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啥叫美麗鄉村,我們這就是嘛!”——陜西留壩做強綠色産業加速生態“變現”

2018-04-24 09:2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西安4月24日電 題:“啥叫美麗鄉村,我們這就是嘛!”——陜西留壩做強綠色産業加速生態“變現”

新華社記者劉書云、張斌

春日正酣,不斷升高的氣溫催開了秦嶺深處的朵朵野花。每到這個時節,成群飛舞的蜜蜂和前來討教養蜂技術的農民讓李寶華家的後院總是異常熱鬧。

59歲的李寶華是陜西留壩縣留侯鎮桃園鋪村人,已在秦嶺深處養蜂13年。在留壩,像李寶華這樣的養蜂人不在少數。地處秦嶺深處的留壩縣總人口只有4.7萬人,其中有將近五分之一的農戶以養蜂為業,年産蜂蜜超過百噸,原蜜産值達1700余萬元。被當地人稱為“空中産業”的養蜂業已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來源。

除了養蜂,近年來,留壩縣還不斷探索,逐漸發展形成了以生態土雞、生態土豬、生態香菇為代表的短線産業,以林下中藥材種植、板栗林、橡子林為代表的中線産業,和以全域旅遊為代表的長線産業,構成了“四養一林一遊”的綠色産業發展新格局。

“青山綠水是我們的底色,只有守護好才能帶來金山銀山。”留壩縣委書記許秋雯説,多年來,我們堅決拒絕對當地生態環境可能産生不可恢復性破壞的礦産資源開發、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小水電等重大資源開發性項目落地,先後下大力氣關停10多家影響生態環境的工礦企業。如今留壩的産業以綠色為基底,無論是全域旅遊,還是綠色食品,都主打“生態牌”,既承擔了保護綠水青山的責任,也實現了金山銀山的擔當。

事實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留壩一直面臨著“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不可兼而得之的困擾。許秋雯説,留壩縣屬國家級貧困重點縣,是南水北調水源保護地,又是大秦嶺生態保護限制開發區。為了謀求發展,縣上也曾經砍過木頭、賣過石胡頭,但都沒能實現富民強縣的目標。2002年,縣委、縣政府確立了“生態立縣、藥菌興縣、旅遊強縣”的發展戰略,以後的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堅持這一戰略不變、方向不調,一幹就是十幾年。

為了進一步“破題”,2011年開始,留壩縣決定“就地取材”,一邊圍繞得天獨厚的秦嶺自然風光大做文章,發展全域旅遊;另一邊通過旅遊業帶動産業融合,並號召全縣群眾參與其中。在當地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以紫柏山國家4A級景區為代表的自然觀光産品,以木工學堂、青少年足球研訓基地為代表的研學旅遊産品,以山地騎行為主的運動休閒産品等次第開花。

行走于留壩縣火燒店鎮中西溝村,不少傳統的農家院落早已變身為個性化的民宿,圍繞村莊打造的各種“沉浸式”農業休閒體驗項目,正成為久在樊籠的城市遊客親近自然的首選。縣上不失時機地在農村開展了“弘六德、展六美”道德積分活動,通過弘揚傳統美德提升群眾素質,為三産融合創造了條件。

看著近些年的顯著變化,火燒店鎮黨委書記郭綿感觸頗深:“以前動員村民開農家賓館、辦農家樂時,沒人願意,就想著種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現在,看到遊客越來越多,不少村民不但自發地給農家賓館裝上空調、電視,還自覺地在房前屋後種花種草,把兒時用過的彈弓、鐵環、高蹺都整理出來供遊客玩樂。”

伴隨著遊客逐漸增多,一些當地的優質農産品價格更是一路看漲。土豬肉由一斤14元賣到22元,土雞由一斤七八元賣到24元,土蜂蜜更是由以前的每公斤40元上升到百元左右。

為了提高當地農産品的銷售量,留壩縣還組建了73個扶貧合作社,培育了7個龍頭企業,讓農業生産從“提籃小賣”走向“規模定制”,提高了農戶的生産積極性,也打出了留壩的農特産品牌。留壩縣山城農特産品有限公司是留壩培育的龍頭企業之一,負責人楊茂華説:“公司現在和扶貧合作社都簽有訂單,不但農産品質量有了保證,還形成了規模效益,降低了採購成本,對公司和村裏人來説是雙贏。”

通過發展綠色産業,留壩正加速實現生態“變現”。據統計,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從2011年的4700元增加至2017年的9535元。

“日子越來越好,咱也要培養一下自己的愛好。”見到84歲的李培義時,他正在編竹籠,準備養幾隻鴿子。“我們楊家溝以前真是臟亂差,現在要發展旅遊,縣裏還專門給我們修通了串戶路,建了污水渠,村裏真是大變樣。”李培義咧嘴一笑説,“啥叫美麗鄉村,我們這就是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