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聞辦就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經貿工作有關情況舉行吹風會

2018-08-28 12:28 來源: 中國網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務院新聞辦于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吹風會,請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介紹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經貿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經貿工作有關情況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國新辦新聞發言人 胡凱紅】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的吹風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即將舉行,今天我們很高興請來了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經貿工作方面的有關情況,並就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回答提問。下面先請錢部長做介紹。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介紹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經貿工作有關情況 中國網 倫曉璇 攝

【商務部副部長 錢克明】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吹風會,與各位進行交流。首先借此機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商務部,對中非經貿合作,對中非合作論壇的關注和支持。

2015年12月,習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倡議實施中非“十大合作計劃”,其中經貿舉措在“十大合作計劃”中佔有相當權重,也是兩年多來我們開展對非經貿工作的主線。約堡峰會後,中方秉持真實親誠理念和正確義利觀,在第一時間啟動落實工作,同非洲國家逐一對接,共同推進。截至目前,“十大合作計劃”經貿舉措全面落實完畢,有的甚至超額完成,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中國已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2017年中非貿易額達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今年1-6月,中非貿易額達9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中國近三年對非洲年均直接投資保持在30億美元左右。中非雙方加強産業對接,不少重點投資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在製造業、金融、旅遊、航空等領域的合作也取得新突破。

“十大合作計劃”全面落實,在幫助非洲國家減少貧困和改善民生,加快工業化、推進非洲一體化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為非洲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據初步統計,“十大合作計劃”實施以來,中國企業在非洲已建成和在建的項目,將幫助非洲新增約3萬公里的公路里程、8500萬噸/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過900萬噸/日的清潔用水處理能力、近2萬兆瓦的發電能力和3萬多公里的輸變電線路,為非洲國家創造近90萬個就業崗位。中方在非洲實施了20多個區域職業教育中心和能力建設學院項目,截至2018年底將在非洲本地為非方培訓超過20萬各類職業技術人才,在華培訓超過4萬名非方官員和技術人員。中國還為非洲國家在農業、減貧、公共衛生、貿易投資便利化等領域實施了數百個項目,派遣醫療隊員1500人次,診治患者約46萬人次。

“十大合作計劃”落實獲得廣泛好評。非洲國家領導人均給予高度讚賞。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表示,對“中非十大合作計劃”落實行動非常滿意。幾內亞總統孔戴表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與非洲想要做的事情是完全契合的,將改變非洲。這樣的評價很多,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我想強調的是,2016年以來,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全球貿易投資不振、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蕩,“十大合作計劃”落實超出預期,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中非經貿合作的韌性和潛力,也彰顯了中國重信守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在“十大合作計劃”的落實過程中,中國産品、技術、服務和標準加快走進非洲,中國企業的國際經營能力不斷提升,人民幣在非洲加快國際化步伐,這些成果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國自身的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中國發展好了,非洲發展會更順;非洲發展順了,中國發展會更好。

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們,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暨第七屆部長級會議召開在即。這是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的第三屆峰會,也是論壇歷史上首次連續兩屆舉辦峰會,充分彰顯了中非雙方的高度重視和中非關係發展的高水平。目前峰會各項籌備工作正全面有序推進。

相信,北京峰會的召開,將進一步凝聚中非戰略共識,深化中非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引領中非合作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邁進,為新時代中非關係發展匯集更加強勁的動力,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積極作用。

謝謝大家!

【胡凱紅】

謝謝錢部長,下面請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很多非洲國家都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滿熱情,請問中非雙方如何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一步深化經貿合作?謝謝。

【錢克明】

這個問題很好,昨天在這兒也舉辦了“一帶一路”的新聞發佈會,“一帶一路”倡議是根植于絲綢之路歷史的土壤,重點面向歐亞非大陸,同時也面向所有朋友開放,旨在實現各國互利共贏、共享發展。非洲是“一帶一路”的自然和歷史延伸,中方也歡迎非洲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非雙方共同繁榮發展,打造更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大家知道,非洲目前已經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工業化作為發展戰略的一個核心部分,而且從今年以來,非洲的一體化速度加快,有三個標誌:一是非洲大陸的自由貿易區建設。整個非洲大陸正在推進自由貿易區的建設,而且今年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幾十個國家已經簽訂了協議,要推進自由貿易區。二是非洲單一航空運輸市場。大家如果去非洲會知道,現在非常不方便,要轉好幾次,經常要從歐洲轉,明明兩個國家之間非常近,但是得飛到歐洲以後再飛過去,兩個國家之間不能直接通航。現在非盟和非洲各個國家在推動非洲單一航空運輸市場建設。三是非洲的人員和商品自由流動。一個超過12億人的大陸,經濟增長前景非常看好,如果在這三個方面有突破的話,今後非洲的增長潛力將會充分釋放出來。

無論是剛才我説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業化還是三個一體化的旗艦項目,都和“一帶一路”五通是高度契合的,可以説,在發展戰略層面,“一帶一路”和非洲未來發展的戰略是高度契合的。這是我們雙方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契合點,也是一個前提。其次,非洲國家對“一帶一路”非常積極,因為我跑非洲多,每到一個國家去,總統、總理、部長們都提出希望建設“一帶一路”。

這次峰會也把“一帶一路”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中非雙方共建“一帶一路”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納入進去,而且我們下一步的對非合作舉措中把互聯互通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

【路透社記者】

近幾年對非洲債務問題的爭論升溫了,美方一些官員對中國在非洲的經濟合作和投資,特別是貸款,貼了債務陷阱外交的標簽,雖然非洲的平均的主權債務佔比GDP水平不是特別高,但是有一些個別國家是很高的,達到70%、80%左右。也有一些國家的債務是來自中國的貸款,中國對這樣的評論有什麼回應?

【錢克明】

謝謝你的問題,有很多媒體朋友對債務問題比較關心。首先我想強調,債務問題是一個老問題,非洲債務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七八十年代文獻中大量是這樣的問題。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後,全球大宗産品價格下跌,非洲國家很多是資源性的國家,大宗産品包括石油、礦産價格下跌,給非洲國家的發展帶來很多問題,包括外匯的收入減少,因為出口的産品價格下跌了。現在有一點恢復,石油高峰期是150美元一桶,低谷的時候30、20多美元,現在逐漸恢復到70多美元。還有一些大宗的礦産價格有一定的恢復,但是恢復的不多,這是全球經濟的大背景。既有歷史問題,也有現實問題,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資金是任何經濟發展一個很重要的要素,搞基礎設施建設,搞經濟建設,資金是一個寶貴的資源,是一個稀缺的資源。

第三,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絕大部分形成了基礎設施,對今後的經濟增長將有重大的作用,是有價值的資産。此外,在債務問題上,中國在非洲的債務並不算最多的,總體來看,根據我們掌握的數據,大部分債務的負擔,不一定是中國造成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在選擇項目時要多選擇一些經濟效益好、能創造就業、創造稅收、創造出口的項目。

下一步,未來的合作中我們也和非洲國家共同商量,促進債務可持續發展。總之我想強調一點,中國將堅定不移地支持非洲的發展,包括提供資金,同時我們要把資金的重點放在更加可持續、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經濟效益好的項目上。

【光明日報記者】

剛才錢部長提到資金是寶貴的資源,而且非洲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新興投資目的地。請錢部長介紹一下中國對非洲投資的特點,謝謝。

【錢克明】

這幾年中國對非投資快速增長,非洲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一個新興目的地,總體看有幾方面的特點:

一是投資規模迅速擴大。近年來,中非投資合作發展非常快,2017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流量是31億美元,是2003年的將近40倍,增長非常快。當然我們的基數還不高,但是增長速度非常快。截止到2017年底,中國對非各類投資存量超過了1000億美元,幾乎遍佈非洲每一個國家。

二是投資形式更加豐富。從領域上看,中國對非投資行業逐步拓寬,涉及到建築、採礦、製造、科技、地質勘察、房地産、金融、批發零售和農業等領域。從投資方式上,除了獨資的、合資的以外,還有參股的、並購的,除了國有企業以外,這幾年民營企業對非投資也快速增長,而且逐漸成為對非投資的生力軍。

三是支持手段不斷完善。中方一直鼓勵中國企業對非去投資,幫助非洲發展工業化,創造就業。目前有優惠性質的貸款,有中非發展基金,有中非産能合作基金,還有專門為非洲中小企業設立的非洲中小企業專項貸款,比如中非發展基金已經累計對非洲36個國家的91個項目決策投資了46億美元,我們測算了一下,可以帶動中國對非投資超過220億美元,覆蓋了農業、民生、基礎設施、礦産資源、金融領域。

四是投資實現互利共贏。一方面,中國企業到非洲去投資,幫助非洲國家創造就業,增加稅收,包括增加出口,改善經濟結構,特別是培養內生增長能力,非洲原來主要是出口礦産、出口原料,中國企業去投資,幫助加工增值,大大改善了非洲國家的經濟結構。此外,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企業還在非洲辦了大概25個經貿合作區,這也為中國企業到非投資提供了一個平臺。據統計,現在25個經貿合作區有入區企業400多家,累計投資金額超過60億美元,涉及能源礦産、輕工建材、紡織製造、家用電器,目前産值大概是189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的稅收是9億美元,而且雇傭外籍員工大概4.1萬名,大大促進了非洲的經濟發展,非洲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也非常便宜,中國企業“走出去”,一方面幫助非洲創造了就業,促進了工業化,另一方面,也使我們的企業降低了生産成本,提高了競爭力。

【中國日報社記者】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召開在即,中方是否會打出比約堡峰會更多更全面的新舉措?這些新舉措具有哪些亮點和新意?此外峰會期間也將舉辦中非企業家大會,請您介紹一下相關的籌備情況。謝謝。

【錢克明】

論壇每屆會議都要打出一系列的合作舉措,具體的內容希望你等待大會開始的時候,屆時習主席將親自打出新一屆對非務實合作舉措。我想透露一點,新舉措有幾個特點:

一是更加注重培養非洲內生增長能力。新舉措強調四個方面的對接,“一帶一路”建設和非洲的2063年發展議程、聯合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還有非洲各個國家自己的發展戰略,這四個方面的對接。另外有幾個轉變,過去我們主要是中方拿出自己的設計來和非洲國家合作,就是中國能做什麼事兒,然後找他們合作。這次新舉措設計,我們派了大批團隊去非洲調研,請中國駐非洲各個國家的使館,包括經商處,廣泛同非方磋商,徵求他們的建議,我們還專門派團隊去非盟總部,徵求非盟的意見。也就是説,這次非洲國家廣泛參與到未來幾年中非經貿合作舉措的設計當中,雙方共商,體現了“一帶一路”的精神。

二是從以過去的“輸血”為主向幫助非洲“造血”轉變。過去主要是考慮到援助,當然西方國家也做了很多援助,中國也做了很多援助,中國的援助很注重民生各方面,和西方不完全一樣。但我們想長遠看,非洲國家不可能靠援助來發展,它的內生發展能力將是決定未來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次舉措我們特別注重培育非洲自己的內生增長能力,包括一些核心的基礎設施,還特別加大了對人力資源的培訓。

三是從注重硬的,包括基礎設施方面,轉向軟硬兼顧,既有基礎設施建設,也有發展經驗的分享。剛才我提到經貿合作區,大家知道中國建設工業區、經濟特區是非常有經驗的,非洲國家也非常感興趣,下一步,我們也想在這方面和非洲國家分享一些園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制定、園區管理等經驗。

在峰會期間還要召開中非領導人與工商界代表高層對話會暨第六屆中非企業家大會,習主席也將親自出席,據我目前掌握的數據,約有3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將出席這次大會,我們原來計劃邀請600名中非企業家代表參會,但是現在報名的,光非洲的企業家已超過700人,國內企業家報名也非常踴躍,報名人數遠遠超過預期。目前,各方面的籌備都非常順利。

此外,這場大會還有配套的活動,包括中非企業家之間的磋商和項目的對接等等,促進企業之間的交流。

【經濟日報記者】

近年來,中非貿易一直保持著較快增長,但是貿易不平衡現象仍然比較突出。請問中方將採取哪些措施擴大中非貿易,改善貿易不平衡的問題?謝謝。

【錢克明】

總體看,中非之間的貿易還是平衡的,我這兒有一個數據。大家知道非洲54個國家,中國跟他們總體上看,2000年到2017年過去18年,其中有8年中方是順差,有10年中方是逆差,有時跟它是順差,有時跟它是逆差,逆差的年份多一些,總體看中國和非洲整個大陸之間的貿易是比較均衡的。當然不同的國家也不一樣,有的非洲國家對中方出口比我們對它出口的多,它是順差,有的是逆差,所以總體是比較平衡、比較健康的,當然國家之間有區別。

中方也採取很多措施來擴大從非洲的進口,比如我們對非洲已經建交的國家當中有33個最不發達的國家,它97%的輸華産品是享受零關稅的,絕大部分産品到中國來是不用交關稅的。另外,我們組織了多個貿易促進團到非洲去採購,我自己都帶過幾次去非洲的採購團,還舉辦多場專題推介會和綜合的展覽會,幫助非洲國家産品出口中國,包括在北京、廣州、上海,都舉辦過專題的非洲産品推介會。此外,我們也加強和非洲海關的合作,幫助非洲國家提高通關效率,促進産品出口。

2017年中國自非洲進口大概753億美元,同比增長33%,高於外貿進口增長17個百分點。其中,水果、海産品、咖啡、棉花進口增長更快,比如水果增長將近80%,咖啡增長40%左右。

中國也將繼續向非洲開放市場,包括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我們給非洲很多最不發達國家提供了免費攤位,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國際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可以説一票難求,一個展位非常珍貴,有很多國家都來做工作,儘量想爭取多一點展位,但是我們把這些展位留下來,免費提供給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展覽他們的産品,讓他們的産品走進中國。此外我們也幫助非洲國家加快工業化,鼓勵中國企業去非洲投資,增加它的産品出口能力。還對人員進行培訓,包括海關人員、貿易促進人員。幫助非洲國家改善海關基礎設施,提高出口能力。

【中新社記者】

請問錢部長,中非合作論壇成立以來,中非經貿合作呈現了哪些新的特點?謝謝。

【錢克明】

這個問題比較大,中非經貿合作的特點有幾個方面:

一是我們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雙方的合作無論是從貿易還是從投資上看,既幫助非洲改善了基礎設施,創造了就業,改善了民生,同時也帶動了中國企業、中國標準、中國的産品走出去。同時,我們在政治上更加團結,構成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二是我們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過去幾十年當中,非洲的對外合作經常處在不平等的地位,被強加了很多政治上的不合理要求。中非合作是平等的,不附帶任何政治上的條件,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特點。

三是我們更注重長遠,回憶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很多西方國家在非洲,大家可以看看留下的是什麼,找不到什麼基礎設施,也找不到什麼工業化,包括一些民生的設施也很少,留下了很多礦坑。從地圖上看,非洲的國界經常是直線化的,同一個民族給劃分開了,不同的民族給合在一起了等等。中國的合作,是著重幫助非洲長遠發展,因為我們的命運是很相似的,我們切身體會到發展的迫切性,所以真心幫助非洲謀劃今後的長遠發展。再過20年去看非洲的基礎設施、産業體系,甚至學校、醫院,我想會有一個全新的變化。

【胡凱紅】

吹風會到此結束,謝謝錢部長,謝謝各位。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