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供給側改革護航經濟行穩致遠

2018-07-25 08:55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上半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密不可分。數據顯示,“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保持經濟增長、推動結構調整、加快動能轉換、提高質量效益發揮了重要作用。專家表示,面對日益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還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

升級版“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

今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在此前基礎上推出“升級版”,成效明顯。

結構性去産能不停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嚴鵬程介紹,上半年煤炭方面在堅決處置“僵屍企業”同時,適當提高了南方地區煤礦産能退出標準;鋼鐵領域始終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嚴禁新增産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産能的重新復産,防止産能“邊減邊增”。目前煤炭市場總體平衡,鋼材價格運行在合理區間。上半年,全國工業産能利用率為76.7%,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去庫存見到實效。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4.7%,比2015年末減少了40%之多,其中三四線城市商品住宅去庫存步伐明顯加快。

去杠桿穩步推進。市場化債轉股開局良好,到6月底,簽約金額達到了17220億元,到位資金3469億元,涉及109傢具有發展前景的高負債優質企業。從已簽約的項目看,銀行及所屬實施機構簽約的項目佔比超過了80%,資金到位佔比也超過了70%。企業負債率持續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為56.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率為65%,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

降成本多點發力。今年上半年,一般工商業電價繼續下調,物流成本也進入持續下降通道。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9元,同比減少0.31元。

短板領域投資快速增長。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5.4%,分別快於全部投資29.4和9.4個百分點;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6%和8.7%,均快於整體工業增速。

供給側改革為發展騰出新空間

專家認為,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的突出問題有總量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更為突出。持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當程度上保證了中國經濟穩步增長並邁向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矛盾:一方面生産成本上升,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土地、能源等要素價格上漲,生態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另一方面,産業升級緩慢,過剩産能累積,需求外溢嚴重。”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校長(副院長)王東京表示,從需求側擴大內需雖能實現總量平衡,卻解決不了結構性矛盾。而從供給側推進改革,可以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陳彥斌教授表示,以“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為主要抓手的供給側改革已持續推行近3年。跳出上半年,回看近3年,對供給側改革的成效會有更深的體會。例如“去産能”,僅2016年和2017年就累計清理煤炭産能超過4.4億噸,清理鋼鐵産能超過1.15億噸,都超額完成任務,今年上半年在煤價鋼價有所回升的背景下繼續緊盯,保證了成果。再比如“降成本”,近3年每年都出臺大量針對性強的措施為企業減負,讓企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變化。而這一項項任務的推進,減少了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為經濟發展騰出新空間,帶動了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同時讓企業輕裝上陣,給經濟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不過,陳彥斌同時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面臨以下困難和問題:一是去杠桿雖然長期來看有助於實現高質量發展,但是短期內給經濟帶來了一定衝擊,可能會有阻力。二是地方政府推進去杠桿、降成本(減稅降費)會導致財政收入減少,由此使得財政收支矛盾愈發突出。三是仍有不少短板亟待補齊和完善。例如,中國在不少領域的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高質量産品的供給仍然相對不足,在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仍然偏少等。

從供給側擴大內需應對挑戰

當前如何應對中美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對中國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專家普遍認為,仍然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擴大內需,讓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

“受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外需增長放緩,上半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的貢獻率為-9.9%,因此,擴大內需對於保持經濟平穩增長至關重要。”陳彥斌説。他強調,擴大內需不能重走大規模刺激的老路,而要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

王東京表示,從供給側擴大內需,當前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落實“三去一降一補”,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用更有效的供給滿足需求,推動企業提高競爭力,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同時把目前存在的“海淘”“代購”等消費者需求引到國內。

陳彥斌分析,就消費而言,既要增加民生産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滿足居民潛在的高品質消費需求,又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補齊民生短板,提升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意願。就投資而言,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破解中小企業長期存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減輕企業的稅負感;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增強民間投資的信心。他認為,未來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包括:加快構建房地産長效機制,促進房價平穩增長並且解決不同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繼續加大減稅降費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為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穩步推進“結構性去杠桿”,著力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儘快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提高資本和人力資本的質量,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記者 趙鵬飛)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