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09:21:58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看中國經濟須以事觀勢

2018-04-24 09:21來源: 經濟日報
【字體: 打印

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各種數據和變化,更要看數據背後的來龍去脈,理清變化後面的天地經緯。也就是説,觀察中國經濟,必須把握一個基本方法,就是由表及裏、以事觀勢,才能準確理解中國經濟的“形”與“勢”。觀察中國經濟有更多的角度和側面,但供給、需求、收入幾方面反映出來的經濟形勢最生動、改革信號最直接、發展趨勢最明顯,更能實事求是地幫助我們樹立信心

這些年,觀察研究中國經濟是一件讓許多專家學者著迷的事情。在不同的觀察中,既有早些年乃至迄今還未消失的“硬著陸”“十字路口”等説法,也有“風景獨好”“一枝獨秀”等觀點。可以説,中國經濟幾乎就是在各種各樣的看多與看空中穩定前行,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今年一季度數據也再次證明了這一“穩中有進”的特徵。因此,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觀察中國經濟需要以什麼樣的視野和方法才不會跑偏走形?

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中國改革開放40年實現了從溫飽型、追趕型經濟到並跑甚至領跑的跨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對任何社會都是難以想象又富於想象的事情。另一方面,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體制機制到産業技術,改革創新都還任重道遠。這兩大特徵決定了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看各種數據和變化,更要看數據背後的來龍去脈,理清變化後面的天地經緯。也就是説,觀察中國經濟,必須把握一個基本方法,就是由表及裏、以事觀勢,才能準確理解中國經濟的“形”與“勢”。

以事觀勢,要觀什麼樣的事?

在供給側,就是要看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在怎樣變化。我們經歷了持續高速增長階段,那種速度是由當時的世情國情與經濟發展程度決定的。進入新時代,發展環境與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國經濟走勢進入L形階段。這一走勢,既有客觀壓力,更是主動求變,是一種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導向。看清這一現實,就會清楚儘管現在還有不少“短板”,但支撐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和高效率發展的有利條件和因素正在不斷增多。

在需求側,就是要看支撐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發生怎樣的變化。作為人口大國,不可能長期以外需拉動為主,也很難靠持續高強度投資來推動,必須內外需共同發力,使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更加突出,投資的有效性提升。這一變化在數據中已有表現,今年前3個月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8%,且近10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都超過100%,説明消費拉力在穩步增長。同時,民間投資開始回升,這表明中國經濟的內生動力、內生活力在不斷增強,經濟韌性更好、迴旋餘地更大。

同時,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要看居民收入和就業變化。居民收入不僅能反映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狀況,更從某種程度上決定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可以説沒有居民收入的有效增長,就沒有市場消費的有效提高。從居民收入來看,已經連續多年快於人均GDP增長,今年第一季度依然延續這一態勢,而且中國已經進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尤其是中等收入群體在不斷擴大,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更好,就業保持穩定,這就為內生性良性發展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當然,觀察中國經濟還有更多的角度和側面,但供給、需求、收入幾方面反映出來的經濟形勢最生動、改革信號最直接、發展趨勢最明顯,更能實事求是地幫助我們樹立信心。這種信心,在於我們堅持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堅持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把改革開放進行到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切,將極大地鼓舞我們攜手奮進,共克時艱,朝著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不懈努力。(瞿長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興華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