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守護數據安全:“我”的數據如何不讓“他”知道?

2018-05-28 16:3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貴陽5月28日電 題:守護數據安全:“我”的數據如何不讓“他”知道?

新華社記者駱飛 肖艷 李平

在街邊或商場的促銷活動上,促銷員隨地招攬顧客掃碼免費領取獎品的場景很常見。然而,當不少人還沉浸在免費領到一瓶礦泉水,甚至更廉價“禮品”中的喜悅時,殊不知這正是以“犧牲”自己的“數據隱私”為代價。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免費體檢”上,打著“健康保健”的名頭,遊走在城市小區的“健康諮詢顧問”們,只需你往電子秤上一站,把自己的相關信息輸入他們指定安裝的手機APP上,你就能獲得一份包括體重、身高、體脂率等個人身體數據在內的基礎體檢報告,而無形中自己的數據也被“套取”。

除此之外,還有網站註冊、電商購物、掃碼騎行、網絡導航等諸多生活場景中,隨著移動終端更廣泛的應用,個人數據信息都存在被直接或間接地“竊取”風險。

正在召開的“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産業博覽會”上,在討論數據安全時,國家密碼管理局副局長徐漢良指出,大數據安全事件危害巨大,不僅涉及大量公民隱私,侵犯公民合法權益,而且能左右輿論導向。

今年初,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同時,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規模達到5.31億,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增長迅速,達到5.27億。

不少專家認為,大數據時代,數據被視為新型資源。我國如此龐大的網民用戶固然是商家“爭搶”的對象,滋生出愈演愈烈地“竊取”用戶數據的行為。

通過對收集的用戶數據處理、分析和挖掘,企業能發現客戶的地域、類別、喜好、社交需求等個人信息,從而綜合判斷用戶的消費需求等以精準“推銷”産品,謀劃産業佈局。與此同時,相關的風險也隨之而來,包括非法收集、數據安全、非法利用等。

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收錄的安全漏洞中,關於聯網智慧設備安全漏洞多達2440個,同比增長118.4%,每日活躍的受控物聯網設備IP地址達2.7萬個,涉及的設備類型主要有家用路由器、網絡攝像頭、會議系統等。

上述數據表明網絡技術漏洞會加劇數據安全風險,同時數據間的非法流通和交易也威脅著社會穩定。如當前各類因數據洩露而出現的網絡詐騙等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極大的數據安全風波。

然而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很多人都沒意識到數據安全帶來的“威脅”,有的即便意識到也深感無法改變。“反正現在都沒什麼隱私可言,騷擾電話、匿名郵件太多了,只要自己用得方便,管他們怎麼弄。”面對手機裏各類APP,貴陽市民張振似乎並沒太擔心。

而警惕性強的市民劉女士説:“有時候使用很多智慧設備或APP時權責根本不對等,如果不按照對方規定的要求填寫信息,就無法使用,而且還存在很多‘霸王’條款,或者‘隱形套路’,在不經意間個人信息就被‘偷走了’,也不知道找誰評理”。

“我”的數據如何不讓“他”知道?這是當前需要政府、企業、個人等都必須高度重視並聯合解決的問題。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説,數據安全與個人利益切身相關,每個人都必須牢固樹立個人信息安全意識。而作為企業要加強技術研發,提高應對數據漏洞、網絡攻擊等技術能力,並規範企業管理,增強社會責任意識,不能直接用數據去謀利。同時,政府還應完善立法,細化政策引導各行業合理合規使用數據。

“一旦數據安全受到挑戰,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也會受到挑戰。”吳曉如説,因此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大家必須放棄一些眼前利益,共同守護個人及國家的數據安全。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