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境外媒體:李克強訪德為中歐合作添動力

2018-07-10 23:21 來源: 參考消息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境外媒體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日下午抵達柏林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並表示中德要加強合作,維護自由貿易。

維護自由貿易多邊主義

據路透社7月9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在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共同會見記者時説,中德兩國都致力於多邊主義和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秩序。

報道稱,兩國政府當天舉行會議並簽署了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默克爾在會後還對中國繼續向外國投資開放市場表示讚賞,她説,兩國都希望維持世界貿易組織規則體系。

針對很多歐洲官員擔心的中國企業在歐洲投資比歐洲企業在華投資更容易的問題,她補充説:“我們還討論了市場準入問題——你也可以稱之為互惠。”

另據台灣東森新聞網7月9日報道,據了解,李克強是在結束對保加利亞的正式訪問並出席第七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抵達柏林的。

李克強表示,中德各自新一屆政府組成不到半年,兩國總理就實現互訪,充分反映出中德之間的良好關係和加強合作的共同願望,政府磋商機制是目前中德之間級別最高、規模最大、涉及領域最廣的一個對話交流平臺,在統籌推進中德各領域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李克強指出,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中德兩國新一屆政府各部門首次全面對接,要凝聚共識,深化合作,共謀發展,“我們應站在新的起點上共商中德未來各領域全方位合作大計,為兩國和兩國人民謀福祉,為促進中歐合作添動力,為維護自由貿易、多邊主義和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作貢獻”。

訪德期間,李克強同默克爾舉行了會談、共同會見記者,還會見了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

此外據《香港經濟日報》網站7月9日報道,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由保加利亞轉抵德國訪問,表示中德要加強合作,維護自由貿易。

李克強訪德前在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發表題為《做引領開放與創新合作的好夥伴》的署名文章並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加劇的複雜形勢,中國和德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有責任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一個和平穩定、開放合作的世界。

中德合作需求大幅增加

據德國《新德意志報》網站7月9日刊文稱,德國總理默克爾9日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的會面是2011年首次舉行中德政府磋商以來最重要的一次磋商:在默克爾對中國進行第11次訪問六周後,兩國的部長們將在默克爾和李克強的領導下為今後幾年的進一步合作確定基礎。

文章稱,在2017年9月德國舉行大選、2018年春天德國政府才艱難組閣以及當前德國政府陷入持續危機後,雙方對於盡可能廣泛地進行協調和相互理解的需求大幅增加。這種興趣也受到兩國和歐盟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之間不斷升級的貿易衝突的推動。

文章稱,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領導人在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中將比以往更加明確地追求從實質上支持2014年達成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核心仍然是經濟關係。在這方面,中國從2016年起就成為德國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歐盟則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

文章表示,政治上複雜且在所有主要領域變得越來越詳細的談判議題得到了80個政府高層對話論壇的支持。北京的代表強調,這些談判也是為了讓兩國關係在塑造中歐關係中發揮“示範作用”,讓兩國為在全球塑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推動作用,並擴大作為超越意識形態的雙贏發展的兩國合作。

文章指出,在中共十九大開啟的“新時代”裏,中國致力於建立政治信任、深化戰略合作、加強文化交流並加強國際協調。中國將在創新發展方向上和德國聯絡起來,關鍵點是數字化、人工智慧和電動汽車。

另據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7月8日報道,2017年,中國連續第二年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1866億歐元。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德國的第二大和第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荷蘭和美國。

報道稱,李克強承諾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他在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德國工商總會副總幹事福爾克爾·特賴爾説:“在對美關係日趨艱難後,另一個經濟巨人中國無疑變得對我們更重要。”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業務負責人烏茨·蒂爾曼説:“中國有雄心從世界工廠躍升為創新經濟領域的全球技術領袖,”相應地,中國也應“肩負起對世界貿易秩序的更大責任”。

德國化學工業協會呼籲將貿易衝突激化導致的艱難形勢作為機遇。蒂爾曼説:“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將發出擁護自由貿易的深遠信號。”

德媒建議歐盟學習中國

德國《明鏡》週刊網站7月8日刊文稱,11日特朗普將飛抵布魯塞爾,出席北約峰會。他已在事先發給其他成員國領導人的信中措辭強硬地表明了態度:必須大幅提高防務開支。幾天后,他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赫爾辛基會晤。特朗普可能會借機質疑美國向歐洲提供的援助擔保,就像他在競選總統期間宣佈的那樣。

文章稱,我們是這一時代轉折的見證者,西方無法再以過去的形式生存,四週前加拿大七國集團峰會上爆發的爭吵清晰地暴露出了這種扭曲,現在觸及了問題的實質。然而,彼此爭吵、脆弱的歐洲對此並無準備——不管是在政治、軍事還是經濟上。

文章表示,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正在加速,7月6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實施的懲罰性關稅措施開始生效,北京立即以對等措施予以回應。德國企業也受到牽連,比如在美國生産汽車然後出口至中國的戴姆勒和寶馬。文章稱,這場貿易戰只有輸家:中國消費者不得不承受更高價格、銷量減少將導致美國勞動者丟掉工作、德國企業利潤下滑——一場荒謬的鬧劇。

文章稱,全球貿易秩序正在瓦解——這一體系正是歐盟,特別是德國,幾十年來所依靠的。為避免相互對抗的貿易戰,新聯盟正在形成,在亞洲,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其他好幾個國家都在爭取深化貿易協議。

文章表示,與此同時,中國正靠近歐盟,希望以協議形式確定深化合作。中歐在很多方面利益相同:雙方均大規模參與世界貿易,均認為應保持經濟交流。歐盟,特別是德國,仍可以從中國身上學到一些東西。

文章指出,中國的宏觀經濟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四點:漲工資,特別是針對低收入者;通過財政撥款扶持較貧困地區發展;升值貨幣;放寬信貸條件,提振本土投資。較貧困地區進一步追趕東部富裕地區,提高工資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社會局面。

文章表示,德國從中國道路中可以學習以下幾點:

需要提高工資靈活性,也包括漲工資的靈活性——特別是在貿易順差很高的國家,比如德國和荷蘭;

通過歐元區中央預算投資的形式扶持落後地區發展,從而抵消經濟強大中心和疲軟邊緣之間的離心力;

升值歐元有助於平衡經常項目收支;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形成新貿易夥伴網絡的龐大基礎設施項目,也可作為歐盟的榜樣,比如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夥伴關係,或許也能附帶減輕來自那裏的移民壓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韓昊辰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