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8-05-11 19:58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教育部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 介紹有關工作開展情況

時 間 2018年5月11日9:30
  地 點 河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佈廳
  主持人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
  出席人員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研究生院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鄔志輝、山西省長治市教育局局長牛玉書、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教育局副局長曲曉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教育局局長毛光偉
  內 容 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介紹有關工作開展情況。

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介紹有關工作開展情況。(中國教育報記者 張勁松/攝)

續梅: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河南舉行教育部的新聞發佈會,介紹解讀國辦最新出臺的一個有關教育的重要文件,也就是《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同時也是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佈採訪活動的首場新聞發佈會。

既然是首場,我也對這一活動作個簡單介紹。首先這是反映教育系統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真抓實幹努力書寫奮進之筆的一個重要平臺。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後,教育部迅速啟動實施教育奮進之筆行動,這個行動的主攻方向就是圍繞貫徹十九大,聚焦領導關心、人民關注、社會關切的“三關”問題,比如説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大班額,校外培訓,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等等,這些都是教育問題當中的“硬骨頭”,需要迎”難”而上,迎“熱”而上,真抓實幹。按照教育部陳寶生部長的要求,希望在2018年年底收賬的時候,這些工作都要取得明顯的進展,要讓奮進之筆成為得意之作。這個行動書寫的方式不是用嘴頭來書寫,而是用行動來書寫,按照教育部黨組大興調查調研、狠抓工作落實的要求(關於調查研究和狠抓落實教育部還專門下發了兩個文件),十九大閉幕後的近半年來,教育系統上上下下都在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狀態,瞄準問題、攻堅克難。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個系列活動,把教育系統的精神狀態充分反映出來,把奮進的進程真實記錄下來。

其次,這次系列活動也是我們教育新聞宣傳工作的一次創新,首次採用了“1+1”的形式,第一個“1”就是一場新聞發佈會,把發佈會開到基層,每次圍繞一個主題,請我們教育部的司局長來介紹國家的最新政策和國家層面最新進展,同時也介紹基層的最新經驗。第二個“1”就是一次集中採訪活動,就是組織記者朋友深入到學校,和我們的校長、老師、學生、家長、班主任,也包括當地的村委會主任,縣市區教育局局長面對面,深入了解基層教育的真實情況,充分反映一線的鮮活經驗。參加此次活動的媒體既有中央媒體,也有都市媒體、網絡媒體、教育媒體的代表,同時還有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全程參與,我們還會發動近千家教育政務新媒體聯盟成員單位,進行充分的聯動報道和轉發。

首場活動我們走進河南,來到了洛陽新安縣,圍繞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進行了兩天時間的深入採訪。這兩天我們大家也是風塵僕僕,先後去了五所學校,正村鎮的白墻小學、鐵門鎮高溝小學、老君洞教學點、青要山鎮中心小學、新安縣産業集聚區實驗學校,有的是教學點,有的是城鄉結合部的主要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服務的學校,這些都是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都給記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集中採訪之後我們趁熱打鐵,召開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很高興邀請了幾位嘉賓來為大家進行介紹: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鄔志輝教授;山西省長治市教育局局長牛玉書;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教育局副局長曲曉光;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教育局局長毛光偉。下面請呂玉剛司長介紹《指導意見》有關情況。

呂玉剛:尊敬各位專家,各位局長,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發佈會,非常歡迎各位新聞界的媒體的朋友,再次關心、幫助、支持基礎教育,大家一路非常的辛苦,深入農村學校,考察基層的基本情況,進行採訪,調研,也非常感謝教育部新聞辦精心安排和河南省教育廳提供非常好的平臺。

4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2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此,我給記者朋友做一個簡要介紹。

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這個文件提出了十項改革舉措,要求消除義務教育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一體化改革發展,特別是提出了推進四個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的建設標準要統一,教師的編制標準要統一,生均經費基準定額要統一、基本裝備配置標準要統一,“兩免一補”政策城鄉全覆蓋,解決“鄉村弱、城鎮擠”這些突出的矛盾問題。國發〔2016〕40號文件出臺以後,教育部採取了一系列推進措施,去年12月在山東青島市召開了全國的統籌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現場推進會,並出臺了三個重要的配套文件:一是2016年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省以縣為單位要求制訂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按照這個文件的要求,各省都制定了相關的規劃,這是為了推動解決”城鎮擠”問題;二是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強控輟保學工作的通知,我們在部裏也專門召開過新聞發佈會。三是國辦剛剛印發的關於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以下簡稱”兩類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可以講控輟保學的文件,和這次下發的文件都是為了解決鄉村弱的問題。

第一,文件出臺背景

《指導意見》的出臺主要有三個方面背景:

一是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高度重視。大家都知道,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先導性地位,要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努力把我國基礎教育越辦越好。強調要針對突出問題,在合理規劃城鄉義務教育學校佈局建設、提高鄉村教育質量、穩定鄉村生源等方面推出務實管用辦法。李克強總理多次對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作出指示,要求在投入、師資、教學設施等方面予以保障,盡最大努力為孩子們創造公平的受教育的環境。

二是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上學需求。這兩類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的“神經末梢”,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發展來看,兩類學校在服務農村最困難群體、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截至2017年底,全國有農村小規模學校10.7萬所,其中小學2.7萬所,教學點8萬個,佔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這個比例佔比是比較高的,因為比較分散。在校生有384.7萬人,佔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雖然學生的數量不多,但是中央也是非常關心和重視的,體現了我們對每個孩子高度負責的精神。農村小學寄宿生有934.6萬人,佔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心農村群眾基本生活,脫貧攻堅戰略提出“兩不愁三保障”,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義務教育有保障,農村適齡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問題必須要解決好。

三是推動解決兩類學校面臨的困難問題。近年來,國家採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斷加強農村義務教育,兩類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但受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兩類學校仍是教育的短板,存在規劃佈局不合理、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師資保障不到位、校園文化建設相對滯後等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全面加強建設,提升育人質量。

總之,辦好兩類學校意義重大,既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要求,還是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舉措。為此,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基層調研、借鑒國際經驗、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指導意見》,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實施。

第二,文件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破解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切實解決兩類學校發展滯後問題,對全面加強兩類學校建設作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基本補齊兩類學校短板,進一步振興鄉村教育的總體目標,努力為鄉村學生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指導意見》有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了系統思維,要求在統籌佈局規劃、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師資建設、強化經費保障、提高辦學水平等方面全面加強,作了系統全面的部署,而不僅僅是突破某一個方面。二是突出了底線思維,要求優先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對兩類學校重點保障,補齊兩類學校辦學條件短板,特別是在教育經費投入、教師編制、崗位結構、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等方面向兩類學校傾斜。三是突出了精準思維,要求加強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立足省情、縣情、校情,從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來加強兩類學校建設。四是突出了問題導向,從基層學校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出發,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基本上一條政策表述對應解決一個實際問題。

《指導意見》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措施:

一是統籌佈局規劃。科學合理佈局學校是解決農村學生上學遠上學難問題的關鍵,也是對學校進行投入建設的基礎。《指導意見》強調學校佈局既要有利於為農村學生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方便兒童就近入學。要求各地準確把握佈局要求,科學制訂佈局規劃,在人口較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或與相鄰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設置低年級學段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中心學校,滿足本地學生寄宿學習需求。要求妥善處理撤並問題,學校撤並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並應有適當的過渡期,根據生源變化情況再做調整。

二是改善辦學條件。《指導意見》要求各省合理確定兩類學校基本辦學標準,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加快推進標準化建設,力爭2019年秋季開學前,各地兩類學校辦學條件達到本省份確定的基本辦學標準。同時強調,加強通往兩類學校的道路建設,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設施,確保學生上下學安全。

三是強化師資建設。辦好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指導意見》要求各省制定兩類學校教師編制具體核定標準和實施辦法,對小規模學校,按照生師比與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編制;對寄宿制學校,應根據教學、管理實際需要,適當增加編制。還要求各地制訂寄宿制學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務人員及衛生人員配備標準,滿足學校生活服務基本需要。要求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向兩類學校適當傾斜,落實鄉村教師各項津補貼政策。繼續加大艱苦邊遠地區鄉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力度。加強"一專多能"鄉村教師培養,加強鄉村教師培訓,發揮縣級教研機構作用,整體提升鄉村教師素質。

四是強化經費保障。要求切實落實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和對鄉鎮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中央財政繼續給予支持。探索將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所需資金從地方財政預算中統籌安排。完善小規模學校經費使用管理辦法,確保規定的公用經費足額用於小規模學校。

五是提高辦學水平。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同鄉鎮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實行中心學校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兩類學校獨特優勢,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實現兩類學校寬帶網絡全覆蓋。完善城鄉學校支教制度,廣泛開展對口幫扶活動。

六是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地落實政府責任,加強省級統籌,健全協調機制,及時解決兩類學校有關問題。要把辦好兩類學校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考核體系,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和完善兩類學校質量監測和督導評估機制,切實推動辦好農村義務教育。

第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指導意見》的出臺,為我們解決義務教育問題、補齊農村教育短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重要的契機,能否進一步振興農村教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出一份合格的農村教育答卷,這個文件的貫徹落實十分關鍵。

下一步,教育部將按照《指導意見》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佈局規劃,督促各地以縣單位制訂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劃,並按程序報省級人民政府備案。二是抓學校建設,督促各地完善兩類學校基本辦學標準,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教育部已經明確要求全面改薄資金向兩類學校建設傾斜,將督促各地加快建設進度,力爭2019年秋季開學前兩類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到省定標準。三是抓師資隊伍,督促各省出臺兩類學校教師編制的具體核定標準和實施辦法,制定寄宿制學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務人員及衛生人員配備標準,並抓好落實。四是抓學校管理,結合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的貫徹落實,宣傳各地學校管理典型經驗,加快推進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實行一體化辦學,加強師資、課程統籌管理,完善經費管理制度;引導寄宿制學校完善生活服務管理制度,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五是抓教學質量,研究制訂《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農村學校為重點,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加大信息化教學應用力度,加強教研隊伍建設和教學成果應用,完善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機制,提高教育質量。六是加強督導檢查,將兩類學校一併納入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和優質均衡督導評估認定,已通過基本均衡評估認定的縣區接受督導復查時應把兩類學校納入其中,就是把兩類學校作為基本均衡認定和優質均衡認定的重要內容。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續梅:感謝呂司長。這次國辦的文件,在實施層面就是這麼幾個關鍵詞,一個是佈局,一個是條件,再就是師資、資金和質量,我們這幾天看到新安縣的做法就是狠抓了這幾個關鍵點,初步顯現出了成效。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小而美,下一步就是小而優,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下面有請毛傑副廳長介紹河南省兩類學校建設的做法。

毛傑:尊敬續梅主任,呂玉剛司長,尊敬的嘉賓大家好!

下面我把河南省的教育的情況做一下介紹。

河南省義務教育學校數、在校生數均居全國第一,現有鄉村義務教育學校1.49萬所,佔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59.97%,鄉村學校在校生462.21萬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32.75%。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精準施策,2014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優化城鄉基礎教育資源配置解決城鎮基礎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的意見》,著力解決“城鎮擠”的問題;2016年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優化農村中小學校佈局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意見》,著力解決“鄉村弱”的問題。在加強兩類學校建設方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科學規劃,明確目標

在深入調研掌握鄉村學校現狀和有關需求的基礎上,我們省提出“十三五”期間,凡是無寄宿制小學或不能滿足寄宿需求的鄉鎮,至少改擴建或新建1-3所農村標準化的寄宿制學校,並科學制定了總體建設規劃、分年度實施方案和目標任務。各地參照2016年省政府出臺的《義務教育辦學標準》,逐校形成任務清單,並上報教育廳審核。根據核定的規劃,“十三五”期間,全省將改擴建或新建4700多所標準化農村寄宿制學校。2017年,已改擴建新建寄宿制學校600多所。2018年全省將改擴建或新建900所寄宿制學校,要求每個縣至少有一半的鄉鎮要完成改擴建或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學。目前,2018年任務清單已經以臺帳形式分解下達到每個縣(市、區)及具體學校,保證目標任務的如期完成。

第二,加大投入,整合資金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2017年開始,省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對完成改擴建或新建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進行獎補,2017年已獎補農村寄宿制小學330所。各地也採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如,洛陽市設立了專項資金,按照省、市1:1比例對縣(市、區)新建改擴建的農村寄宿制學校進行獎勵,同時對縣(市、區)新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按每所100萬元的標準進行獎補。信陽市平橋區把建設農村寄宿制小學作為每年全區的“一號民生工程”和“十件實事”來抓,從2014年起,每年由區財政投入1000萬元,新建或改建3所農村寄宿制小學。各地在不斷加大投入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和使用下撥的各級各類農村教育經費向兩類學校傾斜。2014年-2017年,全省集中“全面改薄”資金259.45億元,對農村薄弱學校規劃保留的兩類學校進行改造。

第三,綜合施策,提升質量

在抓好兩類學校硬體的同時,更加注重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升。一是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從2009年實施“特崗計劃”至今,累計投入專項經費64.3億元,招聘10.5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任教;2016年開始,針對農村小規模學校難以開齊課程的情況,累計招生4000名小學全科教師;打造“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聯動體系,提升鄉村教師整體素質;同時加快推進鄉村教師週轉房建設,提高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吸引優秀教師到兩類學校任教,努力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二是完善育人模式。按照要求能夠開足開齊課程,發揮小規模學校小班教學的優勢,突出因材施教。發揮學校文體設施、功能教室的作用,開展社團、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生活。三是貼心關愛學生。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全過程的管理,優先滿足他們的寄宿要求。為寄宿制學校配齊生活服務人員,保障學生生活,配好專兼職心理教師,加強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輔導,讓廣大學生學得入心、生活的開心、家長放心。

第四,明確責任,合力推進

各縣(市、區)成立以縣(市、區)長為組長、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教育行政部門將寄宿制學校建設納入目標考核,建立臺帳,明確每個項目的完成時限、責任人以及責任領導,建立健全完善的責任體系,確保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時間表順利推進。建立月報制度和約談制度。同時,抓好典型引領,2017年4月和12月,分別在信陽市和洛陽市召開座談會和現場推進會,總結推廣洛陽市、新安縣、信陽市平橋區等地經驗做法。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河南省兩類學校建設得到明顯加強,鄉村教育質量在不斷提升,有力地推動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

發言完畢,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續梅:感謝毛傑副廳長,河南省是義務教育大省,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學生數最多的省,我借用呂玉剛司長的一句話,河南省能夠做到的,其他的省份都應該能做到。剛才毛廳長講到的很多好的做法也供其他省份來借鑒,接下來請牛玉書局長介紹長治市關於寄宿制學校建設的做法!

牛玉書:長治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803所,在校生31萬人,其中農村寄宿制學校381所,在校生13萬人,佔比分別為47.5%和41.9%。

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始於2016年,主要做法有四點:

一是建機構、明職責。我市原有的標準化建設管理體制涉及多個科室,存在任務交叉、多頭管理等"碎片化"問題,對此,我們主動與編辦、人事部門溝通,整合重組基教科、財務科、裝備中心有關標準化建設的職能,組建市級學生服務管理中心,核定編制6名,專門負責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目前,市、縣兩級已全部健全專門管理機構,實現了定崗、定人、定責。

二是定標準、保質量。組織專門力量,對全市範圍內的農村寄宿制學校開展"地毯式"調研,排查問題六個方面共1036條,經過認真梳理和科學分類,我們啟動了廁所、飲水、洗浴、採暖、食堂、宿舍六方面標準化建設項目,出臺《長治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廁所、飲水、洗浴、採暖標準》,從建築佈局、設備設施、衛生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明確標準。配套出臺學校食堂管理辦法和食堂標準化管理手冊,確保了食堂配餐標準化、食品安全化、管理規範化、營養均衡化。出臺學校宿舍管理辦法和學生宿舍標準化管理手冊,從人員管理、衛生管理、事故預防及處理等方面對學校宿舍管理進行了細化,為寄宿制學校建設提供了依據和標準。

三是管準入、促規範。學校"兩員"自雇自管和食堂大宗食材採購門檻過低,是安全隱患最突出的環節。為此,我們堅持"不代替學校經營管理、但決不放鬆監督檢查"的原則,嚴格設定"兩個門檻"準入標準,聯合食藥監局和疾控中心等部門出臺《學校食堂服務人員及公寓管理人員準入制度》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招標推薦企業名單》。採用"筆試+技能測試+健康體檢+合格證準入"方式,招錄合格人員2143名,清退不合格人員738名。組織全市寄宿制學校"兩員"技能大比武36場次,採取"理論培訓+實踐操作+技能測評+頒發等級證書"方式,組織培訓86場次,培訓人員2881名,實現了人人持證上崗。市、縣兩級財政單列專項資金,按照等級標準發放薪酬。採用公開考察招標辦法,考察選定推薦食材企業40家;考察選定餐飲服務企業9家。開發學生服務電子管理平臺,將審核後的合格食材企業名錄、餐飲企業名錄和"兩員"名錄全部錄入平臺,實現了食材招標、企業準入和人員招聘的公開透明。

四是強監督、抓落實。堅持把監督檢查貫穿于標準化建設的全過程,採取建立問題清單和下達建設任務;進行縣級申報自查和市級抽查督查;組織經驗交流並現場觀摩推進;實施分項驗收與綜合認定;列入市政府目標考核並獎優罰劣的"五步工作法",有序推進了標準化建設。截至今年4月底,完成投資1.56億元,鋪開廁所、飲水、洗浴、採暖、食堂、宿舍工程1127項,完成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319所,實現了全市農村學校"水衝式"廁所全覆蓋、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宿舍"三線一溫馨"全覆蓋、洗浴"周周洗"全覆蓋、飲水"24小時開水"全覆蓋、採暖"水暖電暖"全覆蓋。

以上是我的簡要彙報,謝謝大家!

續梅:感謝牛局長,下面我們請曲曉光局長來介紹農安縣小規模學校建設的有關做法!

曲曉光:我彙報的題目是創建老百姓家門口小而美的溫馨學校。

農安縣共有學校335所,在校學生9.7萬人,農村中心學校76所,佔比22.69%;村級小學246所,佔比73.43%。創建溫馨村小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推行為村小輸血補鈣的傾斜政策

針對村小辦學條件差、留不住好老師等問題,縣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教育資源整合工作意見》,對村小實施十項傾斜政策,不斷提升村小師生的幸福指數:一是公用經費不足100人的按100人撥付;二是取暖費不按人頭,按使用面積撥付;三是鄉鎮一體化配置師資,實行鄉村教師輪崗制,新教師全部到村小任教;四是實行教師服務任期制,評選學科骨幹和骨幹教師,要有在村小2年以上教學經歷;五是路途遠的村小通勤教師中心、鄉鎮中心校統一免費接送;六是家不在本地的教師,學校統一建菜園、建食堂、建宿舍,讓村小的老師們吃上免費午餐,住上舒適的宿舍;七是幫助大齡單身的特崗教師找對象,年滿28周歲的單身特崗教師一地任教滿3年的,可申請調到物流較密集的鄉鎮任教;八是我們將國培、省培、縣培精準落戶到村小,讓村小教師直接接受優質教育資源;九是建立村小劃片研修機制,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外出考察學習,提高村小師資的專業水平;十是加大對村小考核力度,把村小納入到全縣統一測評和評價當中,實行捆綁評價,提高村小一體化管理水平。

第二,創建具有縣域特色的良性運行模式

制訂《農安縣創建溫馨村小指導意見》,本著"缺啥補啥"原則,把創建溫馨村小作為精準扶貧和幸福農安工程,構建"8+42"運行模式,聚焦8個溫馨要素,創建村小的溫馨校園,溫馨關懷,溫馨班級,溫馨課程、溫馨課堂,溫馨食堂、溫馨宿舍、溫馨菜園,兩年來我們創建56所溫馨村小,力爭3年時間將全縣50人以上的100所村小創建成小而美的溫馨村小。聚焦溫馨校園,啟動改擴建校舍、操場硬化、教育裝備、校園文化等創建項目,實現了"四室一庫一場地"的建設目標;創建溫馨班級,建立以十字桌、交互式一體機、班後活動櫃為支撐的班級文化;實施溫馨關懷,開展特殊群體 "三優先"活動;開發溫馨課程,構建鄉土化、校本化、特色化的村小三級課程體系;創建溫馨課堂,開展小班化教學,為每個學生確定適合的學法;創建溫馨菜園,村小種植土豆、辣椒、大蒜等蔬菜,滿足一年四季餐桌上的需求;創建溫馨食堂,讓師生吃上熱乎飯菜;創建溫馨宿舍,按照有電腦、有衣帽櫃、有床舖、有風扇的"四有"標準配備。兩年來,老百姓孩子不擠鄉鎮、也不擠縣城學校了,全縣有32所村小生源明顯回升,有28所村小教學質量超過中心校,有82名教師主動申請到村小任教。

第三,形成政府和社會合力共建的聯動機制

今年,長春市政府將創建溫馨村小推廣到全市,列為全市民生工程和扶貧工程,堅持重點打造和全面升溫相結合,力爭每個鄉鎮都建成溫馨村小。一是建立經費投入機制,市縣政府每年除基礎設施和裝備以外,每校投入10萬元,確保溫馨村小創建全覆蓋,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二是建立社會幫扶助學機制,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助學,讓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享受到社會的關懷,目前全縣各村小設施齊全,環境優雅,文化濃郁初步形成了師生舒心、家長安心、社會放心的喜人景象。

續梅:感謝曲曉光校長。這兩天在採訪中記者朋友也看到每所學校都有一些留守兒童,如何加強對留守兒童關愛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普遍面臨的一個問題。我們下面請毛光偉局長介紹一下竹山縣依託兩類學校加強留守兒童教育關愛的做法。

毛光偉:我彙報的題目是建好兩類學校 關愛留守兒童。

竹山縣47萬人口每年有近10萬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近萬名留守兒童。我縣不斷加強兩類學校建設,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溫馨家園。

第一,精準發力,努力建好兩類學校

一是加大投入,推進辦學條件標準化。竹山縣現有寄宿制學校73所,小規模學校80個,學生1.3萬人,佔全縣在校學生總數的42%。近年來先後實施"全面改薄"等400多個項目,投入資金4.38億元,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大為改善,食堂配備率達到100%。

二是整合資源,推進教育裝備現代化。近5年來,全縣整合多方資金近7000萬元投入教育裝備,實現了校校通寬帶、班班通電子白板、師生人人有終端,教學點數字教育設備和資源全覆蓋的目標。實施網校試點建設,有效解決了8個最邊遠教學點因缺師資不能開齊課、開好課的問題。

三是堅持標準,推進師資配備的均衡化。出臺《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工作的意見》、《教師下鄉支教管理辦法》,每年參與城鄉交流的校長教師超過總數的15%。近五年累計招聘教師1047人,全部安排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第二,提升質量,促進留守兒童全面成長

一是改進教學,讓留守兒童上好學。制定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辦法,實施質量動態監測新機制。建立教研協作區,實施教師走教、對口幫扶,定期送教送課到小規模學校。整體推進教學點網校建設,實現“專遞課堂”“同步課堂”,幫助小規模學校開齊開足課程,全縣中小學畢業班綜合素質評價連續三年進入全市第一方陣。

二是豐富活動,提升留守兒童心理品質。在全縣寄宿制學校設立"留守兒童之家",配備電腦、電話以及圖書等設施設備,為留守兒童與家長交流提供便利條件。設立心理諮詢室為留守兒童提供心理輔導。實施留守兒童"三結對""四優先"和"代理家長"制度,使關愛保護網絡覆蓋到家、監護到人、關愛到心。鄉村學校少年宮定期開展樂器、書法、棋藝等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生活。大力推進"相守計劃"公益項目,全縣15所項目學校通過開展手工類、文藝類等30多個項目,實現了留守兒童"學相守、玩相守、愛相守"。

三是德育為先,培養留守兒童家國情懷。深入挖掘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常態化開展"十星級"系列創建活動。聯合市博物館深入60多所學校,開展"文博知識進課堂"活動,宣講漢江水、武當山、汽車城等十堰歷史文化,激發留守兒童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依託鄉村學校少年宮、青少年校外實踐活動中心,開展研學實踐等活動,44名學生的發明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四是社會參與,共築留守兒童保障體系。竹山縣委、縣政府印發《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管理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關愛模式。政府有關部門聯合開展安全教育月、普法宣傳月等活動,2017年累計為農村學校舉辦講座40余場次,排查整改安全隱患300多處。支持民辦留守兒童託管中心標準化建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留守兒童免除託管費用。調動各類公益組織力量,推進希望家園、愛心書屋等公益項目,捐款200多萬元,建成學校圖書室10個,受助留守兒童1200余人。

謝謝大家!

續梅:感謝毛局長,最後我們就請鄔志輝教授,從專家的視角進行解讀和點評!

鄔志輝:尊敬的呂玉剛司長,續梅主任,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我們都知道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在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鄉村學校撤並和城鄉教育質量差距等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於鄉村學生"成規模""稀疏式"向城鎮流動,導致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出現了"城擠""鎮宿""鄉弱"的基本格局。面對鄉村小規模學校"蕭條""貧弱"狀況和鄉鎮寄宿制學生"心理""欺淩"等問題,如何對待對兩類學校考驗的是各級決策者的戰略思維、大局觀念和人民情懷。面對鄉村衰弱窘境,黨中央從戰略的高度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和"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就是落實中央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

當前,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根本上是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和農村教育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其中農村小規模學校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最短板”和"最薄弱環節",處在教育分層的底部和教育神經的末梢,是教育質量不均衡的"一個重災區"。2017年底,全國有農村小規模學校10.7萬所,集中在貧困程度較深、無力進城上學、處在社會後20%的弱勢人群家庭的子女,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核心目標人群,也是教育現代化最難啃的"硬骨頭"。同時,鄉鎮寄宿制學校問題也不容樂觀。2017年底我們農村小學寄宿生有934萬人,佔到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雖然寄宿制學校在師資隊伍、辦學條件、課程開設上要好于鄉村小規模學校,但是也面臨交通、食宿安全和學習、情感危機等一系列的挑戰,寄宿制學校在我看來也不能説是小規模學校"替代者"。同時,小規模學校如果辦不好也不能作為鄉村兒童上學的最佳解決方案。面對鄉村留守兒童和貧困兒童大量存在的現實,尊重農村家長就學選擇、全力打贏兩類學校建設攻堅戰,是新時代高度重視和努力辦學鄉村教育的戰略舉措。文件的出臺就是及時雨、雪中炭。

要全面落實文件精神,辦好公平優質的農村義務教育,必須確立三種思維:

首先,要堅持底線思維。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義務教育質量分層的最底層,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教育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堡壘,必須兜住底線,實施底部攻堅,加強兩類學校教育經費投入保障、補齊辦學條件短板、配齊配強鄉村教師、不斷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從兩類學校的現狀來看,農村學校佈局必須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不能只建寄宿制學校,也不能只建小規模學校。既然要建了,就要建好,就要把兩類學校的質量抓好。切實保障鄉村小學生特別是低年段學生就近入學,並在解決了學生上下學交通服務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前提下,適度發展鄉鎮寄宿制學校,確保配備床舖、食堂、飲用水、廁所、浴室等基本生活條件標準和開展共青團、少先隊活動及文體活動所必需的場地與設施條件,並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確保寄宿生身心健康發展。

第二點,要用好統籌思維。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從各種渠道匯聚資源傾斜支持農村教育發展。但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們國家各個部門都是按照“條條管理”的,但是到了鄉村就由“條條管理”向“塊塊管理”轉變。鄉村是中國社會的最基層,是上面“千條線”下面的那“一根針”,無論是鄉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還是鄉村教育自身發展,落實到鄉村就是一個整體,各類資源可以統籌安排,充分發揮各類資源的綜合效用。譬如可以將鄉村養老、醫療和教育服務整合起來,發展一支綜合性專業化的鄉村社工隊伍,形成使“老人需要兒童的表演和玩耍以頤養天年,兒童需要老人的關心和呵護以健康成長”的互補共生環境。再比如建立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聯盟,形成發展共同體,在共同體內部開展教師聯合教研、學生聯合競賽、圖書校際漂流、經驗共同分享等活動,共享發展成果,對於距離偏遠、交通不便的村小,還可以通過免費寬帶網絡建設推進鄉村教育、醫療、文化等等共享服務一體化建設。所以通過一體化的思維,才能讓我們形成更多共享資源,形成學校向社區開放、社區資源也向學校開放的共生環境。

再次,要學會優勢思維。鄉村小規模學校並不是一種”落後”的學校形態,它只不過是一種”獨特”的學校類型而已。小班教學、多科教學、複式教學在國際上也是一種重要的發展趨勢。我們要認識到,鄉村教育之於城市並非全為劣勢,而是有其獨特的優勢。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已經證明,質量最重要的是認知能力,所以學生的核心能力建設才是最關鍵的。現在我們要認識到鄉村並不都是劣勢,也具有自然的優勢,譬如鄉村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文化、鄉村的農業生産與社會生活、鄉村的生態環境與自治傳統等都可以成為教育資源。鄉村教育要讓鄉村的兒童和青少年認識家鄉特質和比較優勢,確立鄉村自信,紮下鄉土根脈。前一段我跟民進中央和全國政協去調研,發現很多鄉村兒童,不熟悉鄉村,不熱愛鄉村,也不認同家鄉。如果鄉村兒童不熟悉鄉村、不熱愛鄉村、也不認同家鄉,又難融入城市,或被城市接納,他就成為無根的一代和精神漂泊的一代人,很難找到認同。即使面對落後的鄉村面貌,學校也可以充分發揮在鄉村社會改造和鄉村全面振興中的作用,通過實施現代生活教育,在鄉村培育小公民和小鄉賢,把他學習的知識,用於改變家鄉面貌,使鄉村學校能成為“改造附近鄉村社會的中心”和“實施各項教學做的中心”(“中心小學”概念即由陶行知提出,其含義就是上述兩個中心)。當年陶行知説,中心小學要做兩個中心,一個是鄉村社會改造的中心,第二個要做教學做的中心,他説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有了行動才能夠學得好,真正地提高教學質量。現在我們的教學跟鄉村隔離了,跟大自然隔離了,變成孤立辦學的狀況,我們國家提出五大發展的理念,要在鄉村兒童心中播下經濟的、生態的、科學的、文化的、甚至是民主的種子,探索既現代又田園的鄉村教育。鄉村教育若能充分認清自身優勢並積極踐行生活教育,這樣的話,我們鄉村教育的質量提升可以期待,我們的創造型人才培養也可以期待。

今天兩類學校典型經驗的介紹,給我的感觸很深。河南和長治市注重從調研入手,解決鄉村教育問題,摸清鄉村教育的實際情況,做了大規模的調研,然後目標定位也很清楚,實事求是地開展寄宿制學校建設,確實鄉村學生有大量的寄宿需求,特別是留守兒童比較多的地區。後面兩個農安縣、竹山縣給我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我覺得農安辦的村小確實很溫馨,很暖心,十條建議,包括八個溫馨的標準,給我的感覺是真心的在解決農村教育發展中的關鍵的問題,包括青年教師結婚的問題,從百姓的角度出發,這個是很難得的。還有28個學校教學的質量比鄉鎮中心的學校的質量還要好。竹山縣政府重視、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做得很細緻、很深入,他們建立了民辦留守兒童的託管中心,利用社會機構專業化地開展關愛服務,同時利用鄉村少年宮、博物館等當地社會資源,實現社會共同參與關愛留守兒童。

四個典型發言都很好,我相信我們兩類學校一定能辦得更好,我們國家的教育現代化一定能夠如期的、同步的、全面的實現,謝謝各位!

人民日報記者:我想請問呂玉剛司長,我們知道鄉村小學的撤並一直有一些爭議,往往面臨著撤留兩難,根據最新出臺的政策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措施,堅決防止或者及時糾正因學校佈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甚至輟學的問題,謝謝!

呂玉剛:這個問題很關鍵,也是我們起草這個文件過程當中花心思最多、各方面爭議最大的一個問題,在這次的文件當中,第一個提出來就是抓好佈局規劃,因為我們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産生,有非常複雜的原因。一個是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農村人居分散,人口自然分散的佈局,這是一個歷史的原因。

第二個原因就是社會的原因,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推進,確實我們有一些農村的人口,加速了向城市的流動,這些流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可能不是正向的,所以也是需要引導的。

第三個就是教育自身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縣域內城鄉學校之間教育質量還是不平衡,這些年來我們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農村教育整體上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相對而言和城鎮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也是造成鄉村學生向城鎮流動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鄉村小規模學校增多的一個原因。怎麼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這次文件當中給予了高度的重視,總的從四個方面來把握這個問題。

第一,要把握一個原則,就是學校的佈局,既要有利於為農村學生提供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又要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方便孩子就近入學。核心講就是把又近又好這兩者結合好,我們過去希望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實現這個目標説一句實話不是那麼容易,但是我們必須圍繞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做好我們的工作,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既要防止過度撤並造成學生的過度集中,同時也要避免産生新的“空心校”,這是一對關係,要努力處理好,在佈局當中首先考慮這個原則的問題。

第二,要認真地實事求是地做出一個規劃來。這次的文件當中作了特別強調,過去我們也有規劃,這次明確要求對過去的學校佈局規劃進行完善,進行調整,按照這樣的原則要求,充分考慮本地人口分佈的情況,地理特徵,交通狀況,學生流動情況等這些方面因素,實事求是地制定一個專項佈局規劃。在這個佈局規劃當中,要做好兩個統籌,一個統籌是城鎮和鄉村學校佈局的統籌,另一個統籌是在鄉村三類學校的統籌:鄉村小規模的學校、鄉村完全小學、寄宿制學校,這三類學校要統籌好。做這個規劃,要求在人口比較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單獨設置,或者是與相鄰的村聯合設置完全小學;地處偏遠生源較少的地方,應設置低齡學段的小規模學校,在鄉鎮設置寄宿制的中心學校。

第三,要妥善的處理好撤並的問題。這次對撤並的問題,有嚴格的程序約束和目標要求,學校的撤並,要按照“科學評估、應有必留、先建後撤、積極穩妥”的原則從嚴掌握,學校的撤並原則上只針對生源極少的小規模學校,並且應該有適當的過渡期,不是説今年人少了今年就撤了,要看看後兩年,必須要有一個過渡期,考慮人口變化的情況,妥善慎重決策,視生源情況做必要的調整。

還要求履行撤並方案的制定、論證、公正的程序,特別強調切實做好學生安置的問題,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

第四,把握好底線要求,堅決防止因為學校佈局不合理導致學生上學困難而産生輟學,這樣才能妥善的做好撤並的工作。總結起來,處理撤並的問題就是要把握好原則、把握好對象、完善程序、把握底線要求。

我就給大家介紹這些!

續梅:謝謝。繼續提問。

南方都市報記者:你好,加強鄉村學校建設需要有資金支持,這兩天我們走下來也發現,河南的鄉村建設都挺好的,但是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毛廳長,在解決改造資金上中央和地方如何分工,河南具體是怎麼做的?

毛傑:感謝這位記者對河南教育的關心,確實非常得不容易,大家都知道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資金總量很大但生均經費很低,鄉村學校呈現今天的面貌,主要是得益於黨中央和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的重視,得益於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關心鄉村教育人士的關心、呼籲和支持,我省鄉村學校資金投入採取專項工程加長效機制的這樣一個模式,專項工程是解決當前的急需,採取“中央獎補、省級統籌、市縣實施”的辦法,長效機制是解決長遠,採用的按比例分擔。近年來實施的大的專項工程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是大家知道的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2009年汶川地震之後我們實施了中小學的校舍安全工程,我省用五年的時間,全省累計投入資金166億元,其中中央專項資金20億元,省及以下146億元。完成校舍改造面積2197萬平方米。集中重建了整體出現險情的D級危房、改造加固了局部出現險情的C級校舍,有效提高了鄉村校舍抗震防災能力。二是2014年開始實施的全面改薄工程。2014年-2017年,統籌259.45億元,其中投入改薄專項資金178.2億元,專項資金中中央資金119.4億元,省級資金20.4億元,市縣資金38.4億元。累計改造小學11459所、教學點2310個、初中2287所。這個工程正在實施,將使鄉村學校建設全面達到辦學條件要求。三是實施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3年以來,爭取中央統籌基建資金20億元,支持縣鎮以下初中新建學生食堂、學生宿舍等學生生活類校舍,支持未達標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實現校舍、場地標準化。四是省級實施的引導市縣加大鄉村學校建設的專項。如2015年起每年安排獎補資金5000萬元,支持實施城鎮教育資源擴充計劃;從2017年開始,省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進行獎補等。

另一方面,2006年開始,國務院自上而下建立了農村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安全保障長效機制,政策經歷了不斷完善的過程,當前主要內容是:支持農村地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維修改造、抗震加固、改擴建校舍還有附屬設施。按每平方米800元計算改造補助資金;改造補助資金由中央和省根據各縣(市、區)在校生人數、校舍生均面積和當年中央安排改造計劃等因素確定。所需資金由中央、省、縣(市)按照5:4:1比例分擔,2017年投入資金規模已達到33億元。

以上是當前鄉村學校建設投入的基本情況。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繼續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鄉村學校建設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傾斜的力度,使每一個鄉村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謝謝。

續梅:時間關係,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網記者:我想請問呂司長,這天我們採訪的學校當中,也都看到硬體和軟體都非常的好,硬體的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就會很快的實現,在教育教學軟體的方面,提高教育質量方面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謝謝!

呂玉剛:我們出臺這個文件最終的目標就是為了提高鄉村教育質量,把我們的孩子培養好,為了提高鄉村教育質量,這個文件也做出重要的部署。我想有幾條途徑,第一,就是發揮好中心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鄉鎮中心學校和同一個鄉鎮的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協同式發展、綜合性考評,實現鄉鎮中心學校校長負責制,將中心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的教師一併定崗、統籌使用、輪流任教,這樣就能切實解決我們鄉村學校教師的配置問題。還要求統一課程設置、教學安排、教研活動和教師管理。

第二,提高教師素質,從培養上,根據這兩類學校的實際情況,加強一專多能教師的培養;在待遇上,切實保障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文件特別強調要從當地公務員的實際收入水平出發,不能光算工資那一部分,要把全部的收入都納入測算。同時,讓鄉村教師享受該有的各項津補貼;從培訓上,加大國培計劃培訓的力度,重點加強鄉村兩類學校教師的培訓,切實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素質。

第三,完善育人模式,充分發揮兩類學校的優勢,加強綜合改革,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提高育人質量。

第四,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最近,我部在北京農展館舉辦了教育信息化的展示,我們要進一步推廣優秀的成果,為農村輸送更加優質的信息化教育資源,幫助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第五,推進對口支教,努力實現每一個鄉村學校都有一個城鎮學校對口幫扶,做到真幫實扶。我就給大家介紹這些,謝謝!

續梅:接下來我們教育部除了日常的新聞發佈會以外,最近還會圍繞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亂象,大學本科教學,營養餐等話題繼續組織“1+1”系列發佈採訪活動,也歡迎記者朋友們繼續參加。最後,再次感謝出席今天發佈會的各位嘉賓,感謝這幾天為採訪發佈活動提供了週到安排的河南省、洛陽市以及新安縣所有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也再一次感謝記者朋友們的大力支持。每路採訪結束之後,我們會把大家的報道成果集納成冊,也供全國各地學習和借鑒,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開到這裡,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