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前瞻李克強訪日:如何為中日關係改善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8-05-06 07:57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並正式訪問日本。展望此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孔鉉佑表示:“將為中日關係改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下一步中日關係發展明確方向”。

“新動力”源自何處?相關專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歸納出三個方面。

首先,新動力源於歷史。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在有中日關係基石之稱的四個政治文件中,這份簽署于1978年的政治文件具有特殊地位。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説,《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標誌著兩國正式進入政治上互相合作、經濟上互相提攜的時期。

“這不單是政治文件,更得到了中國全國人大和日本國會眾參兩院的正式批准,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中日和平友好的大方向。”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原所長高洪説。他進一步指出,1978年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為出席互換《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儀式正式訪日,與醞釀中國改革開放的節點相吻合。

根據安排,李克強將出席紀念締約40週年大型招待會併發表演講。學者認為,總理將在這一重要場合展示中國領導人的外交藝術,以生動事例講好中國的發展,同時向日本各界展示中國睦鄰友好和積極推動“兩個構建”,即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其次,新動力源於現實,李克強此訪是中國總理時隔8年訪日,在此期間的中日關係可謂“跌宕起伏”。高洪指出,造成“起伏”的一個深層原因在於,中國成功實施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力上追趕、接近、超過乃至大幅超過日本,作為近代亞洲頭號強國的日本在心態上發生轉變。

學者認為,隨著中國領導人親力親為推動兩國睦鄰友好關係,日本國內也出現轉變,民眾不願錯過搭乘中國發展“便車”,加上國際形勢變化對日本産生壓力、執政者自我解套等客觀因素,2017年5月以來,日本政府對華政策發生改變,體現在支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願意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等方面。

數據顯示,2017年中日雙邊貿易重返3000億美元規模,日本對華投資加快回升,中國對日跨境電商、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投資增多,訪日中國大陸游客超過7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

孔鉉佑表示,李克強總理將同日方領導人就增進政治戰略互信、加強務實交流合作、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實現中日關係回到正常發展軌道深入交換意見。

李克強此訪還將赴北海道訪問。“從日本政治中心東京到其最北端的北海道,體現出中日兩國正在實現全方位、立體式、多層次、多角度的合作交流。”高洪説,北海道當地的現代農業和高端製造都頗具特色,“能夠為兩國高技術合作形成強有力的推力”。

最後,新動力源於區域。孔鉉佑介紹説,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時隔兩年半召開,將重拾三國合作勢頭,地區國家對三國合作充滿期待。

“日本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方也從中國市場大量盈利。換句話説,中日兩國的經濟騰飛都得益於開放的自由貿易和開放的國際市場。”周永生説,面對當前一些國家大搞“單邊主義”和“數量限制”的錯誤做法,中日應聯合起來予以反對。

周永生認為,總理此行在經濟領域將重點推動“一帶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推動《區域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達成,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

高洪也提醒外界應謹慎樂觀地看待未來一段時間內中日關係走勢。“中日關係複雜而敏感,一些結構性矛盾並沒有全部消除,日本政壇也經常處於搖擺當中。”他説,但只要兩國領導人積累互信、相向而行,民間關係不斷改善,及時管控突發事件,兩國關係總體將會平穩持續發展。(中新社記者 張素)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