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廣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8-05-02 09:46 來源: 南方日報
字號: 默認 超大 | 打印 |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廣東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開局新氣象”系列述評之一

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對廣東工作提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要求。年初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提出今年要重點做好八項工作。其中一項便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把著力點放在製造業上,大力培育新動能,堅決破除無效供給,大力降低製造業成本,不斷增強經濟質量優勢。

幾天前,廣東經濟一季度“成績單”公佈,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其中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和0.9個百分點,工業結構繼續向高端化方向發展;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0.8%,佔工業投資比重提高7.6個百分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等短板領域投資更是快速增長。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經濟大省廣東正沿著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奮勇前進。一場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活實踐在南粵大地上如火如荼展開。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東發展也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産業整體水平不高、低端産業仍佔較大比重、新産業尚未能完全挑起大梁……廣東經濟體系的突出短板是産業體系問題。

如何破題?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為廣東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努力方向。

發展實體經濟,要依據現有條件,著眼未來發展,把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

烈日下的伶仃洋,天藍海碧,微波盪漾。一個重達500余噸的“巨無霸”在海平面上被徐徐吊起,這是正在建設中的明陽智慧珠海桂山海上風電項目。4月4日召開的全省推進海上風電建設工作現場會上發出強烈信號,今年廣東將核準開工10個以上海上風電項目,到2030年底前建成投産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這不僅相當於每年6900萬噸二氧化碳的節能減排,還將帶動形成過萬億高技術含量、全球領先的世界級高端裝備産業集群。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要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在江門鶴山桃源河,岸綠水清,青草飄香,不少市民在河邊休閒散步。這裡是首批全面推行河長制示範縣之一。廣東已提前完成全面建立河長制階段目標,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奮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廣東。

優化供給結構,要發揮投資的關鍵性作用,擴大精準有效投資。

“一季度,全省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1369.2億元,為年度計劃投資的22.8%,比去年同期完成投資增加81.9億元,總體開局良好。”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葛長偉介紹,我省全年計劃安排省重點項目1098個,年度計劃投資6000億元。這些具有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作用的重點項目,將有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著眼長遠面向未來

構建基礎設施體系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縮小粵東西北與珠三角發展差距,是廣東區域協調發展的緊迫任務。

在去年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大會戰的基礎上,廣東繼續發力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交通先行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4月26日,白雲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正式啟用,今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7000萬人次,廣州迎來空港經濟新時代。未來,白雲機場還將繼續加快第四、第五跑道,3號航站樓等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以及貨運設施的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加快形成,構築廣東通往世界的空中之路。

4月27日,隨著黃埔文衝船廠龍穴廠區車間及廣船國際製造部二跨切割車間巨大的機械設備啟動運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重要結構——鋼殼,正式開始試驗製造。此前,珠江口另一條過江通道——蓮花山過江通道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將於2020年正式開工。這兩條通道將與港珠澳大橋及在建的虎門二橋、深茂鐵路一起,徹底改變珠江口“華山一條路”的困境,為粵港澳大灣區撐起交通“脊梁”。

2018年,我省還將再建成通車6個項目、551公里高速公路,進一步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網絡,方便粵東西北群眾出行。

經濟高質量發展,還需補上水利環保等關乎民生的基礎設施短板。

在珠三角,茅洲河兩岸種滿綠樹,河水尚淺的地方沙石依稀可見。作為茅洲河流域實現消除黑臭目標的關鍵性工程,沙井水質凈化廠二期去年底完成首條生産線通水,茅洲河水質有望得到明顯改善。

在粵東,每天數百台機器以及上千工人奮戰在韓江高陂水利樞紐的建設一線。工程建成後,將實現“防百年一遇洪水、保六百萬群眾”的目標,有效解決粵東防洪安全和水資源緊缺的短板。

在“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指引下,廣東今年將投入3800億元到434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中去,以面向未來的戰略眼光,構建起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重塑營商環境新優勢

形成創新創業新風尚

改革和開放相輔相成、有機統一。過去拼資源、拼體力、拼汗水的傳統發展模式早已不適應當下發展,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廣東如何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增強對高端經濟要素的吸引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向世界承諾推出更新、更大的改革開放舉措,吹響了新時代對外開放再擴大、深化改革再出發的激昂號角。

“當前,廣東正大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接下來,全省將開展營商環境改革試點,簡化外商投資企業設立、變更備案程序;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全面推行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省商務廳廳長鄭建榮表示。

半年來,廣東密集推出“實體經濟十條”“外資十條”等多項重塑營商環境新優勢的重大舉措。僅2017年,各類新政為實體經濟企業降低2600多億元成本,放寬了外資企業投資準入,突破了重點行業投資股比限制。2018年,廣東還將深入實施“實體經濟十條”,再推支持大型製造業企業建設單位租賃房等扶持政策,還將推出“金融十條”,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不僅如此,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的社會風尚在廣東蔚然成風。

改革開放之初來粵投資的富士康集團,一度因轉型升級向外轉移投資。如今,已完成從低端製造向科技互聯網轉型的“新富士康”正欲“重回廣東”。該集團總裁郭臺銘説:“我們將向廣東製造業開放‘富士康雲’,共享轉型技術和設備,靠做‘賦能平臺’開拓新‘藍海’。”

今年一季度的最新數據凸顯廣東新氣象:民間投資增長12.5%、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20.8%。

有利於創新的營商環境不斷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創新,正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記者 吳哲 袁佩如 蘇力 謝慶裕 統籌:謝思佳 盧軼)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