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索非亞大學教授:“16+1”合作是共贏的多邊發展平臺 將惠及各國人民

2018-07-05 10:37 來源: 國際在線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應保加利亞總理鮑裏索夫、德國總理默克爾邀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於7月5日至10日對保加利亞進行正式訪問並出席在索非亞舉行的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赴德國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此訪對保持中保、中德以及中國-中東歐國家關係良好發展勢頭、推動“16+1合作”走向深入具有重要意義。索非亞大學是保加利亞最高學府,近日記者採訪了索非亞大學的教授專家、老師及留學生等人士。受訪者對“16+1”合作及中保關係等給與積極評價並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自2011年6月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辦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2012年4月在波蘭華沙舉辦首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以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即“16+1”合作機制日益完善、影響日益廣泛、成果也日漸凸顯。索非亞大學政治經濟及亞洲事務教授納科·斯蒂芬諾夫表示,“16+1”合作是共贏的多邊發展平臺,“‘16+1’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尤其是對中東歐國家來説。它是一個多邊互惠共贏的機制。它不僅僅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從發展的角度來説它將惠及所有中東歐國家以及中國的人民。”

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經貿關係存在互補優勢。大多數中東歐國家農業發達,不少中東歐特色優質産品,如肉製品、乳製品、葡萄酒、水果等已進入中國市場。2017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額68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5.9%。2018年1—5月,雙方貿易額313億美元,增長24.2%。同時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一些互聯互通項目也急需來自中國的資金和技術的支持。目前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已經開工建設,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過8500列,中國與波蘭、捷克、匈牙利、塞爾維亞實現直航,一批互聯互通重大項目正陸續建成。陳大鵬是索非亞大學的一名在讀研究生,幾年來他親身感受到中保之間合作日益增多,“保加利亞的紅酒、玫瑰都是很有名的,據我所知最近就有一些中國商人在保加利亞尋找紅酒酒莊,希望可以合作代工生産紅酒。另外保國的基礎設施較為陳舊,比如公路、鐵路、地鐵,許多都需要更新換代。因此中國在這方面與其合作的潛力也很大。”

納科·斯蒂芬諾夫表示,保加利亞是世界上第二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兩國一直保持良好的關係。他希望在“16+1”合作框架下,雙方不僅在經濟領域加深合作,在其它如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也不斷加強交流與合作,“中國和保加利亞擁有傳統的友好關係,在政策的支持下比如‘一帶一路’倡議,雙方的合作將具有更多的可能。比如在科技、文化、以及被稱作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軟體工程和生物技術。第7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將在索非亞舉行,我希望這次會晤能促進更多領域的發展與合作,尤其是在科技和文化領域。相信未來會結出豐碩的成果。”

事實上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已經越來越密切。到中東歐國家的中國留學生日漸增多,近些年也興起一股漢語熱,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中國一些文學作品,如《紅樓夢》、莫言的小説等也被翻譯成保加利亞語出版發行。曹相東是索非亞大學孔子學院的老師,他説:“以我的切身感受來説,孔子學院週末的成人班也開展地如火如荼。漢語學習似乎突破了年齡的限制,很多成人班成員都是事業有成的老闆,或者正在尋求機會的年輕人。不止把漢語學習局限于課堂,他們更多是想把漢語當做橋梁,在中國包括在中保之間尋求機會。所以我感覺近年來保加利亞人對學習漢語的熱情確實在逐步提升。”

“16+1”合作機制不僅給各國帶來經濟上的發展與實惠,愈加豐富的人文交流也使得中國和中東歐國家人民之間的感情不斷加深,這些國家的人民也越來越了解中國,並且極大提升了中國的影響力和華人華僑的自信心。目前就讀索非亞大學法律專業大三的學生劉瀟洋中學時期就來到保加利亞,他説:“保加利亞人民對華人華僑十分友好和親切,他們展現出想與我們進一步深化關係的願望,這樣雙方可以實現共贏。作為大國國民,我也十分為祖國今天的繁榮與強盛而自豪,這讓身在海外的我能夠始終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幸福。”(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中東歐記者 時光)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