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荷友誼之船,滿載商機與默契

2018-10-19 16:40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聖人不能為時,而能以事適時,事適於時者,其功大順勢而為。”《呂氏春秋》裏的這番話,講的是謀時而動、順勢而為。荷蘭諺語“順風航行更容易”,也是這個道理。

“勢”是方向,也是能量。

論壇的外方主持人還未反應過來,李克強總理已從座位起身,一步“跨”上主席臺,開始即席演講。這一場景出現在當地時間10月16日,李克強與荷蘭首相呂特在海牙共同出席中荷經貿論壇上。

“我剛才和呂特首相一樣,也沒有走你們主辦者設定的‘小臺階’,我們倆都是一步跨上了一個‘大臺階’。這顯示了中荷兩國目前的新關係,尤其是兩國務實合作真正邁上了一個新的‘大臺階’。”全場400余名中荷企業家代表報以掌聲和笑聲。

就在出席此次論壇前,兩人見證了兩國企業多項合作協議簽署,總金額近100億美元——

荷蘭電池製造企業沃克斯公司決定向中國投資18.5億美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設立新能源鋰電池超級工程項目並設立中國研發基地;荷蘭皇家航空與中國廈門航空簽署備忘錄,決定升級機務維護合作,項目金額28億元人民幣;荷蘭國際集團與北京銀行簽署了在中國設立合資直銷銀行的合作協議,總金額30億人民幣。其中荷方以51%的股比實現控股……

荷文檔案和中文史料顯示,位於歐洲西北部的荷蘭,早在400多年前就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貿易往來。荷蘭也是清朝初年與中國交往最頻密的歐洲國家。17世紀,荷蘭商船遊弋在世界各大洲,通過推行自由貿易,荷蘭一躍成為貿易強國。作為全球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股票交易所和現代銀行的誕生地,荷蘭造就了歐洲“第一個現代經濟體”。


以“貿易立國”的荷蘭,自由貿易的基因已深入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為荷蘭帶來數百年繁榮的綿長國祚。

“荷蘭人是歐洲的中國人”,説這話的荷蘭人,不在少數。他們認為,荷蘭人和中國人一樣善於經商,善於做生意,都具有勤勞簡樸、寬容大度的共性。荷蘭人願意和中國加強在經貿領域的合作。

今年4月,荷蘭首相呂特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同行人員有:農業、自然及食品質量大臣,對外貿易及發展合作大臣,醫療和體育大臣,以及基礎設施與環境部國務秘書。首相訪華期間,180家荷蘭企業來華考察。如今,中國是荷蘭在歐盟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荷蘭是中國在歐盟內的第三大貿易夥伴。

荷蘭國土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只有1.5個吉林市大,重慶市的二分之一。但依靠科技創新,荷蘭卻是歐洲著名農業大國——先進的暖房種植技術,讓西紅柿每平方米産量高達30多公斤;借助智慧設備,一名奶農能為上百頭奶牛擠奶。

用“小國大業”來形容荷蘭,也許再適合不過了。擁有創新基因的荷蘭,在電子、水利、造船、化工、醫療等領域也具有全球領先水平。

“我在這裡向你們明確表示,只要是在中國註冊投資的企業,無論中資外資,我們都一視同仁。中國將繼續並且會長期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在訪問荷蘭期間,中國總理向荷蘭企業發出了邀約。

在他看來,自由貿易是中荷兩國發展繁榮的共同條件,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因為這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前提和基礎。

儘管當前全球化大潮之下有逆流,也有暗流,還有紊流,但互惠互利仍是大勢所趨。如今貴為荷蘭國寶的代爾夫特藍陶,就源自荷蘭巧匠300多年前對中國青瓷的模倣。“藍陶”源自中國青花,但製作工藝完全不同且融合荷蘭諸多特色。藍陶吸引了中國制瓷人的興趣,他們反過頭來研究荷蘭工藝,然後做出更好的瓷器,接著荷蘭又向中國學習,如此循環往復,切磋琢磨,現已説不清楚是誰在學習誰了。

“愛好永恒無限的東西,可以培養我們的心靈,使得它經常歡欣愉快,不會受到苦惱的侵襲。”荷蘭近代哲學家斯賓諾莎主張,人的本質在於自我保存與自我尊榮的慾望。而讓各界人士有尊嚴,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必然訴求,也是社會文明和諧的應有之義。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兩國民眾,會迸發出無窮的智慧,不斷培育新的合作增長點,不斷做大互利合作的蛋糕。中荷友好合作之船也將“順風快行”,風勁帆滿,行穩致遠。在這個過程中,兩國民眾也會收穫商機和友誼。(崔向升)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