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這是前所未有的收穫”——專訪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

2018-04-04 15:4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人造太陽”是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的別名,這是因為該大科學計劃的研究目的在於獲得像太陽能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持續清潔能源,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能源問題。為此,來自中國、歐盟、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七方在內的30多個國家參加了這項計劃。在這項計劃中,中國作為發起國之一,全程參與了其科研目標論證、組織實施和項目建設,如此深度的參與究竟能有什麼收穫?在國家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如何理解“牽頭”和“參與”的異同?4月3日,記者專訪了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

“這是前所未有的收穫。”羅德隆以此來形容從中取得的豐碩成果。“首先,從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提出設想我國就參與其中,對於設定其科學目標、組織管理、項目建設都具有話語權。”羅德隆説,這不僅積累了在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相關經驗,同時也帶動了國內相關技術的發展,提升了國際科技界對中國科學家的評價。據他介紹,我國承擔了很多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採購包製造任務,高質量地交付了有關製造設備和部件,例如,在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全套磁體支撐系統由我國獨立建造,實現了我國低溫超導股線100%國産化、100%滿足質量要求,而中國團隊敢於承擔,勇於創新,克服了重重困難,高效率、高質量地推進採購包任務,贏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讚譽。

有統計數據顯示,各國政府和國際性組織在各科學領域組織實施的具有代表性的大科學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有50余項。目前我國在其中還主要以參與為主。在大科學真正進入國際化的時代,究竟該如何理解“參與”到“牽頭”的角色轉變?

對此,羅德隆有著深刻的感悟。在他看來,牽頭是對科技創新能力、國家綜合影響力、大項目管理能力的綜合考驗,既需要擁有具備世界影響力的頂尖科學家及工程技術團隊,也需要國際大科學工程開展國際科技大協作、大合作的組織管理經驗。“牽頭首先意味著要能提出大家共同感興趣的科研議題,其次,還要制定大家共同遵守的科研規則,要有能力將所有人的智慧集合起來,圍繞這個議題設定可實現的方案,並且還要能夠把跨文化、跨領域的科研人員組織好,讓人家願意跟隨所設置的目標工作。”

羅德隆表示,對於未來如何做好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的牽頭者這一角色,“核心問題還在於人才,培育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國際的頂尖工程技術人才和大科學計劃管理者是當務之急”。與此同時,他建議,還要夯實科技基礎實力,加強政府間國際科技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組織運行及管理,主動承擔國際大科學計劃任務,提升我國在國際大科學舞臺上的話語權,並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大科學工程發起組織、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創新方面有所突破。(記者 詹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