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這裡的殯葬改革為何能順利推開?——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改革調查

2018-04-02 19: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杭州4月2日電 題:這裡的殯葬改革為何能順利推開?——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改革調查

新華社記者謝雲挺

清明臨近,浙江永康市農村已有不少群眾到新建的骨灰堂祭奠已故親人。自2015年4月在全市農村推行建設骨灰堂方式的節地生態葬法改革以來,永康農村已建成350多座骨灰堂,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底,永康市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

“可滿足未來30年全市農村殯葬需求”

永康探索推行骨灰堂建設,來推進解決人口密集地區節地生態安葬問題。當地民政部門介紹,目前可以滿足未來30年該市農村的殯葬需求。

在永康芝英鎮柿後村一座荒山坡上,記者看到,這個村建成的名為“萬年堂”的骨灰堂外觀造型FangSong代建築,主堂樓內設有階梯式的骨灰存放格位,用大理石板材分格,每個格位前可放身故者照片和刻字。主堂樓的一側是告別廳和管理房,還有假山、水塘等。村支書陳建勇説,“一個骨灰格位只需2000元,一次交清後不再有任何費用。骨灰堂建設不僅讓村民喪葬省錢,還消除了以前喪葬相互攀比的現象。”

記者注意到,永康農村的骨灰堂外觀大多FangSong代建築,莊重美觀。最大的有當地龍山與西溪兩鎮81個村聯建的骨灰堂,佔地近5畝,設計了3萬個骨灰存放格位;最小的佔地不足半畝,也有150個骨灰存放格位。

永康村民為何容易接受葬法改革?

永康市民政局副局長汪渭説,市政府推行骨灰堂生態葬法改革被村民接受的主要原因是,把骨灰堂建設的選址權交給村級組織。“因為,這種葬法改革更多關係到人文、歷史、情感等因素。”汪渭説,永康的做法是,只要不違反政府規定,各村的骨灰堂建在哪、怎麼建,由村級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自主決定。

據了解,永康市政府規定,農村骨灰堂建設要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非耕地,嚴禁佔用耕地。並且,要避開在鐵路、公路、河道沿線,以及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風景保護區、耕地區、住宅區、自然保護區等區域選址建設。只要這些規定不違反,村級組織可以自主決定。各村擬建的選址位置需要上報,由民政、規劃、國土、農林、水務等部門聯合勘察、審批。

永康市政府有關負責同志説,推行方式上,當地政府允許既可單村獨建,也可若干個相鄰村統一聯建。一切從實際出發,因村制宜,有效發揮了鎮、村兩級黨員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市政府採取以獎代補方式政策激勵,按骨灰堂服務區域的戶籍人口數,給予參建的各村25萬元至65萬元不等的獎勵,並免徵殯改類項目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大大調動了各村參與建設的熱情。

“小小骨灰堂,大大民生事”

以建堂形式立體存放骨灰的生態安葬,可以大大減少佔地、少耗資源,也保護了環境。然而,在農村推行建設骨灰堂,需要村民對這種葬法改革觀念上的接受。

“儘管多年移風易俗的宣傳教育,農民群眾已經接受了從土葬到火葬的改革。但是,要轉變‘入土為安’和挑選‘風水寶地’觀念還要有一個過程。”永康市石柱鎮下裏溪村幹部章康傑説,現在多數村民已經意識到節地生態安葬是大勢所趨,也看到了政府推行的決心。在這種情況下,永康政府能夠尊重村民意願,讓村級組織自主挑選骨灰堂建設地址,使得這項工作得到廣大村民的配合支持。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永康推行建設骨灰堂生態安葬改革,不僅有效遏制了亂埋亂葬現象,也帶動了“青山白化”治理。比如,唐先鎮大後村建成骨灰堂後,兩個月內搬遷了800多座墳墓,骨灰堂入駐率達100%。

“小小骨灰堂,大大民生事。”永康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推行骨灰堂建設是減輕群眾負擔,保障基本安葬需求的重要途徑。“永康骨灰堂建設全面完成後,市政府需累計投入2億多元獎勵資金。但是,當地農民群眾每年可因此節省5000多萬元喪葬支出。”

浙江省民政廳調研組實地考察後認為,永康農村骨灰堂建設的做法,走出了一條可借鑒的節地生態葬法改革之路。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