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優勢金不換——一幅鋪滿壯鄉大地的生態畫卷

2018-11-21 15:48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南寧11月21日電 題:生態優勢金不換——一幅鋪滿壯鄉大地的生態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偉、董振國、何偉

初冬的南寧,那考河靜靜流淌、清澈見底,沿岸草木蔥蘢、一步一景……這條兩年多前還是“臭水溝”的河,經過全流域治理,如今“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親”,並獲得2017年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2017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寧考察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項目時指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生態保護有過曲折,改革開放後,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堅定不移地推動綠色發展。截至目前,廣西森林覆蓋率達62.31%,居全國前列;2017年,廣西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8.5%。

山更青水更秀生態更好

不要輕易來桂林,來了就不願離開。這是許多外國遊客來桂林後的深切感受。據介紹,僅在桂林市陽朔縣,目前就有上百位外國人長期居住。南非的伊恩·漢姆林頓已在此居住多年,還租下民居翻修成“網紅”酒店,“這裡風景太美了,我完全陶醉了,想在這裡待一輩子。”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記者在漓江陽朔縣興坪段看到,一艘艘排筏在碧水中前行,不時可見白鷺翩飛。40歲筏工陳徐文告訴記者:“漓江的水比前些年更清了。”環保部門監測數據也顯示,漓江桂林市區河段水質連續3年達到國家地表水二類水質標準。

北部灣海天一色、水質優良,今年上半年,廣西近岸海域國家考核站點一、二類海水比例為90.9%,專家稱“屬於難得的潔海、凈海”。

紅樹林、鯨群、白海豚等珍稀、瀕危動植物是檢驗海洋生態環境的重要標誌性物種。目前,廣西紅樹林面積8780.7公頃,近海紅樹林生態系統呈現健康狀態;欽州三娘灣海域成為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北京大學科研團隊根據300多次出海觀察和計算發現,近幾年來,這一海域中華白海豚數量呈上升態勢,每年新增個體數約4到6只;在北海市潿洲島海域多次發現鯨群活動,專家實地考察後認為,鯨群在這一區域活動頻繁。

巴馬瑤族自治縣因為生態環境良好等綜合因素,百歲老人佔比高,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縣長藍海洲説,僅在2017年,巴馬就接待國內外遊客500多萬人次,平均每年來自全國各地的“候鳥人”就有10多萬人次。目前,廣西共有25個縣區獲評“中國長壽之鄉”,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行走在八桂城鄉,處處生機盎然。河池市天峨縣經過大規模植樹造林,喀斯特石漠化山區披上“綠裝”。2017年底天峨縣森林覆蓋率達79.93%,土壤水源涵養能力大大增強。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一些地方甚至猴子成群出沒。

這幾年,“南寧藍”頻頻在“朋友圈”刷屏。來廣西的旅遊者無不讚嘆,這裡的空氣呼吸起來真舒服!最新數據顯示,廣西森林覆蓋率、森林植被碳儲量、森林生態服務價值穩步增長,2017年底廣西森林面積達到2.22億畝,比5年前凈增加323萬多畝;今年1至9月,廣西14個設區市環境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1.5%。51條主要河流水質連續數年保持優良。

綠色理念引領生態經濟快速發展

臨近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崇左市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隴亨屯,村民過去打鳥屢禁不絕,如今護鳥愛鳥,這裡成了鳥兒“樂園”。去年來隴亨屯觀鳥遊客8000多人次,村裏做起了“農家樂”,發展鄉村旅遊。村民農海忠説:“現在村民踴躍參與觀鳥産業,掙得多的一年收入好幾萬元。”

優質的生態環境不僅成為廣西經濟新的增長點,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廣西森林旅遊接待遊客超過8600萬人次,總消費超過300億元。

近年來,廣西利用生態優勢,大力推進生態經濟十大重點工程,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服務業等。2017年,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比2012年累計下降17.6%,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源消耗比2012年累計下降31.2%。

廣西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對傳統産業進行生態化改造提升,使一些産業煥發出生機。廣西汽車集團建立汽車座艙數字化生産線,整體製造成本下降約20%;玉柴集團對數字化鑄造車間進行智慧化改造 ,營運成本下降20%以上、生産效率提升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南方有色集團以建設生態型産業示範基地為引導,創新環境治理技術,推進清潔化生産,實現轉型升級、逆勢增長。

富硒農業、休閒農業、生態循環農業成為廣西農業“新興産業”。富硒大米、富硒茶葉等一直受市場青睞,梧州市龍圩區委書記宋彤宇説:“今年龍圩區發展富硒水稻種植近3萬畝,農民每畝增收約800元。”廣西農業部門有關數據顯示,幾年來,廣西累計有218個産品獲得富硒農産品認定。

以桂林山水、北部灣濱海風光、巴馬養生等為品牌的旅遊業不斷做大做強,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涌現出南寧“美麗南方”、玉林“五彩田園”等為代表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項目,第三産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49.8%。

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生態守望”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這裡有先天優勢,更有全自治區人民的後天努力!

1958年廣西森林覆蓋率23.22%,到20世紀80年代初森林覆蓋率僅為29%左右。改革開放後,廣西開始大舉植樹造林,出臺並落實一系列政策措施,實施造林滅荒、綠化達標、“綠滿八桂”造林綠化工程等重大行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美麗廣西·生態鄉村”村屯綠化專項活動、“金山銀山”工程等……成就了今天的綠色壯鄉。

“有人説廣西的自然條件好,‘插根扁擔都能發芽’,其實廣西的森林主要是靠人種出來的!”自治區林業局副局長陸志星説,2010年以來,廣西每年有約2500萬人次參加各種義務植樹活動,每年植樹近1億株,共計近8億株。

自治區黨委、政府一屆接著一屆傳承好“綠色接力棒”,早在2005年作出建設生態廣西的決策部署,之後實施《生態廣西建設規劃綱要》,生態文明建設在認識和實踐上走在全國前列。2010年廣西又作出推進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的決定,加快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力度更大,2013年啟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努力探索後發展、欠發達地區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新路子;2015年就發展生態經濟作出專門部署,去年全面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廣西從建章立制入手,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逐步建立。早在2015年,廣西就取消了位於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淩雲、樂業、鳳山、金秀等8個縣的GDP考核,目前納入生態功能區監管範圍的有數十個縣(市)。

“生態立市”“生態立縣”成為廣西多地的綠色發展目標。欽州提出“讓大工業與白海豚同在”的理念,在發展海洋工業時專門為白海豚劃出一條地理上的“生命線”。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表示:“北海堅決守住綠色發展底線,對破壞生態的行為‘零容忍’,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北海的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廣西各級黨委、政府還深入開展“督政治污”,一些久拖難解的生態環境問題得到解決,不僅治理了污染,更進一步推動了地方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