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專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

2018-06-16 11:15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 題: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專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

新華社記者 侯雪靜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今年中國確定主題為“防治土地荒漠化 助力脫貧攻堅戰”,倡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土地荒漠化防治,逐步改善沙區生態狀況,加快發展沙區綠色産業,實現治沙增綠和致富脫貧協調發展。

沙區既是全國的生態脆弱區,又是深度貧困地區,防沙治沙將怎樣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就相關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生態與經濟並重 治沙與治窮共贏

我國近35%的貧困縣,近30%的貧困人口分佈在西北沙區,沙區既是生態建設的主戰場,也是脫貧攻堅的重點難點地區,改善生態與發展經濟的任務都十分繁重。

“土地荒漠化與貧困相伴相生,互為因果。在長期的防沙治沙實踐中,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斷探索和不懈奮鬥,我們探索了一條生態與經濟並重、治沙與治窮共贏的防治荒漠化道路,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劉東生説。

根據統計,近10年,沙區農牧民收入每年以18.6%的速度增長,貧困人口從2010年5143萬人減少到2015年的1597萬人,貧困率由40.7%降到12.4%。

劉東生説,實現治沙與治窮共贏,必須採取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精準的行動。下一步,將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工程扶貧,大力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對適宜治理的區域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工程,著力增加林草植被,加快改善沙區生態狀況和人居環境。讓貧困戶通過參與工程建設,實現造林種草勞務扶貧,有效增加收入,實現精準脫貧,擴大生態護林員人數,幫助貧困人口實現沙地就業、家門口脫貧。

二是産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沙産業。目前沙區經濟林果業已達540萬公頃,年産幹鮮果品5360萬噸,佔全國年産量的40%,綠色沙産業已成為沙區農民致富的拳頭産業。今後將積極發展以中藥材、經濟林果等為重點的沙區特色種植業、沙漠旅遊業等綠色産業,構建企業帶大戶、大戶帶小戶、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

三是政策扶貧,加強金融創新扶貧,通過國家政策引導和開發性金融支持,重點解決荒漠化地區生態修復和産業發展資金困難,助力荒漠化地區扶貧攻堅。

四是科技扶貧,通過開展送科技下鄉、開展扶貧技能培訓等措施增強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

全面促進全球荒漠化土地治理

去年9月份,《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在中國召開,作為防沙治沙“尖子生”,中國奇跡引發世界關注,中國理念和方案正在推動世界防治荒漠化進程。

“通過舉辦締約方大會,傳播了中國防治荒漠化經驗,宣傳了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劉東生表示,要以締約方大會為契機,繼續深入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主張,分享中國經驗。

劉東生説,今年4月我國第一次擔任聯合國可持續發展領域環境公約的主席國,主持公約主席團會議並引導公約將《2018-2030新戰略》中科技交流、履約審查等措施落地。另外,促進南南合作,推動5個國家10個項目落地,輸出中國治沙技術;加強援外培訓和研修100余人,傳授和分享中國治沙經驗;推動“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機制框架下的交流互訪和項目合作,實現共商共贏。

“我們將繼續秉承締約方大會‘攜手防治荒漠、共謀人類福祉’的主題,努力推動中國荒漠化防治經驗‘走出去’,在世界更多有荒漠化危害亟待治理的國家和地區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劉東生説。

沙區將是國土綠化主戰場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按照林業‘十三五’規劃,我國尚有3958萬公頃的宜林地,其中67%在華北、西北乾旱、半乾旱區,亟待造林綠化,沙區將是下一步國土綠化的主戰場和主攻方向、重點和難點,當然也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劉東生説。

劉東生説,下一步在沙區推進國土綠化工作,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修復為主的方針,堅持因地制宜、尊重科學,著力構建沙區生態安全屏障。

“我們下一步將開展沙區生態保護行動和沙化土地修復行動,全面推進荒漠化石漠化綜合治理;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建立沙區天然植被保護制度,逐步把重點沙區的天然植被全部保護起來;加強京津風沙源、石漠化綜合治理、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建設等工程建設,強化質量管理;結合國家戰略實施,謀劃實施鄉村精準治沙屏障工程和‘一帶一路’防治荒漠化示範工程。”劉東生説。

劉東生表示,必須牢牢把握利益驅動的發展機制。根據沙區實際,積極探索既符合市場規律、又符合我國沙區實際、還能有效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積極性的體制機制,研究制定荒漠化防治的相關補償政策。通過完善政策,創新體制,活化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防沙治沙。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