯了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新現象新變化,同時也預示著中國未來創新發展的一些方向。

既要“老樹發新芽”,又要“新樹扎深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雙創”升級版是一個新提法。報告指出:

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産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

3月7日,李克強總理在浙江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形象地指出,不僅要讓“老樹發新芽”,還要通過雙創讓“新樹深紮根”,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良性創新生態。

“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工程審批時間壓縮……“隨著今年一個個政策‘紅包’送到創業者身邊,我們更有幹勁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獻福激動地説。

受惠于“雙創”,朱獻福的企業從最初殺豬賣肉的小廠,一步步發展為融合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與生鮮食品産業鏈的綜合性食品企業。“更重要的是,我們構建的生鮮智慧生鮮供應鏈生態圈,帶動了120多萬新農人、新農商、新生代創業創新。”

對浙江蕭山開發區來説,過去的2017年,是自身的一次“革新”。“進入新時代,做大平臺經濟,是蕭山要做的比較大的調整之一,從‘重鎮街’向‘重平臺’轉變。”蕭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敏説。

蕭山新一輪發展的“經濟學邏輯”,就是“平臺經濟”。包括科大訊飛、網易、華佗健康小鎮、浙大睿醫人工智慧、一知智慧等一大批“名企名院”集群式紮根,並非偶然。用特色優勢吸引標桿團隊,進而擴大平臺影響,構築産業基地,是蘊含其中的發展奧秘。

2017年,蕭山開發區(含新街、寧圍),其GDP佔全區的22%,高新技術增加值佔一半以上,開發區平臺“主力軍”的作用凸顯。

2017年全國雙創數據報告顯示,我國人工智慧、新消費、VR/AR及大數據等高新項目層出不窮,新科技項目的佔比明顯增長。

五年來,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並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

自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眾創空間數量超過4200家,服務企業數量超過12萬家,融資超過55億元。創新創業主體,特別是領軍企業、高校院所、創投機構和廣大創客群體熱情高漲。快速崛起的新動能,正在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産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

把手藝當作信仰和追求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質量對於興國強國的重要作用:

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

真正讓中國製造成為中國名片,就要使品質成為各行各業共同追求的目標,對從生産到銷售的每一環節都做到高標準、嚴要求,使企業的生産更好地滿足國家發展和群眾消費升級的需求。

去日本搶購馬桶蓋曾經風靡一時,而現如今中國浙江生産的馬桶蓋卻成為了國人和歐美的搶手貨。“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造的,需要有完善的製造體系和産品標準來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廚衛空間事業部係長劉廷説道。

劉廷所説的“先進的標準”,是2016年末發佈的《智慧坐便器》“浙江製造”標準。正是堅持高標準,才為“浙江製造”智慧馬桶蓋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和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把手藝當作信仰和追求,培育敬業專注、精益求精的理念,是成就高質量産品、傳承工匠精神的關鍵。”全國人大代表、永子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李國偉説。

近年來,一批科技重大成果井噴,讓“中國製造”綻放光彩。從C919國産大飛機、“中國天眼”正式啟用,到“悟空”“墨子”等發射成功、“蛟龍號”深海科考,一張張設計藍圖鍛造成國之重器的背後,都包含一位位精益求精的測量員、工程師、技師的辛勤付出。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工人徐立平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徐立平的工作是為航天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微整形。由於工序特殊,迄今為止再精密的機器都無法完全替代人工。多年來,他冒著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工匠精神就是中國製造之魂,是中國製造轉型升級‘華麗轉身’之魂。”南京大學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耿強教授指出,“只有把工匠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中國製造在前行的道路上才會不缺動力,才會不斷推陳出新,追求卓越。”

“紅娘”牽各方,“聯姻”産學研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

強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在湖南省衡陽市的衡山科學城,一個名為“火鳳凰科創網”的線上平臺在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之間扮演著“紅娘”的角色。通過這個平臺,科研院所、高校可以發佈技術成果,讓有需求的企業“發起追求”;企業也可以發佈技術需求,讓科研院所、高校開展“聯姻”攻關或直接提供技術成果。

這一模式使科技與金融有效結合,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為科技成果儘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提供可能。

“高校作為人才智力資源的集聚地和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該主動加強與科技、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實現大學和區域的融合創新發展。”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説。東北大學多年來已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文化,軟體上市公司——東軟集團便孕育自這所學校。1991年,時任東北大學教授的劉積仁靠著三個人兩間半教室在東北大學創立了東軟。時至今日,東軟集團的高新技術已經服務數以億計的客戶。

與東軟集團相似,很多機構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成效明顯。中科院在遼機構2017年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同比提高了10個百分點,為遼寧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佈局推進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

清辭科技公司主要創始人均為清華大學學生。2016年9月,該公司獲得北京首批“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企業營業執照。他們運用人工智慧前沿技術,致力於在中文自然語言的處理中改善工作生活。

校企合作優化創新生態,通過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為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創造條件。而加強開放合作,主動融入國際創業創新大局中,也是融通創新應有之意。

在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看來,科技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科技合作入手,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研究解決在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問題,有利於從戰略層面推動建設“一帶一路”的共同願景。

插上“智慧革命”的翅膀

“新一代人工智慧”被寫入到政府工作報告:

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新一代人工智慧所強調的,是以加快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為主線,突出科技引領、系統佈局、市場主導、開源開放的基本原則。

2017年,科技部公佈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名單中針對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和智慧語音四大人工智慧領域,依託百度、阿裏雲、騰訊和科大訊飛建設國家級平臺。

近年來,我國緊握機遇,國家及各地方政府通過戰略指引、政策支持等方式積極推動著國內人工智慧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工智慧産業規模在2016年突破100億元,達到100.6億元。

“從基礎的預約掛號、獲取檢查結果,到手術機器人、遠程智慧診治等新手段的運用,人工智慧技術正逐漸運用在醫療行業方方面面。”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醫學部黨委書記劉玉村指出,人工智慧技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眾的看病就醫環境,給患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提高了就醫效率,緩解了公共資源的壓力。

借助人工智慧技術,農業也能自動化。“這條生産線,由全自動播種線、補苗設備、移栽機、跳移機、噴灌機等組成,實現了種苗全自動快速繁育,大幅提升了生産效率。”談起自家的“植物工廠”,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非常興奮。

人工智慧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描繪了未來十幾年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宏偉藍圖,確立了“三步走”目標: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葉曉楠 師悅)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