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利民之事 絲發必興
——寧夏奮進60年巡禮之民生保障篇

2018-08-23 15:1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銀川8月23日電 題:利民之事 絲發必興——寧夏奮進60年巡禮之民生保障篇

新華社記者曹健、楊穩璽

收入顯著提高、就業更加充分、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社會保障逐步健全、教育事業全面進步……60年來,寧夏民生福祉發生歷史性變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利民之事,絲發必興”的態度,持之以恒補齊民生短板,寧夏各族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

政策加碼,讓“終身話題”多些暖心事

在眾多民生事項中,教育和醫療歷來是熱門話題。為提高群眾獲得感,寧夏在教育、醫療保障方面不斷出臺政策、加大投入,讓“終身話題”多些暖心事、少些煩心事。

上高中以來,石嘴山市惠農區廟臺鄉的王宇婷不僅免交學費和住宿費,每學期還能拿到1000元助學金。她説:“我父母身體不好,家裏一年收入不到1萬元。助學金讓我再也不用在書店蹭書看了,可以買回來仔細品讀。”

“從以前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到現在讓每個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寧夏教育已基本實現從‘讓孩子有學上’到‘讓孩子上好學’的轉變。”在教育界耕耘數十年,曾獲石嘴山市名校長榮譽稱號的馬新民深有感觸。

實現這一轉變,與持續的政策推動密不可分。寧夏在西部省區率先實現“兩基”攻堅目標任務;先後啟動薄弱學校改造、優質教育擴面等;健全進城務工隨遷子女、殘疾兒童就學保障機制……針對難點、痛點新政頻出,寧夏基礎教育“碩果漸滿枝”“桃李更芬芳”態勢形成。

寧夏各級各類教育也邁上新臺階。寧夏大學成為部區合建高校,職業教育與東部省份實現對口協作全覆蓋,到2020年每個縣、市、區至少有1所老年大學。

寧夏醫療領域同樣有不少暖心事。既有獲批建設“互聯網+醫療健康”示範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等“大手筆”,也有為所有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為7.8萬兒童免費發放營養包之類的“民生瑣事”。

截至2017年,寧夏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272個、衛生技術人員49714人,分別是1958年的5.2倍、4.6倍,守護民眾健康能力明顯增強。

精準施策,讓百姓憧憬成現實

“我做夢都夢不到住上這麼好的房子!”看著面前三間近90平方米的青磚紅瓦房,石嘴山市平羅縣渠口鄉分水閘村52歲的村民李潤子眼眶泛紅,“過去住土坯房,颳風下雨時屋子潮得沒法待,就盼能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

得益於農村危窯危房改造工程,李潤子實現了安居夢。2017年15000元的補助款直接打到了她的銀行卡上。她感嘆説:“這筆錢對我來説不是個小數字,老伴去世後,我操持7畝地每年掙不到3000元。”

僅在圓百姓安居夢方面,自2009年以來,寧夏累計完成農村危窯危房改造42.7萬戶,直接受益群眾達140多萬人;截至2017年底,寧夏改造棚戶區住房39.08萬套,組織分配入住公租房(含廉租房)17.49萬套。

在有“苦瘠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脫貧致富無疑是諸多貧困群眾的共同夢想。始於1983年的寧夏扶貧開發,主要經歷了“三西”農業建設、“雙百”扶貧、千村扶貧、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五個階段。

持續不斷的政策“組合拳”、持之以恒的“繡花功”,到2017年底,寧夏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01.5萬人下降到23.8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5.5%下降到6%,近80萬貧困群眾告別苦瘠,得圓脫貧夢,開啟致富路。

一個不少,讓老弱婦孺共享發展成果

2016年,中衛市沙坡頭區鎮羅鎮凱歌村74歲老漢張聚財的生活,因村裏老飯桌的開辦而轉變。他説:“我現在每天中午來這吃飯,一頓不超過10元錢,飯後和老朋友們下下棋、打打牌,日子也不難熬了。”

“全區已開設老飯桌434家,這只是眾多養老基礎服務之一。”自治區民政廳福利處處長楊超説,目前寧夏已基本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老年人的服務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

讓弱勢群體共享發展成果,是民生工程的應有之義。在幼有所育方面,寧夏實施了為在園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適齡兒童免除保教費、補助伙食費的“一免一補”政策,建設“兒童之家”等;在弱有所扶方面,寧夏實施了將困難群體納入基本養老保險政府代繳費範圍、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政策。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寧夏正通過謀劃好一件件民生實事,實施好一項項民生工程,落實好一個個民生細節,不斷朝著提供更好教育、更穩定工作、更滿意收入、更可靠社會保障、更高水平醫療衛生條件、更舒適居住條件、更優美環境的目標努力奮進。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